反思复旦投毒案:首先要审判的是什么?(图)

作者:郑文新 发表:2014-02-21 09:3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复旦投毒案”中的投毒者林森浩因犯故意杀人罪日前在上海被判死刑。

【看中国2014年02月21日讯】(看中国记者郑文新综合报导)2013年4月,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因舍友投毒死亡,年仅28岁。今年2月18日,“复旦投毒案”中的投毒者林森浩因犯故意杀人罪日前在上海被判死刑。究竟什么使林森浩仅仅因为一些生活琐事就投毒毒杀害了自己的同窗室友黄洋?围绕这一问题,有中国网民认为:道德、责任、法制、心理、人际关系等在教育范畴缺失了。更应该反思这个社会,反思中国的教育。

海外人士认为:人文教育缺失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信仰和道德的缺失才是导致复旦投毒案发生的深层次原因,道德教育就是有也缺少信仰的内涵。教育和社会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本不应该发生的事。

据中共官媒报导,去年4月15日,复旦大学校方深夜发布官方微博,该校医学院一名医科在读研究生因身体不适入院,后病情严重,学校多次组织专家会诊,未发现病因。校方遂请警方介入。警方经现场勘察和调查走访,锁定黄洋同寝室同学林森浩有重大作案嫌疑。4月16日,黄洋经抢救无效死亡。经鉴定,黄洋符合生前因二甲基亚硝胺中毒致肝脏、肾脏等多器官损伤、功能衰竭而死亡。4月12日,林森浩经警方传唤到案后,供述了上述犯罪事实。4月19日,上海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向检察机关提请逮捕复旦大学“4•1”案犯罪嫌疑人林森浩。

11月27日,该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法院开庭审理。检方指控,林森浩与黄洋居住在同一寝室内。林森浩因琐事与黄洋不和,逐渐对黄怀恨在心。2013年3月底,林森浩决意采取投毒的方法杀害黄洋。3月31日下午,林森浩从其实习过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影像医学实验室取得装有剧毒化学品二甲基亚硝胺的试剂瓶和注射器,当日17时50分许,林森浩将剧毒化学品全部注入宿舍内的饮水机中。次日上午,黄洋从饮水机中接取并喝下已被注入了剧毒化学品的饮用水。之后,黄洋即发生呕吐,赴医院治疗。

法庭上,说及投毒缘起,林森浩表示,黄洋曾戏称欲在即将到来的愚人节“整人”,便产生整黄洋的念头,并由此实施投毒行为。他说,自己和黄洋关系一般,且无直接矛盾,只是彼此间“有些看不惯”。在他看来,黄洋聪明,勤奋好学,很优秀,但有点自以为是。

对此案的发生和判决,中外人士都给予了关注和评论。中国网民的评论有:

首先要审判这个社会教育制度!

我国的教育体系里,什么时候关注和重视生命教育?尊重生命,尊重法律?应急逃生?交通和旅行的安全?食品和环境的安全?我们的教育让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应有的纯真,没有了青春应有的淳朴,少了善解与感恩,多了暴戾。作为教育的决策者,还有社会,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割喉教师,毒害同学,这样的事已经不止发生过一件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会让一个活了十几二十年的人如此疯狂与暴力?!

道德、责任、法制、心理、人际关系等在教育范畴缺失了。我觉得不应该专门指责单独的个体,更应该反思这个社会,反思中国的教育。只注重文化教育,淡化了心灵教育,只注重成绩,淡化了道德,真是万恶的教育制度。根本问题还在教育。首先要审判这个万恶的社会教育制度!

教育和社会两方面原因导致了本不应该发生的事

2月19日,自由亚洲电台的报导称,“复旦投毒案”中的投毒者林森浩说,自己成长过程中缺乏人文和品德教育,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没有了底线。由此,中国网络空间的一种讨论观点认为,林森浩投毒杀人其实是一幕中国教育的悲剧,因为中国从小学中学就稀缺人文教育,应试专制应该被立即废除。

对此,旅居瑞典的中国问题观察人士黎原野先生表示,“因为我们基本上都是从中国大陆出来的,成长过程的脉络基本一样,学习规定要求的课本知识,完成规定要求的标准答案,不管标准答案与普世价值和全人类的认识是否吻合。标准答案回答不对,你就不得分,你就不能晋升,你就不能上大学。由此可见,人文教育缺失的确是造成林森浩投毒杀人重要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不过,曾在山东大学任教目前旅居美国的刘因全先生表示,人文教育缺失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信仰和道德的缺失才是导致复旦投毒案发生的深层次原因,道德教育就是有也缺少信仰的内涵。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从少到大一直没有系统的信仰和道德方面的教育。现在将复旦投毒案最终归咎于人文教育的缺失是一种肤浅的看法。”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