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祈年殿
【看中国2014年02月15日讯】中国的祭天仪式起源于周朝,自汉代以来,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对此极为重视。明永乐以后,每年冬至、正月上辛日和孟夏(夏季的首月),帝王们都要来天坛举行祭天和祈谷的仪式。如果遇上少雨的年份,还会在圜丘坛进行祈雨。在祭祀前,通常需要斋戒。祭祀时,除了献上供品,皇帝也要率领文武百官朝拜祷告,以祈求上苍的垂怜施恩,因此,北京天坛是自古以来,祭天最宏伟的建筑系列。
天坛的建筑,主要在表现“天”的至高无上,突显天空的辽阔高远;而布局方面,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而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因而增加西侧的空旷视野,使人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观瞻,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就单个建筑物来说,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切身感受。
天坛还处处展示着中国正统神传文化所特有的寓意和象征手法。北圆南方的坛墙,和圆形建筑搭配方形外墙的设计,都寓意着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而主要建筑上广泛地使用蓝色琉璃瓦,以及圜丘坛重视“阳数”、祈年殿按“天象”列柱等设计,也是“天人合一”这种宇宙观的具体表现方式。
天坛平面图
明朝崇祯年间的天坛
根据清初,计六奇所著《明季北略》的编年史里记载,崇祯十五年壬午时的天坛是这样的:
天坛在北京永定门内五里,坐东向西,外围十里,圆环是砖造的城墙,西面对着山川坛,其体积为方形,凭籍田亩的式样处理。其内之圆殿,琉璃碧瓦一如太庙样式,中设天位,东设太祀位,各位、座都距离丈余,中间有台阶可供攀登,内部小龛中放置木主,游人不许轻易进入。掌理此事者,乃是太常寺之黄冠(道士)。
四面的窗牖,悉数以青蓝色丝料作为屏障来遮阳,大如门板,明亮可爱。进入寝殿,有龙床,还有用膳殿,其中有食具,并设有更衣殿,其中设有椅座,用来薰衣、沐浴的宫殿,而且有浴池,一切法制、器物之完备辉煌、祭祀、礼数之庄严隆重,祭天之前十日,即可纵目观赏至尽呢。
天坛内有铜井,以铜铸成外圈,从底下套上,因此水味清新甘洌,饮之沁入骨髓。这地方离大内(天子居所叫大内)十余里,当祭祀之夜,二更时分,遥望坛内,倘若红灯升至旗竿末杪,你就知道皇上的龙辇来到,开始举行祭天礼了。那个红灯笼,直径三丈,高五丈,中间坐两个黄冠(道士)掌管着呢。
天坛中设有一个黑漆的木榻,高二尺许,南面为天位,榻上放置一层棉花、飞絮,用来验证天神是否降临。如果棉絮稍低,就说神来过;倘若棉絮不动如故,那么就断定天神没到哪。天位之东也设有一榻,是为天子位。又祭天牛,摘去牛腹中五脏等物,再以檀降香塞满牛肚内,点火焚烧之,则腥臭之气上升于天而散去。
天坛的结构与沿革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西元1420),最初实行天地合祀,叫做天地坛。嘉靖九年(西元1530)实行四郊分祀制度后,在北郊觅地另建地坛,原天地坛则专事祭天、祈谷和祈雨,并改名为天坛。清代基本沿袭明制,在乾隆年间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更改扩建。
目前的主要建筑,除祈年门和皇干殿是明代建筑外,其余都是清代建造的。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和外坛,形似“回”字。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的“天地墙”,是天圆地方的传统表征。
天坛的主要建筑都集中在内坛,南有圜丘坛和皇穹宇,北有祈年殿和皇干殿,两部分之间有隔墙相隔,并以一座“丹陛桥”(砖砌甬道)连接圜丘坛和祈谷坛。
圜丘坛
圜丘坛
圜丘坛是皇帝举行祭天大礼的地方,始建于嘉靖九年。坛平面呈圆形,共分三层,皆设汉白玉栏板。坛面原来使用蓝琉璃砖,乾隆十四年重建后,改用坚硬耐久的艾叶青石铺设。
皇穹宇
皇穹宇
圜丘坛以北是皇穹宇,祭天时使用的祭祀神牌都存放在这里。它始建于嘉靖九年,初名泰神殿,十七年起改称皇穹宇。乾隆十七年重修后为鎏金宝顶单檐攒尖顶建筑,用蓝色琉璃瓦铺设屋顶,象征青天,由八根金柱和八根檐柱共同支撑起巨大的殿顶,三层天花藻井层层收进,构造精巧。
殿正中有汉白玉雕花的圆形石座,供奉“皇天上帝”牌位,左右配享皇帝祖先的神牌。正殿东西各有配殿,分别供奉日月星辰和云雨雷电等诸神牌位。整个殿宇的外观状似圆亭,坐落在二米多高的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周围均设石护栏。
祈年殿
祈年殿
祈年殿在天坛的北部,位于祈谷坛中央,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乾隆十六年修缮后,改名为祈年殿。光绪十五年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目前的祈年殿是一座圆形建筑,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攒尖顶,层层收进。
祈年殿的内部结构比较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檩,仅用楠木柱和枋桷相互衔接支撑屋顶。殿内有楠木柱二十八根,数目排列切合天象:中央四根龙柱,象征四季;中圈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层十二根巨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象征二十四节气;三层柱总共二十八根,象征二十八宿。殿内地板的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带有天然的龙凤花纹,与殿顶的蟠龙藻井(又称绮井、天井、方井、复海、斗八等,是中国建筑中一种顶部装饰手法,将建筑物顶棚向上凹进如井状,四壁饰有藻饰花纹,故而得名,其目的是突出主体空间。)和四周彩绘金描的龙凤和玺图案相互呼应,使整座殿堂显得十分富丽堂皇。
祈谷坛
祈谷坛
祈年殿的殿座就是圆形的祈谷坛,三层六米高,气势巍峨。坛周有矮墙一重,东南角设燔柴炉、瘗坎、燎炉和具服台。坛北有皇干殿,面阔五间,原先放置祖先神牌,后来牌位移至太庙。坛边还有祈年门、神库、神厨、宰牲亭、走牲路和长廊等附属建筑。长廊南面的广场上有七星石,是嘉靖年间放置的镇石。
祈谷坛
结语
建筑布局严谨、结构奇特、装饰瑰丽的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虽然历史简短,但它却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与瑰宝。天坛面积辽阔,相当于紫禁城的四倍,在极小占地的建筑周围,种植着苍松翠柏,深绿颜色在古代表示崇敬、追念和祈求之意。
尽管北京天坛兴建至今,只不过将近六百年而已,可它却代表着自古以来尊天敬神、天人合一的神传文化精髓!只要天灾人祸频仍──旱、涝、虫、疫不断,饥荒连年、民不聊生,盗贼四起……等等现象出现,那贵为“天之子”的皇帝,就得诚惶诚恐的斋戒沐浴、反躬自省的赶紧率领文武百官,登上天坛“祭天”、下“罪己诏”,一肩担起国家兴亡、黎民百姓存续的重责大任,诚心悔过、戮力改革,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如此方能获得老天垂怜、善加呵护而度过难关。
面对天坛的神圣意义,遥想祭天的庄严负载,此时,你会庆幸自己只是个凡夫俗子,只是个微不足道的一介庶民,只求温饱、平安度日即可,不会再像过去一样,羡慕起那重重光环围绕、万众瞩目的皇家成员,以及代表尊贵与权势的真命天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