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王内斗的演变延深至高层内斗的巨变
《南都周刊》2012年12月第48期刊登了封面故事《起底王立军》,该文作者石扉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有关王立军的真相并未完全显露;在被官方媒体渲染为八卦新闻的背后是“血泪斑斑、血雨腥风”。海外媒体也早已对由王立军夜奔美领馆而引发的重庆事件、薄王的其它更为关键的罪行,如活体摘取器官、薄熙来周永康图谋政变等做了全面揭露,但到目前为止,中共官方媒体依然百般遮掩、欲言又止。
《法律与生活》报导说, 一则5万余字的《起底王立军》的封面报导,《南都周刊》2012年12月第48期杂志洛阳纸贵,仅几天时间便全国脱销。该报导从策划、调查到最后成文历时两年多,以大量的资料描述了前重庆市公安局局长王立军的人生轨迹。
正是由于王立军的夜奔引发了轰动世界的重庆事件,之后薄熙来的被捕、薄熙来周永康图谋政变的曝光、以及重庆的“唱红打黑”等一系列真相在全世界被逐一揭露。然而,到目前为止,中共官方媒体对这一事件的真相依然是百般遮掩、欲言又止,不肯将事实真相给国人一个交代。
《起底王立军》的成文背景
《起底王立军》的作者石扉客披露,他对王立军的怀疑从其在辽宁时就开始了,到重庆后也怀疑,2009年年底“李庄案”后加剧了这种怀疑。2010年特别是2011年《南都周刊》都有对重庆问题的持续报导,但并不是秘密调查,只是按照媒体伦理和调查性报导的职业原则进行罢了。
作者表示这些报导都还经得起检验,没有价值观上的摇摆,也没有立场换信息式的投机。并特别要强调策划、实施这组专题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起底王立军》的重庆报导是周刊主笔季天琴等人卓越努力的结果,也是周刊新闻版块的集体作品,同时也离不开南方报业集团社长、总编、分管社委等各位领导精心营造的。
自2009年年底“李庄案”起,作者就持续在博客、微博和推特上提出对王立军的批评:2010年年初,我和我们的团队开始调查他的一些问题;2010年下半年,我和浦志强律师等一起对他的“双起”论(2010年10月,王立军在重庆市局党委讲话中称,今后凡报纸攻击重庆公安机关和民警的,公安机关要对 “歪曲事实”的报社、民警个人要对记者编辑进行起诉,并称“双起”)进行了持续的激烈批评;2011年4月,我们的团队成员季天琴在采写《红岩下的西南政法大学》一文时,给他的手机直接打过电话、发过采访短信,希望直接采访他的学术职称问题,但他没有回应;2011年11月,我在博客《关于南方系的标签》 一文中公开提出希望直接采访他,但也没有得到回应。
王立军荒谬的“双起论”
王立军的“双起论”是彻头彻尾的荒谬,是缺乏起码的法治意识的结果,也是直接违背宪法和法律的。王立军曾经安排人对南方周刊采取过一些特别措施,但没有提出过“双起”,或者说没有来得及。
作者认为王立军现象的造神者—那些有意和无意的媒体以及媒体人不专业、不负责任、不加甄别的“三不式”包装,使得王立军在铁岭时期就已登上神坛,是警媒关系中的畸形生态造就的。
这个粗糙的英模妆容在获得了组织化的肯定与认可后,成为不容质疑和否定的标兵与模范。体制提供了合法性,也排除了正常的质疑和基于政治伦理的 监督与制约。这就不难理解‘铁岭919案’开创的王立军式打黑,最终发展成为他从辽宁到重庆一生功业的路径依赖。也不难理解经历了“三轮车夫案”的波折后,王立军对媒体包装的作用有了更加心领神会的理解,他内心深处的自大与自得也从此时开始膨胀。
薄王内斗,烈焰燃烧至顶层
学术“皮条客”的吹捧
文章揭露,王立军到重庆后,王本人对媒体本就娴熟的操控能力获得了脱胎换骨的提升,也获得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和气候。与此同时,学术皮条客的主动介入,运用得出神入化的“王立军定律”,给他换来无数头衔。
在诡异的意识形态气氛下,无良文人与江湖学者接踵而至,这些过江之鲗匪夷所思的追捧,将王立军的面目修饰得更加神鬼难测,到打黑风暴告一段落的2010年和2011年,王的形象到达顶峰。王立军的学历技术与官位级别的平行发展路线,既是当下官场与学界联姻的典型道路,也是个人化色彩极强的“王立军定律”的最好注脚。
其实,海内外早有消息爆料,王立军尽管只是拥有初中学历的转业军人,但在十余年时间里,相继获得了数十所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职称,成为世界级刑侦与法医专家。 如王担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刑法所研究员,先后被浙江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学校聘为兼职教授、法医专家;在锦州和重庆先后创办了中国公安系统仅有的两个“现场心理研究中心”锦州市公安局现场心理研究中心、西南大学重庆市公安局现场心理学研究中心,并亲任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其中,在众多的学术“皮条客”中,尤以北京邮电大学校长、中共“GFW防火墙之父”方滨兴,以及国内最为著名的“五毛”司马南、孔庆东和吴法天等对王立军、薄熙来的吹捧最为给力。如2011年12月4日,北京邮电大学曾为王立军举行隆重的聘任仪式。校长方滨兴致辞时,大赞“立军教授”不仅是“铁血警魂”,“一个铮铮汉子”,“眉宇之间释放出一种威严”,也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学者”等吹捧的肉麻之词凸显了当今中国典型的学术“皮条客”形象。
王立军事件被演变为“八卦”新闻
在对王立军的报导中,中共新华社通稿中有意无意出现的所谓“酱油壶”、“化作青烟,驾鹤西去”和“一记耳光”等这类匪夷所思细节的出现,使有关王立军的新闻成为了娱乐性的“八卦”新闻,王立军留给公众的印象也多半是“八卦”。
对此,《起底王立军》的作者认为,为什么八卦?首先是事实本身足够八卦。大众想像中的公侯王府之家,跟隔壁王大妈与村头驼背李之间的破事一样,既没有钟鸣鼎食的森严气象,也没有审美上的愉悦。这是由重庆故事里主人翁的哲学视界与审美趣味所决定的。
作者分析认为,官至副省级,但心理状态还停留在“大城市”铁岭的晓南派出所时期。重庆市公安局底楼车库改装的世界警察沙龙(现已改回车库),能一眼找到在华西村的那种熟悉感觉。
实际上,针对大陆媒体对王立军和薄熙来重庆报导,海外也早就有严肃的媒体警告大陆官媒有意将“血淋淋的罪恶”向娱乐方向引导。在新闻自由仍受压制的中国大陆,王薄案的完全真相、堕落的成因,薄熙来与王立军的关系、政治影响等等议题,都无法展开。而网路媒体吵得最热的,竟然是桃色新闻,薄王事件也变成了今天中国最大的娱乐八卦新闻。
真相并未完全披露
作者认为,重庆事件的真相并未完全显露。这3年中,重庆到底非法劳教了多少人?刑讯逼供的具体情形究竟如何?有多少无辜者和罚不当其罪者至今还在大狱中?大量打黑资金到底流向了何方?看上去好笑的“八卦”和花絮之后,却是血泪斑斑、腥风血雨。
目前相关调查、处理或形格势禁或投鼠忌器,真相至今未能完全显露出来。公众看到的,就只有浮在水面的花絮。这就是为什么《起底王立军》专题8篇报导出来后,还有不少熟悉重庆打黑的人杯葛这组报导远不够充分。
作者认为,王立军案从来没有得到过充分和及时的报导。作为畸形警媒关系的集大成者,他在台上时,媒体不能也不敢报导其负面;他在台下时,对他的报导仍然是讳莫如深的禁区,仍然要冒风险,最核心的部份仍然讳莫如深。于是,看到的就是表象和八卦了。
其实,从中共官方媒体自己的报导中,也能看到王立军光环背后的惊天罪恶。如2006年9月17日,“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为王立军的现场心理研究中心授予“光华创新特别贡献奖”,其颁奖成果之一就是药物注射后器官受体移植研究。 王立军在获奖致辞中无意中透露说,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对几千个死刑犯进行了人体器官摘除。根据大赦国际的记录,全中国的死刑犯一年才几千,一个辽宁省小小的锦州市,哪来数千个能够提供器官的死人呢?
到目前为止,大陆官方媒体对于王立军、薄熙来事件的报导,也仅仅是停留在英国人海伍德被杀、包庇杀人、贪污腐化和桃色新闻上,而对于王立军薄熙来参入的活体摘取器官、贩卖尸体、薄熙来周永康图谋政变等关键罪行上依然是遮遮掩掩、闭口不谈。尽管这些罪行在世界上已经真相大白,在国内由于“翻墙”软件的普及,也早已不是新闻,但中共还是采取“掩耳盗铃”的方式,为了继续保中共这条破船,不敢面对、不肯承认。正如有分析认为的,国内薄党势力的猖獗就是中共高层不肯将王立军薄熙来谷开来事件真相公布于众造成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