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刚性兑付”风险绑架中国金融(图)

作者:杨文斌 发表:2012-10-08 10:1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信托业的历史虽长,但规模原来一直都不大,2006年尚不到3,000亿人民币,连当时公募基金规模的10%都不到。故事的拐点出现在2007年,信托业在完成了第六次大整顿并出台了若干重要的监管法规后,出乎意料地走上了一条迅猛发展的康庄大道。2011年底,信托规模超过5.3万亿,随后又以每月净增近1,000亿的速度在增加,预计到今年9月底,即可突破6万亿大关,一举超越保险业,成为仅次于银行老大的二把手。

这几年信托业迅速增长的原因是多元的。比如,利率的非市场化。因此,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低利率的银行贷款额度往往会成为稀缺资源,除了国有企业和大型品牌民营企业能够独享之外,诸多其他企业被迫以更加高昂的代价,从非银行体系,包括信托公司那里,获得急需的发展资金,这就助推了信托这几年的高速发展。要知道,信托的利率虽然比银行高,但比民间的高利贷依然要便宜许多。此外,银行大量的表外业务,限于监管的要求,也需要通过银信合作等方式进行转移。

信托的异化

信托业的疯狂生长,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刚性兑付”。刚性兑付是信托业的核武器,离开了刚性兑付,信托虽然也会成长,但可能更加常规化。所谓的刚性兑付,就是信托产品的融资实体如果未能到期还款,信托公司也必须保证到期资金的支付。换句话说,在刚性兑付的前提下,信托产品实质上完全保本、保息。奇诡的是,虽然信托的刚性兑付已经成为投资者的一种高度共识,但查遍与信托有关的一法三规,根本找不到刚性兑付的立法依据。实际上,根据《信托公司管理办法》(2007年版)第34条,信托公司不得承诺信托财产不受损失或保证最低收益。由此可见,“刚性兑付”并不具有法律强制性。更多的,只是金融维稳的需求。因此,许多人都深信不疑这样一个流传的故事,监管部门给信托公司打来电话“窗口指导”,要求谁不能保兑付,就停谁的业务。

刚性兑付的出现,打破了金融行业中风险与收益相平衡的基本原理,让信托产品彻底异化,成为一个低风险、高收益的超级性感宝贝。每年8%-10%的无风险收益率,吸引了全社会资本的疯狂涌入,先是100万以上的高净值客人,然后是小客户的合伙团购、实体企业的闲置资金,甚至据我最近所知的,一部分地区的养老资金都已经冲了进去。谁不爱宝贝?

大了要倒

信托的刚性支付,对其他金融产品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尤其是高端个人的理财市场。试想一下,既然有10%的固定回报,为啥还要甘冒套牢的风险,去投资股票或基金?为啥还要去投资收益率接近、却无刚性兑付承诺的中小企业债券?

信托的刚性兑付,严重伤害了信托业自身的发展。我所接触到的信托公司老总,虽然都是既得利益者,但大都对刚性兑付充满怀疑和抱怨。因为在刚性兑付的怪圈中,产品的创新变得不再重要、信托的梦想和本质已经被篡改、长久的事业已经成为一种急功近利的快餐文化,甚至,看不到信托的未来。

信托的刚性兑付,也酝酿了巨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并可能让全社会的纳税人承担其崩溃时的巨大损失。试想一下,有多少信托公司的股东是国有的。当出现兑付风险时,这些国有股东挺身而出、一诺万金时,我们有没有想过,谁是背后真正的埋单者?

因此,信托的刚性兑付必须要破,越早越好。此害不除,不仅信托业没有光明的未来,整个中国的金融业被会被绑架并陷入困境。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