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已有北京等23个省区公布了2011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数据显示,在这23省区中,北京职工月平均工资最高,为4672元/月,其次是上海,为4331元/月,而排名垫底的是甘肃,仅为2742元/月。
我就奇了怪了,大热天的,咋整这闹心事来烦人?别以为笔者又是“咋”又是“整”的是北方人,我是觉得只有用这样的口气才能表达心中的愤愤不平。我可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一个从没拿过4672元月工资的上海人。而在我的周围,每个月拿这一半工资的人,不但大有人在,而且还算是有一份固定工资工作的体面的人。
笔者没有学过统计学,但感觉国内的统计部门,除了1加1除以2,基本上没有什么数据概念。殊不知,您这一平均,让人看到了这个平均数的分子和分母,您能把绝大部分人的月工资平均出两倍左右的数额,这小部分人的月工资该有多高?您这是算在炫耀社会的进步,还是嫌社会太安宁?看看腾讯这篇文章下的评论吧,占评论绝大部分的上海网友,都觉得“我对不起统计局,也对不起人民,更是对不起我的子女,我没有尽力,我两个月的工资合在一起还不到4331元。请求组织给我一定的处分,如果有来世,我一定好好学习,加入你们的队伍。”
发表该新闻的中新网财经频道也注意到,每逢公布平均工资数据的时候,会有很多人都感觉自己拿到手的工资没这么多,感叹“拖了平均工资的后腿”。既然如此,还弄出个“平均工资排行榜”,是不是想让人们以此推算始终不肯公布的官员财产?
“被平均”早已是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一句话,不管是住房还是收入,一看见“平均”二字,绝大部分人被刺激的或无地自容,或义愤填膺。就算这是转型时期的社会缺陷,但为何还要用一个平均值来让弱势群体感受与优势群体的差距?须知,在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社会现实下,贫富差距不是个人的能力造成的,也与对社会的贡献没有多大的关系。在这个社会难题无法一下子解决的情况下,何不让老百姓随遇而安、知足常乐?不懂统计学的百姓也知道,要让自己每月一千多元的工资被平均到4331元,而且是少部分人平均大部分人,这样的“削峰填谷”还能形成一个较高的平台,高端需要多高的高度?这足以让人产生“人比人气死人”的消极情绪。
贫富差距已经成了当前的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衍生出“炫富”和“仇富”的畸形社会现象。如果说人们原来只是根据社会表象笼统地认识二级分化引起的贫富差距,那么,足以让许多人羡慕的“平均工资”,就把这种差距数字化了。这让还不到“平均工资”一半的社会群体情何以堪?而这个群体有多大,统计部门不会不知道吧!
也许,“平均值”是统计部门最省力的统计手段,也只有通过平均,才可以得出“增长”的可喜成绩。但社会越不公平,“平均值”里的差距就越大,也就越刺痛低端人群的神经。因此,洋洋得意的“平均工资”,实际上是触目惊心的二级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