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08月05日讯】林毅夫去年从世界银行副行长卸任回国之后,发表的一个引起极大争议的唱多中国的言论是:中国经济还能在今后20年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长。当时就有人质疑他这是在放卫星,多数经济学者或有点理性思维的都不相信他的这种盲目乐观的论点。结果是,去年中国经济增速都不可避免地跌破了政府力保的8%,只有7.8%。由此,国内外经济机构包括官方都已经接受了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了8%以上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了中速甚至低速增长时期。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乏力更是出乎了国内外多数经济人士的预料。
看看如今国内产能过剩、投资乏力和利润下降的状况,中国经济进入下行通道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面对这样的现实,林毅夫在中国外交部的一个吹风会上依然鼓吹中国经济还会保持20年高增长的观点。外界的评论是,这表明北京方面希望平衡市场上弥漫对中国经济的悲观情绪。由此可以看出,他仍然在尽职地承担着官方御用经济学家的角色,为官方唱赞歌,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打气。
其实,林毅夫独特的身份就决定了他只能扮演中国官方经济学者和政府经济理论发言人的角色,但想来在官方推荐其当过了世行首席经济学家的高位之后,他应该没有更多的追求了,不一定非要再当官方的发言人,可以说点真正客观的话了。但有一句通俗的话叫狗改不了吃屎,当惯御用学者角色的林毅夫,看来是改不了为中国政府和经济辩护的思维习惯了。但可怕的是,他的当过诺贝尔奖得主弟子和世行官员的身份,使不少人始终对他的言论抱有幻想,即使他的观点毫无逻辑和依据。
暂且撇开他的御用学者的身份,看一看他提出中国还将保持20年高增长观点的依据,就可以看出没有任何可靠的逻辑推理和事实依据,只是一厢情愿的主观判断。
林毅夫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盲目乐观主要基于两个理由:一是他上一次对中国经济高增长的预测对了,所以这一次也相信自己的预测会对;二是基于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的发展经验。
对有人提出他是在放卫星,林毅夫这样说:“要说放卫星我在1994年就放卫星了,当时出版了《中国经济奇迹》,认为中国经济要保持20年的高速增长,还是保守了,现在卫星变成了行星”。林毅夫以为他这是预测对了,但我们看看1994年以来19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史就很清楚,其中有很大的偶然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正好遇上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泡沫和制造业转移,加上不顾一切发展房地产,加上政府的不顾后果的大量投资,比如4万亿投资,才是中国经济实现了20年的高速增长。这种发展是他的书所预测的吗,显然没有,这种偶然个过程也没有一个人可能预测到。他只是碰巧说对了,犹如那时的所有官方学者和官员,都会信誓旦旦地吹中国经济形势很好,会保持20年的高速增长。如果由此就认为自己很有预测能力的话,那么曾经预测对中国高增长的人有成百上千了,林毅夫以此认为自己高明,实在是牵强。最可怕的是,他居然还认为自己太保守了,言外之意是中国经济比他预想的增长得更快。中国入世、世界经济大大泡沫、疯狂投资和房地产,这些当然出乎林的预料之外,使他认为自己太保守了。如果一般人这样说还情有可原,反正瞎猜嘛,对了能证明自己的神奇,错了也没损失。但林毅夫是一个经济学家,以此来作为自己判断的依据,实在是有些忽悠人。
林毅夫的另一个依据是: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2008年中国的人均收入是美国的21%,相当于1951年的日本、1967年的新加坡、1975年的台湾地区和1977年的韩国跟美国的差距。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之后20年里的经济分别保持了平均每年9.2%、8.6%、8.3%和7.6%的增长。按照这样的经验,如果充分挖掘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利用后发优势,中国经济发展还能保持年均8%的高速增长20年。
稍微有点理性认识的人都看得出,这种依据显然站不住脚。他只看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这几个成功国家的经验,而没看到拉美及其他更多的新兴国家如巴西、阿根廷等更多的国家在在人均收入达到了美国的20%之后,都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再也没能高速发展。自从概率上说,中国未来保持高速增长的概率要比结束高速增长的概率低得多。林毅夫偏偏相信概率低的事件,显然有悖经济学理性思维。而从国家的相似性来看,目前中国腐败和贫富分化严重的状况显然更像拉美国家,而不像日本和东亚四国。而从林毅夫的所谓后方优势来看,如今中国几乎将发达国家能引进的技术都引进了,几乎所有工业产能都过剩了,与1951年的日本、1967年的新加坡、1975年的台湾地区和1977年的韩国跟美国的差距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何来20年的高速增长?
如今的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产能普遍过剩,国内消费和国外出口都不可能有大的增长,政府投资的效应递减、空间也不大,4万亿投资的后遗症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消化。拿什么来保持高速增长,连政府都已经承认了这个现实,而林毅夫却还在鼓吹20年的高增长。林毅夫所说的所谓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如果顺利的话,至少也需要20年以上的时间。并且能否实现升级都是个未知数,失败的可能性远远超过成功的可能性。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不像四小龙,只要在一两个行业的突破就能带动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多个行业的突破才行,而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看看中国目前的现状,搞点模仿山寨、假冒伪劣是专长,而创新能力根本不行,并且不是十年二十年能改变的。
显然,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都不会再天真地相信林毅夫的关于中国经济还会实现20年高速增长的言论。林毅夫靠为官方政府辩护和鼓吹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起家,不仅在官方很红,还因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获得了一些国际声誉,所以他肯定是会一直把相信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论调吹到底的,直到中国经济不能自拔时为止。因为他的新结构理论和后发优势理论正是建立在中国经济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的奇迹的基础上的。
不过,从经济的基本规律和正常的逻辑思维来看,林毅夫的提出的理论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他自己也很清楚,他的那套理论不是主流经济学,而是为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而提出来的,自然得不到国际经济学界和正常理性的人的认可。当然,他希望中国能再次出现2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那样他就真可能被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了。但理性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那是不可能的,哪有异想天开、天上掉馅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