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人在受宠的时候,往往是会神采飞扬的。有的人不仅不能克制自己,还要炫耀人前;更有甚者,往往还会跋扈起来;飞扬而跋扈,仗势而欺人,发号又施令,横行又无忌,简直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古往今来,这样的人总是俯拾皆是,而大多数最终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在我国的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受宠而不飞扬,受宠反而更加谦恭的女性,她就是东汉中期的邓皇后。
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十分不稳定,皇权的更迭也十分频繁。谁上台,就宠一批,压一批,杀一批。得宠者则不可一世,受压者则伺机而动,被杀者则多被灭门。在这个乾坤摇动的年代,能有邓皇后这样头脑清醒,宠辱不惊的人,还实在是难得。
邓皇后的名讳为邓绥,是太傅邓禹的孙女。其父邓训,为护羌校尉;其母阴氏,是光烈皇后(即汉光武帝刘秀之皇后阴丽华)堂弟的女儿。邓绥从小聪明乖巧,深受祖母喜爱。五岁那年,祖母为她剪发,因祖母年高眼昏,误伤了她的后额,她却忍痛不说。“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见《后汉书.皇后纪第十》)邓绥简直就是神童,六岁能读史书,十二岁精通诗经、论语。稍长,听从母亲教训,白天学习女工刺绣,晚上诵读经史典章。家人都称她为“才子”,父亲邓训发现她不同常人,无论大小诸事,动不动就与之详细商议。
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邓绥十二岁时被宫中选为备选秀女。秀女礼仪训练结束后,邓绥日夜哭泣,不愿入宫。可相士却告诉其家人,邓绥吉人天相,贵不可言。家里人都暗自高兴,她叔叔说:“常言道,救活千人者,子孙有封赏。兄长作为监管者,负责修建好石臼河后,每年都要救活数千人。天道可信,家必蒙福。”早年,她的祖父,太傅邓禹也曾感叹道:“我虽率领百万部众,可从未妄杀一人,这是积德行善的事情,后世必定会出现兴旺家族的人。”
永元七年(公元95年),邓绥和备选秀女都入选进宫。此时的邓绥,年方十五,身材修长,姿颜姝丽,肤色妙曼,左右皆惊,以为天人。永元八年冬,十六岁的邓绥被封为贵人。
被封为贵人的邓绥,并没有因出身显赫世家而自傲,也没有因贵为新宠而飞扬,反而因受宠而更加谦恭,更加谨慎。邓绥的言行举止都谨守宫中规矩,不但小心翼翼地伺候皇后阴氏,而且对同辈的贵人嫔妃也十分恭敬谦卑,从不骄横张扬。就是对待宫女奴婢,也格外尊重她们,并经常给予赏赐。邓绥越是这样谦恭,汉和帝刘肇就越是宠爱她,并且还经常称赞她。有一次,邓绥病了,刘肇就特许她的母亲和兄弟进宫来照顾她,还让他们不限时日地住在宫里。可邓绥谢绝了皇帝的好意,并推辞说:“宫廷是皇家禁地,是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如果让外戚在此久住,上会使皇帝受到偏爱贵妃的讥讽,下会使贱妾受到不知足的毁谤。上下都会受到毁损,我真的不愿意造成这样的结果啊!”刘肇说:“别人都经常以家人进宫的次数多为荣耀,而你反以为忧虑,自觉加以抑制,真是难得呵!”
宫中每次举行宴会,诸宫嫔妃争相打扮,人人簪珥光彩,服色鲜艳。而邓贵人却独着素衣,服装无饰,从不显山露水,若衣裳与皇后同色,就立即换掉。如果与皇后一同进见皇帝,则从不敢同正坐并立,而且行走时也要弯下腰,以示谦卑。皇帝每次问话,她都要退后再回答,而且,要等阴皇后说完她再说。阴皇后个子矮小,有时举止有些失当,旁边的人都偷偷地发笑,她却主动为皇后遮掩,好像是自己做错了事一样。刘肇明白邓绥的苦恼和委屈,不禁叹息道:“修养道德之辛劳,竟然到了这等地步。”
后来,阴皇后渐渐失宠。当皇帝召邓贵人侍奉时,她却以生病为藉口推辞,从不乘虚而入。当时,汉和帝己数次失去皇子,邓绥担忧皇帝后代不旺,就多次选进美女以供皇帝欢心。
阴皇后并不是宽宏大量的人,看到邓贵人受到皇帝的宠爱和宫里的赞誉,十分忌妒,竟在宫中设蛊诅相害。当和帝病重时,就私下对人说:“一旦我得志,绝不让邓家留一个活口。”邓绥闻听此言,十分伤心地说:“我如此尽心竭诚地侍奉皇后,却得不到她的理解和庇护,我虽然没有陪葬的义务,但也只能跟从皇上一起去死了。只有这样,才能上报答皇上的宠爱之恩,中解除宗族被灭之祸,下不使阴氏因残害我为‘人豕’而背上骂名。”说完,邓绥就要服毒自尽,幸被宫女赵玉极力制止,并谎称宫中来人说皇上病体己痊愈,邓绥信以为真,这才没有死成。第二天,皇帝的病果然真的好了。
永元十四年(102年)夏,阴皇后因巫蛊事发而被废黜,邓贵妃曾出面说情,但无效果。汉和帝刘肇要立邓绥为皇后,她就把自己关在房中不见人,并称自己有病。但刘肇册立皇后的决心己定,是年冬至,皇帝下旨,立邓绥为皇后。邓贵妃再三推辞,然后即位。
当时,各地郡国朝贡,相争贡献各国珍奇之物。邓绥即皇后位后,即下懿旨,今后一律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每年只需贡献纸墨即可。汉和帝每每想赐官爵给邓家人,邓皇后却每每制止,因此,其兄邓骘终和帝一朝,也只不过是个虎贲中郎将。这就是得宠而不飞扬,得宠反而更谦恭的邓皇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