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織女 得巧手(组图)

发表:2013-08-12 17:0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3年08月12日讯】2013年属于东方的七夕情人节就是明天,国历的8月13日,从古代典籍的记载看,在农历七月七日晚间,向织女乞求智巧,可以除去笨拙,变得眼明手巧,故亦称为“乞巧节”;又因为参与乞巧活动的大多为闺阁妇女,因此又叫“女儿节”。是日妇女多在庭院聚会,穿新衣、拜双星(即牛郎星和织女星)、摆香案、供果品,穿针引线、搭接彩缕,进行各项乞巧活动。

七夕祭拜

七夕节之前,少女少妇们事先约好主祭人家,大家分摊采购供品,并于节日的前一天斋戒沐浴。七夕当晚在庭院前摆好供桌和各式祭品,然后轮流在桌前对着天上的双星焚香礼拜,并且默念自己的心事。少女主要祈求长得更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君;少妇则希望早生贵子或能得丈夫与公婆的宠爱。有的地方对夜空祷诵“乞巧星,智慧星,谁望见,会聪明。”如果这时有人看到织女星,便即已向织女乞到了智巧,今后会像织女一样奇能百巧。

卜巧游戏

唐宋诸朝以来,无论在宫廷还是民间都流行着许多乞巧游戏。明朝以来,民间流行“丢巧针”,即在七月七日上午,拿一碗水暴晒日中,空中的微尘便会于水面产生一层薄膜,把平日缝衣或绣花针投入碗中,针便会浮在水面,此时便需全神贯注观看水底针影,若呈现如花朵鸟兽的影子,则投掷者便“乞得巧”,表示织女赐给她一根灵巧的绣花针,可以绣出美丽的图案。

结彩缕穿七孔针

此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就流行的乞巧游戏。根据资料所示,七孔针大概是针尾有七个针孔,七夕节时让妇女把彩线穿过它的针孔,穿得快的表示乞得巧。这种“乞巧针”平时是不能用来缝衣服的。元朝时也有穿九孔针的,最先穿完的人“得巧”,迟的人称为“输巧”,输巧的人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至今在中国南方,七夕节妇女在祭拜织女时,仍有这样的习俗:老人们给每人一根线和一枚针,让她们同时穿引,穿得快的算是乞到了灵巧和智慧。

香桥会

在江南一带,每逢七夕节都要过一年一度的“香桥会”。香桥是以祭神用的香粉搭成之桥,所用材料均由香客所献。桥身长约4-5米,宽约0.5米,全桥以香搭成,亦以各种颜色的毛线组成桥上栏杆的装饰。桥的正中,放满了由各家各户送来、以檀香包堆砌而成的香亭。香桥会一般要持续一整天,到了晚上的时候,香烛点燃焚化,火光映天,馨香弥漫,象征着人们对牛郎织女追求幸福与坚贞爱情的支持,人们想像着牛郎织女已经走过自己献赠的香桥相会了,也就怀着极大的满足,尽兴而归。

食巧食

民间祭拜后,一般将供品中的一半投于屋上给织女用,余下的大家分食,大多以饺子、馄饨、面条和油果子等为节日食品,统称为“巧食”,吃的时候人们还多一面吃花生瓜果、喝茶聊天,一面玩乞巧游戏。

食瓜果

古人相信织女除了管理妇女纺织外,还是主宰瓜果生长的女神。《晋书》<天文志>里就说:“织女。天女也,主司瓜果、丝帛、珍宝……”因此在七夕食品中,除了茶、酒之外,还盛陈“酒、脯、瓜果、菜于庭中”。瓜果中有新鲜水果和“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干果。河南新乡一带则流行以葡萄、石榴、西瓜和桃等七样瓜果,烙七张油烙饼或糖烙饼,包七碗小饺子,做七碗面条汤供奉织女,以祈求“织女送巧”的愿望。



来源:网络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