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文生义惹的笑话“乡试”不是乡里考试

发表:2013-08-29 14:3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3年08月29日讯】偶翻一本讲陈白沙的书,见其中写道:“20岁那年,陈白沙参加乡里的考试,取得了第九名”又说:“第二年,陈白沙来到了北京,他参加科举考试,成了进士,获得了进入国子监(明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读书的机会。”(《开风气岭南先贤》,广东教育出版社,第67页。下称《开风气》)

陈白沙,名陈献章(1422—l500年),广东新会白沙里(今江门)人,明代大儒。史载陈白沙于正统十二年(1447)参加乡试,得中举人。这年他25岁。翌年他上京参加会试。所谓“乡里的考试”,当是指乡试。把“乡试”解作“乡里的考试”,似是通俗了,但却解错了。不能把“乡试”说成是“乡里的考试”。乡试不是在“乡里”举行,而是在城里举行。“乡试”的乡,不是指单个的乡。古代一个乡有多大?按《周礼》,五家为阊,四阊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一乡合一万二千五百家。若按一家五口计,一乡大约有六万二千五百人。“乡试”的乡,却比这大得多。“乡试”不是一个乡的考试,而是全省各乡合资格的士子集中到省城考试,实即是“省考”。

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

乡试——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主办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和各政使司所在地(省城),每三年一次,在八月举行,又称秋闱、乡闱,考中者成为举人。

会试——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在乡试的第二年于京师举行,由乡试中式的举人参加。

殿试——由皇帝主考,又称廷试,是最高级的考试。录取名次分为一、二、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顺便说说,现今体育赛事称前三名为“进入前三甲”,是乱套科举“三甲”概念。)

监生是在读学生

以为“乡试”是“乡里的考试”,错在望文生义。望文生义往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诸如,以为“太子洗马”就是替太子刷马的,“上书房行走”就是在书房里走来走去的,都是望文生义惹的笑话。

进士才能入读国子监?上引《开风气》那段话,还有一个更大的错误,是说陈白沙到北京考取进士后才获进入国子监读书的机会,这完全违背史实。

第一,陈白沙从来没有成为进士,他中举翌年上京参加会试,未被录取,只中副榜(备榜),乃入读国子监;下科再考,却落第了,从此没有再考。他是以举人资格入读国子监,而非以进士身份“入监”。

第二,以进士入读国子监,在整个科举时代,从未有过。试想,成为进士,要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合格;一旦中了进士,金榜题名,将被委以职,身价十倍;而入国子监读书的举人,身份不过是“监生”,况且不止是举人,还有其他生员、官僚子弟及捐资者也可“入监”;监生是在读学生,相当于现今国家一级大学的学生。

从举人监生到进士,不知要付出几多艰辛,才能跨过会试、殿试这两道大坎,攀到科举的顶层。哪有中了进士还降格纡尊入读国子监的道理呢?

编写历史通史俗读物,首要的是要准确、真实,编者须具一定的国学知识,瞭解相关的典章制度,否则容易出错。

上述诸般错,便是由于不瞭解明代的科举制度所致。

(原标题:“乡试”不是乡里的考试 监生是在读学生)


来源:广州日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