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蔷薇科,樱桃属,落叶小乔木植物。树皮棕灰色,小枝细长,绿色。单叶互生,叶片卵圆形,边缘密生细锯齿。花单生或簇生于二年生侧枝叶腋,先叶开花,花梗短,花萼下方有棕色膜质小鳞片状苞片。花冠白色或淡红色,芳香,花瓣5枚,宽倒卵形;雄蕊多数,雌蕊1枚,花柱细长弯曲,子房密被绒毛。核果球形,成熟时黄绿色,未熟果有小毒。
梅花古称机,是中国的传统名卉,与松、竹合称“岁寒三友”。它不畏严寒,冒着凛冽的霜雪,先百花而开放。梁朝简文帝萧纲有一首“雪觅梅花”︰“绝讶梅花晚,争来雪窥;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定须还剪彩,学做两三枝。
古人认为“梅具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梅花先天下而春,被推为十大名花之首,在花谱中它也是排名首位。唐代张谓因此认为梅花是报春的花卉,他写了一首“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梅花发,疑是春来雪未消。”唐代大诗人杜甫也喜爱春梅的优雅︰“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发;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在殷代出土的文物中,考古学家不仅在陶罐中发现梅的果核,还发现陶罐、竹筒上有梅花的图案,及“梅”“元梅”等字样,这说明了梅花与人类相处的历史是多么地久远。“诗经”中已载有这样的句子︰“摽有梅,倾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书经”中也提到︰“若做和羹,尔微盐梅。”从这些典籍来看,梅花栽植的历史最少已有三、四千年以上。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战争迭起。刘备屡遭吕布抢夺徐州,又被攻占了根据地小沛,逼得他走投无路,只好前去许昌投靠曹操。有一天,曹操要许褚请刘备到丞相府中喝酒。到了相府,发现曹操在花园中设宴,曹操告诉刘备说︰“这几天我看见青梅成熟,想起去年征讨张绣时,在行军的路上,缺乏水源,将士们又累又渴、疲惫不堪,我当时扬起马鞭告诉大家,在前方的山坡有一片庞大的梅林,酸甜的梅子可以解渴,大家往前赶路吧﹗将士们想到梅子的酸味,口水都流出来了,于是振奋精神往前赶路,果然很快就找到水源了。看到青梅,想起这件往事,于是请你一起来赏玩喝酒。”这件事情被后人引伸发展出“望梅止渴”的成语,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梅花独占春光、浴雪而开,但它却是南方特有的花卉。江南的清冷、潮湿,冬季零度上下的温度,最适合冷艳寒香的梅花绽放。《诗经‧秦风》中︰“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陜西终南山之南,接近长江流域的气候,因此诗经的十五“国风”中,惟有“秦风”提及梅花。中国的梅花约有三百三十多个品种,分为观赏梅及食用梅两大类,书经中的盐梅,即是果梅。根据“品汇精要”中记载︰“梅木似杏,而枝干劲脆,春初时开白花甚精馥,花将谢而叶始生,二月结实,味酸美,人皆啖之。”
根据“江阴县志”的纪载︰“有一位叫王莲的女子,婚后夫婿过世,她决心守节,抚育孤儿。由于无以为生,于是以后院梅树所结的青梅,醃渍成酸梅,贩卖度日。邻居有一位孝子,家境清寒,寡母双眼失明。孝子每日上山砍柴前,都会转到王氏的家中,给二枚制钱,请王氏中午时送一点醃渍的咸梅给老母亲佐餐。时日既久,村中一些想指染王氏的登徒子,就捏造王氏与孝子有暧昧情事的谎言,想破坏她的名节。面对村人的污蔑与嘲笑,王氏将咸梅的种子泼洒于地,发誓说如果有失妇道、不守妇节,那么叫这颗梅核即刻腐烂,否则让这颗梅核发芽结果,以表我的贞节。不久之后,果然发出小苗,枝叶繁密茂盛,隔年结出一树的青梅。有人怀疑梅树被掉包,待摘下梅子一尝,每颗梅子都有咸味。”从此,梅花就代表着冰清玉洁、坚贞不屈、不惧霜雪的气节。
林逋(967~1028)是北宋的诗人,隐居于西湖孤山,植梅作伴、养鹤为子,终身不仕,亦不婚娶,人称“梅妻鹤子”以喻隐士的高风亮节。卒谥“和靖先生”,著有“和靖诗集”。林和靖有一首“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轻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今尊。”其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誉为咏梅的千古绝唱。
在“直方诗话”中有一段很有趣的记载︰宋人王居卿认为林和靖的咏梅诗中;“疏影”“暗香”二句咏梅、咏杏皆可。但是苏轼表示了不同的意见,他说︰“可则可,但恐李花不敢承当。”从这样的说法,可以看出苏轼的见解是相当高明的;因为林和靖的诗句中,传神地描绘出梅花的神态与风韵。如果仅仅着眼于梅花的色彩与形状,可能可以写得更逼真、细致。但是却会失去梅花的神韵风采。苏轼批评石曼卿的写法是不知“梅格”所在(花的精神与品格),为了与石曼卿争奇斗胜,苏轼写下这样的“红梅”诗句︰“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融不入时;故做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欣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诗人石曼卿的红梅诗中有这样的句子︰“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苏轼认为石曼卿只写出梅的颜色,并未写出梅花不同流俗的品格。
陈亮,世称“龙川先生”,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用“最高楼”这个曲牌名填了一阕词咏梅︰“春乍透,香早暗偷传。深院落,斗清妍。紫檀枝似流苏带,黄金须胜辟寒钿。更朝朝,琼树好,笑当年。花不向沉香亭上看;树不著唐昌宫玩。衣带水,隔风。铅华不御凌波处,蛾眉淡扫至尊前。管如今,浑似了,更堪怜。”这阕词避开了宋人咏梅惯用的典故及用语,轻松挥洒,展现诗人文字运用的技巧、追求艺术颠峰的心情,更寓意了诗人的人生理想。“斗清妍”明写梅花的清雅绝俗,暗指诗人爱国的磊落情操。“淡扫蛾眉至尊前”则是借用唐朝张佑集灵台的诗︰“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诗人但愿自己的爱国热忱,能够不受排挤、污蔑,直朝尊前。
梅花在奈良时期(AD.710~784)传入日本。飘洋过海的梅花,在日本民间流传著一段动人的“飞梅”传说。有“日本孔子”之美誉的“文道之神”-菅原道真(AD.845~903,是平安时代的大文学家,撰有《菅家文章》、《三代实录》、《类聚国史》等书,后世称为“天满天神”。),在57岁那一年,受到朝中同僚的谗言,被贬谪到九州福冈一个叫“太宰府”的地方。就在菅原道真离开京都的官邸,准备前往太宰府任职时,突然想到自己平日所栽植的花木,于是折回花园中,向所有的花卉草木一一道别。并向自己平素最爱的梅花吟咏了一首诗︰“东风吹匀,梅花主春忘。”(心爱的梅花啊﹗当春风吹起的时候,请记得传递一丝芬芳给我,不要因为主人离去,就忘了春天的存在。)“那株梅花感受到主人依依难舍的心情,竟然连夜飞向太宰府,并在菅原道真的府邸开花结果。太宰府“飞梅”的故事,从此流传下来,成为千古佳话。在祭祀菅原道真的太宰府天满宫内,当年的飞梅依然建在,每年的二月梅花在枝头盈盈绽放,清香冷艳、幽妙的姿态,引得观赏人潮不断。
梅花是妆点春天的最佳花卉之一,梅枝的姿态比花朵更受赞扬。无论以高雅的胆瓶或宽大的水盘作为花器;都以梅枝的线条美为重点,衬花不必多,如此更能表现梅花的风韵之美。梅花容易凋落,若摆设的位置宽敞,将落花置于花器附近,是一种展现大自然的手法。使用水扬法或烧灼法维持花枝吸水通畅,勤换水更是保持梅花鲜度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