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面临泡沫化风险
【看中国2014年01月03日讯】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发文承认,“中国经济高速度、高污染,低效率、低科技含量的‘现行版’已难以为继”,并必须打造经济发展的升级版,破解发展难题和困境,形成长效动力机制。
中共机关刊物《求是》杂志2014年1月1日刊登中国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的文章指出,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典型的“四高四低”特征,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速度”与“低产出、低效率、低效益、低科技含量”。
他指出,中国经济运行效率低的原因,是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GDP) 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6倍。土地利用率不断下降,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不高,不仅化肥、水资源浪费严重,还造成土壤污染。经济效益较低。中国每个就业者创造的GDP仅为美国的21%、日本的32%。由于多数行业处于国际分工低端,产品附加值整体偏低。多年来,中国工业增加值率基本在26%—30%,而发达国家一般为35%左右,美国、德国等超过40%。
中国的投资效率低下,据测算,中国GDP每增长1美元,大约需要5美元的投资,资金投入成本比日本和韩国经济起飞时期要高40%之多。中国的投资率已接近50%,有的省份甚至达到80%。
文章说,中国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也较低,大量资源无效或错配导致产能过剩严重。在钢铁、平板玻璃、造船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同时,新兴产业也出现了生产能力的闲置。美国俄亥俄州特雷多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冉伯恭认为,中国经济的确已走到了必须进行深入改革的重要关口,改革所面临的挑战和阻力将是相当大的:
“中国的经济改革,一定要从目前的出口型经济转型为靠增加国内消费而获取增长的经济。但是,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因为在中国,大多数老百姓要么把钱存在银行里、要么买房子用,平时都不大敢花钱。这是因为,中国目前从幼儿园之前就开始,到上大学的学费,都需要花很多钱。再加上医疗保险和养老等费用,大部分都得老百姓自己承担。从这个情况看,靠内需增长的经济模式就很难在中国实施了。”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认为,虽然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但产业结构呈矮化态势,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在出口产品中,中低科技含量产品比重较大。以2011年为例,61%的出口是中低附加值产品。这些产品比重过大,国家不仅要承担出口退税,还隐性承担了社保、资源、环境等巨额成本。中国科技的对外依存度在50%以上,远高于日本、美国的5%以下。
王保安还指出,区域产业同质化严重。这不仅表现在传统产业上,一些新兴产业也是如此。中国有300个城市发展光伏产业,其中1/3建立了光伏产业基地。主要问题就在于各地产业发展呈排浪式特征,区域间缺少分工合作,致使产业结构效率低下。市场缺乏创新动力。创新是经济升级的动力,而创新必须依赖市场主体。目前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不足1%,远低于发达国家2.5%—4%的水平;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的仅为27.6%,其中不少还是部门“指定”而挂牌的。特别是中国商业模式创新更是凤毛麟角。
文章作者认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还需进一步协调。市场主要是通过价格的发现形成,推动生产要素的流动、重组与配置。价格若受到干扰而扭曲,就会导致资源错配。如工业用地先拍卖、后返款,实际上是零地价;再如资源开采过程中的大量成本外化,使资源生产价格不完全。资源廉价使用,市场主体也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
在美国的冉伯恭教授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计划,必须考虑容纳民营企业,有效利用民间的动力和创新力:“习近平他们说,要改革国营企业,改革的内容之一,就是要让一些领域的国营企业收纳私人资本。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但如果真的这样做了,中国的体制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王保安认为,中国经济的出路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长效机制,关键就是打造中国改革的升级版,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推动科技创新。一是要变“赶超战略”为“要素优势发展战略”;二是,要变不平衡发展战略为和谐发展战略,加快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机制,保持各地具有参与竞争与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优化区域结构;三是,变出口导向、投资导向型为投资、出口与消费协调拉动发展战略;四是,调整干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打破以GDP论英雄,更多考虑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科技创新与民生改善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