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于数码科枝突飞猛进的发展,数码相机在摄影领域的占有率不断的攀升,相机更新换代也进一步加快,新机型层出不穷,真叫人有点目不假接,要买相机的人都不知所措了。怎么办?其实“各村都有各村的高招”,除了有大行其道的各种转接环可以使镜头在不同相机系列之间转换外,将镜头通过改口的办法用到不同品牌相机上也是一种更贴近实际的选择。
要说镜头改口实际上它的历史要比目前的流行的转接环要历史长的多了,在传统胶片相机的比较早的年代,相机厂家比较著名的就那么几家,大都是各自为战,各种相机的接口互为排斥,你也不能用我也不能用你。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形成了各自的系列:如135小型机的理光的PK,富士的FX,康太时的C/Y,美能达的MD,百佳的PB,佳能的FD,禄莱的QBM等,大中画幅相机的系列之间就差的更多了。于是有的专业生产镜头的厂家除了应配套的相机厂家的要求专门生产特定的镜头外,有的还生产了同一规格结构而镜头后卡口不同的镜头,这些镜头除了后口不同外,镜头的其它部分完全相同,由于后卡口的多样化,同一款镜头就可为不同厂家不同牌号的相机使用了。可以说这是最原始的改口,它是在生产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如:图丽、适马、蔡斯等厂家生产的镜头就属于这种情况,也正是这个原因,可以说这些厂家生产的镜头改起口只要是在原来生产的不同卡口的范围内来变更说相对是容易的。
我这里说的改口,是对我们手中现有的镜头进行改口。当自己已经有了相机,特别是老的发烧友早已有了自已认可的品牌系统,可是又抵档不了当前一些相机的诱惑,要换相机了,新旧两个系统,有的是同一品牌卡口系统也不一样,如:佳能以前是FD卡口,但是倒了后期和数码时代就改成了EOS卡口,可是对自己心爱旧镜又不能割舍,怎么办?有的影友对目前成套出售的镜头不太满意,有的更倾向于德国的卡尔蔡司的品味,怎么办?有的对镜头有特殊的要求如:要长焦,甚至是大炮镜头,只能找其它品牌的来用了,可是卡口不对不能用怎么办?有的影友经常外出更乐意带比较便宜又轻便的镜头去,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用的狼狈一点,甚至是丢失不会让人心疼,可是口不对怎么办?于是乎接环成为了这些人的首选。可是有的影友又嫌镜头多换来换去的麻烦,总觉得用接环不方便,且精度没有固定接口高,更关建的是有的镜头间根本就没有接环可以相互转换。在以上这几种情况下只能是改口能解决您的需求和烦脑了。
就是要将镜头改口,也还是有的镜头改起来相对容易,有的就难改,有的就容易上手,有的改口的可行性大,有的改口的成功率就低,有的镜头还就根本不一定能改成功呢?人们对于比爱护眼镜还在意的镜头来动手术是特别地在意,所以在改口前还是要想方设法弄清楚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这种情况呢?以便在选用采买镜头与相机时有个心理的准备,对手中的镜头做到心中有数。虽然相机的卡口不同,但是它们之间有不同之处,也还有相似之处的。
在前期有关使用转接环的文章里曾提到的关于镜头与相机的相面定位距的概念:相机与镜头接合面到镜头光学成像焦平面的距离。相面距大的镜头可以通过转接环用在相面距小的相机上,可以无限远成像,反过来就不可以了。这一概念同样可用到改口的作业上,不过要解释地是:为什么成相面距大的镜头成功的顺利改口用在相面距小的相机上,可以无限远成像,反过来就要费一些周折了?因为镜头的相面距小于相机的像面距,无限远处的景物的成像就会落到胶片和数码机的CCD的前面,无限远就不能成像了,就相当于进入近摄和微距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再用转接环焦点就差的更多了,解决的办法就是改口。把原来镜头的卡口去掉,做一只新的装上去,根据镜头与相机的相面距的差值去薄部分尺寸,使镜头与相机的相面距尺寸一致就可以使无限远正常合焦了。
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了,从镜头的光学原理上说,以镜头的中心的某一点算起,镜头焦点成像距离是应该是与镜头的焦距是一致的,即焦距假设是100毫米,那么从镜头的中心点到焦点平面也应是100毫米。像过去的一些传统的老镜头如:座机镜头,制版镜头,大中画幅的相机镜头基本是这种样了。但是虽着相机的小型化人们要求镜头要缩小体积合便于携带,在镜头的设计中容入了人性化的理念,镜头又不段在增加新的功能,有的还增加了电子触点和相关的电子器件,使镜头后组镜片到焦点平面距离的实际尺寸在不段的缩小。有的镜头的后组镜片“都兵临城”下与相机前口接环都平齐了,特别是广角镜头甚到把镜头后镜片都突入到相机口里。就这就给改口带来的殊多的麻烦,镜头原装卡口就已经设计得很薄了,没有进一步减薄的可能了,那只能动镜身了。可以把镜筒去短,可这就要看里面是否有可以去短的空间了,如:光圈机构是否碍事,调焦机构是否可调,有的镜头在镜身去短后镜头的后组可会突入到镜身里面去,有可能会碰到相机的反光板,致使快门不能动做。需要从全局考虑能否允许去短的可能,这就要对镜头结构吃透,画出相关的图纸,做出定向、定量、定性的分晰。如这只富士镜头要改成M42螺口,在改口时为了找回2MM距离,费尽了心思,镜头内前后改动相关二十多个零件和部位的尺寸,耗费工时三天,可以说是扦一发而动全身。
如:百佳PENTACON 的相面比较短要比尼康的要短大约2mm,要改成AI卡要困难些,,最终能否改还是要拆开镜头做具体的分晰,采用多种办法来达到合焦。这其中有两种主要的办法:一是磨薄后口,二是调整镜组的调焦环。但是有的镜头光这两种办法还达不到合焦的目的,还要采用更多的办法综合治理才能合焦。在所有的镜头里,广角镜头是最不好改的,因为镜头为了达到紧凑的目的镜组已经后移到极限,改口时调整的量几乎没有了。为此只能是在改口前针对镜头的具体内部结构定量定向的分晰,行就可为,不行则不为了
在人们的印象里,德国的镜头一直是大名鼎鼎,拍出的照片不错。在还没有电子计算机的年代,最多也只有手摇计算机可以在设计中使用了。计算一只镜头数据可以说是一个较大的工程了,这需要时间的岁月来换取,改变其中某一个数据那就像人伤了筋动了骨,会大伤元气,从制造到出产品的不亚于现在造一辆汽车了。一旦设计成一种镜头的光学结构就不会轻易改变的,在那种条件下创造出高斯,天塞等的镜头结构形式,这种形式直到现在还经常被采用。当时德国在相机和镜头的制造上积累的大量的经验,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可是在当今电子计算机普及的年代,在使用镜头设计软件的条件下,设计改变镜头的某些参数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可以说没有设计不到的,可就剩下做不到了。人们采用了非球面设计,使上了光学塑料,从而使用镜头的表现力空前的提高。使当时不可刻服的一些镜头光学设计的缺陷,有所改进和提高。日本的的电子、塑料工业发达和模具加工制造的能力使镜头的设计和制造拔了头筹,所以一切不再是一程不变的,再片面的认为镜头的只要一个厂家同一个规格的镜头的光学和镜头的物理机械结构都是一成不变的就错了,同一款镜头生产的年代不同,生产的批次不同内部的结构就有可能不同。所以有的影友问某一只或是某一款镜头能否改时,我回答说,只能在我见到镜头后,并拆开分晰后才能做出判断和答复。
镜头要能正常使用,还有有几个条件,一是要有调焦机构,保证镜头可以拍出清晰的画面,二是要有光圈结构,要能根据光线条件的变化调整进光量的光圈机构。如电影放映镜头没有调焦和光圈机构、照相馆用的座机的人像镜头和制板镜头没有调焦机构。没有调焦环可以加工一付,或是用皮腔来代替。没有光圈机构就麻烦了,光圈要做在镜头的中心结点附近才能附合要求,靠前靠后都会对镜头的成像有影响,弄不好还会出现拦光。再有光圈叶片在没有相对精确的冲压模具的情况下是不易制做成功的,这类镜头就不易进行专业性的改口了操作了。有的镜头虽有光圈机构,但是只能通过机身来触发镜头上的相关的控制机构才能使光圈在拍照时收缩,在镜头脱离了相身后,调整光圈环是不起作用的,有的可以是在压下镜头光圈拨杆或顶针和手动自动的开关可以使光圈正常,如常见的富士、M42的螺纹口镜头、禄来镜头、宾德645等。而有的在光圈环和光圈就没有实质的结构联系只能是在机身的联合作用下能在拍照的一舜间由机身来控光圈的大小收缩,如:马米雅镜头。有的爱好者自己动手发挥聪明才质,土法上马,人为的将两者硬连接上,但是光圈环的刻度值就不准了,而且光圈环调谐量也及小,光圈变化不好控制,但不求好,光圈不准没有关系,这种只要能动就行的标准对专业化的改口来说就不可行了。我为影友改镜头是要达到商业化的要求,说俗话就是要做成能拿出手的活,要像个东西。如果说对光圈调整要求不高,对镜头的外观也无所谓,独出心裁,另僻溪径,土法上马,那么许多镜头都可以改了。我也可以下大力气,大工时,大制做,来加工相关的机构使光圈达到实用的要求,但是造价实在是太高了,您还是买一只现成的镜头吧,以快又好又经济!
目前数码相机上用的镜头大都是自动对焦,光圈由相机控的结构,虽然可以在相机上设成手动,但是在脱离相机后这些功能就全都丧失了,这样的镜头也不易改口装在其它相机上使用。一来是这类镜头内部有电子电路,改在其它相机上因为其系统不对,原电控系统是不能对映换用的。二来是内部没有手控光圈的实际机构,同样是中看不中改口的镜头。我为影友把适马的SA镜头改成过EOS卡口的经历,但是代价是具大的,改上一只玩一下,体验一下乐趣是可以的,但是这种改造是不易重复的,或许将来有了可换的EOS的标准件那么换装不再是成为难事。
传统的镜头和相机的制造材料多为金属,随着时代的发展眼下塑料在摄影器材时里大有取代金属材料的趋势,器材的重量轻了,生产的效率提高了,制造成本降低了,价格也就便宜了。可是这样一来镜头零件二次加工的可能性就降低了,因为塑料件的钢度不够,再上机床加工就会变型,再有改后的镜头的关建件的强度就要降低,使这样的镜头恐怕不免让人担心吧。
拿来一只镜头如何评价一下是否可以改口,其可能性多大,成功率又多高呢?有什么样的简便方法大概的估计一下呢?
1、首先是镜头的相面距长比目标机卡口制式的相面距长的好改。
2、中长焦距镜头比短焦距的镜头好改。
3、镜头后口内部空空如野的好改。
4、同一牌号,同一焦段,同一结构,不同卡口的好改。
5、大中画幅的镜头改成小画幅机型和数码机上用的好改。
6、老一点镜头比现代的镜头好改。
7、传统机型比数码的好改。
8、镜头放到相机卡口前可以成像有无限远清晰的好改。
相对不好改的就是:
1、广角镜头不好改。
2、镜头内部结构紧凑不容动手的不好改。
3、小画幅镜头用到大中画幅上的不易改,个别的除外。
4、塑料件多的不好改。
5、自动化程度高电子功能多的镜头不好改甚至是不能改。
6、镜头本身没有光圈的不能改。
7、镜头光圈与光圈调谐环没有实际联系的不好改。
8、镜头放到相机上后镜组突入的相机内部的不能改。
9、电影镜头和摄像镜头不易改。
综上所述,就可以知道了一般常见的镜头绝大多可以改在奥林巴斯4/3系统上因为它的相面距才38.5MM。大多镜头可以改在相面距为44MM的佳能EOS 相机上使用。可以改在相面距为45.5如:PK、C/Y、M42相机的镜头可以只有50%了,而可以改在相面距为46.5MM尼康上用的就不多了,可改在相面距为47MM的莱卡R上的镜头就更是寥寥无几了。只能是大中画幅的镜头可以往改到莱卡R上了。至於可以改到其它相机上有哪些镜头只能是根据我上边所说的条件您自己去参照对比了。您的镜头好改的条件多改口的可以性就大,否则就不好改了,也就不易成功了。
有人问:我的镜头比较多,不改镜头而想改相机可以吗?
相机改口不是那么容易的,牵涉的问题很多,例如:光圈拨杆的位置,左右运动的方向,运动的力矩大小,不同相机是不同的。镜头锁的位置,高低,结构方式。卡口的相面距,定位圆直径大小,水平位置 。测光机构的连接方式,运动的方向,水平位置,是机内设置的还是机外设置?等等。设计生产相机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经过无数次修改才定型的,要改相机结构就不那么容易了,同样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相关的器件根本不允许你有非份之想。可以说改镜头易,改相机难!自己动手改造一台现代的商品相机,而且又是数码相机,既要功能全,又要十全十美,更是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不看到这一点改成的相机只能留下大的遗憾或是半途而废,相机也弄了个一蹋糊涂。我真是从心里佩服自己动手改相机的大家,最起码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这股劲,让我心悦诚服。改相的问题我们留在以后再讨论。
制做新的后卡口时会用什么材料呢?寿命如何?
我改口用材为硬质铝合金即铝镁合合金,照相器材的绝大多数都有以它做为主要用材。因为它质地硬度适中,重量轻,加工性能好,表面处理工艺成熟,加工后期易调正修饰,是做为小批量生产加工,特别是改口的首选材料。铜材硬度偏软,较重,但是耐磨,加工后表面必须电镀装饰金属,工艺复杂,否则黄色做为器材的外表并不美观。加工后期如有偏差,难以调正修饰,适于大批量生产,生产的投入较大。不锈钢一般是不会做为照相器材的材料的(特例除外),因为它相对加工性能差,不易加工,表面处理困难,重量大,比其它材料硬的多,如果出了问题真够与它相关零受的。
我们常见的单反相机亮晶晶的前口一般都是用铜材加工后电镀的,不是不锈钢的,不锈钢的表面没有那么亮(不过我最近还真见到过个别用不锈钢做相机口)。俄罗斯的基辅88,60的相机前口和镜头后口与潘太康的镜头口及其它一些名牌子的镜头全用铝合金的不也很好吗?不少镜头后口都是铝合金的,包括日产的一些变焦头和相机,凡是镜头后口是黑色的那就是铝合金做的,可是也不要把黑塑料的当成铝合金的哟!大名鼎鼎的佳能EOS卡口的一些镜头的后口就有用塑料做的,不过号称为工程塑料。佳能EOS相机不是也还有塑料卡口的吗?难道这铝合金还没有塑料硬吗?有人说铝合金在使用中会掉沫,如果有这种情况那么一定是碰到“暗带刀具”的相机了,就是铜制的环也难逃恶运呀!那你可要小心与它相关的器材了。
改口后还能改回来吗?
镜头头改口只是改变后卡口的类型,不动镜头片,也不增加减少镜片,镜头的光学结构也没有动,所以镜头的成像质量同原来是一样的,没有丝毫变化。镜头想复原,改回来的可能只有20%的可能,因为改口的过程中,有的镜头内部相关的机构要做改动,如:有的零件拆除了,这样的可以回装,不能拆的就掰断了,有的零件上机床去薄了,所以有的改动是不能复原回来的,不能一概而论,也就是说镜头的结构不一样改口的方式就不一样,只有改口的过程中才能知道结果。
改口后镜头的焦距会变吗?成像质量会有什么变化吗?
有的影友注意到镜头后面的卡口用螺丝固定的,就问:能不能做一个新的M42螺口,换掉原来的MD卡口,使其无穷远合焦?有没有不动镜组的改口办法?比如说,换一个相对薄一点的后卡口底座,从而加大卡口的相面定位距,使其能无穷远合焦?再如MD卡口的相面定位距只比EOS的小0.5mm,应该不难吧?你给我做一只M42后口,我自己把新做的镜头后口一装不就完成了吗?实际上可没有这么简单呀!他是怕动了镜组会影响镜头的成像质量。再如大多数镜头都不也不能用接环转到尼康手动相机上用,但大多数镜头都可以将后卡口拆下来通过测算加工而换成尼康镜头的后卡口,直接换是不可能的,虽然的镜头后面的卡口是用螺丝固定的,但不同的镜头的螺丝孔位是不同的,内部与镜头接触面的形状是不同的,这是要根据镜头内部结构来加工制做的。是不能简单看成做一个新的M42螺口换掉原来的MD卡口就使其无穷远合焦,因为两种卡口的相面定位距不相同,既使相面距相同由于加工的误差,直接换上肯定是不能合焦的,有的镜头的后口本身就很薄了,已经不可能再减薄了。这需要调整镜头镜组的位置来弥补差距。没有绝对不动镜组的改口办法,换一个相对薄一点的后卡口底座,也是调整镜组的位置,从而加大卡口的相面定位距,使其能无穷远合焦。只要不动镜组的光学结构,而是整组前后调动镜组就是为了使无限远合焦,是不会影响镜头的成像质量的。镜头在相机上的成像质量取决于镜头本身,这包括:镜头的光学结构、镜片磨制的工艺质量、组装的精度等。如:同一镜头放在不同的相机上,只要对焦准确是不会改变相质的,所以说德国镜头改口后是不会改变其原汁原味的。
镜头改口后焦距是不会发生何变化的,原来是多少还是多少,30MM还是30MM,180MM还是180MM。用在数码机上镜头光学成像实质的还是没有变化,只不过因数码相机的感光原元件如:CCD的面积小,取景范围小,相对拍摄角的变化而言成像看似是大了,所以要根据CCD的大小乘上一个相对的系数而矣。
大中画幅的镜头改到小画幅相机上用,分辨率到底怎么样?
在生产镜头的标准上,大画幅镜头的分辨率确实没有小画幅定的高,这是因为小画幅与大中画幅的拍照的照片放大到同样的尺寸的版面,那小画幅的底片的放大倍数就高多的多了,而相对大中画幅底片的放大倍数就要低的多,也就要求拍摄小画幅镜头的分辨率就要高的多,在制定镜头的分辩率数值时就考虑到这个因素,自然标准中大中画幅的分辨率自然就要低于小画幅的镜头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镜头光学镜片的磨制加工的工艺过程是相同的,是不能区分大幅的要怎么加工,小画幅的要怎么加工,不能因为是大中画幅的镜片就降低了标准和减少工艺要求。所以加出来的镜片的质量并不比其它镜片差,那组装成的镜头也就不见得分辨率肯定要低于小画幅的镜头了。再有大中画镜头的画面大用在小画幅的相机上,只是用到了大画面中很小的一部分,而且是像场中央最好的一部分,特别是数码相机的画幅更小,您说成像质量能差了吗?不少影友对大中画幅的镜头用在小画幅机拍出的照片都相当的满意,有的还表示没有想到会这么好!
不是说中画幅的镜头不是不能用到中画幅的机身上吗?怎么我看到折返头就有改到中画幅机上面上用的呀?
这是因为折返头由于它的光学结构特殊性决定它可“以小犯上”,别的镜头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再有就是过去的一些老镜头虽然是小画幅用的镜头,可镜头后筒很长内部又没有什么结构,只要是对它的成像不十分的挑剃改用在大画幅机上用也是可以的。
有的自动镜头可以改口但对镜头的功能有哪些影响呢?
自动对焦镜头对焦的实现是靠相机调焦电路来驱动的,不同相机的电路是不同的,是不能相互对接的。适马与佳能的镜头的后口可改口换接是因为佳能的镜头是适马为佳能设计制造的,电路制式完全相同可以说是丝毫不差。其它厂家的镜头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所以改后只能做为手动镜头使用,而且前边讲过大多自动的AF镜头是不能改口的。
镜头在改口后对焦和光圈的调整全为手动,所以装在有自动对焦和有合焦提示的指示的相机中就不会有合焦提示了,有的影友在镜头的后口上粘上电子芯片,解决了相机上有合焦提示的问题。但有的机型不能识别自粘的芯片,而且数码机上的取景屏上也没有裂像,怎么办呢?一是可以将有裂像的对焦屏换到相机上。裂像屏对焦迅速,其实使用对裂像对焦也有局限和缺陷,小于光圈5.6以下或在光线暗的情况下就不好识别了。再有就是要靠发掘我们的潜能,大练基本功了。老一辈的摄影家使用的相机是很少有裂像屏的,全是在磨沙玻璃上练就火眼金眼,将难忘的舜间变成了照片上的永恒。
改口后的镜头在使用上有什么注意事项吗?还能光圈优先吗?
常规的情况下相机上的镜头不管光圈环设在什么位置上,而光圈实际上总是全开的,这时的取景屏上是最亮的可以从容对焦,在对焦以后按下快门按钮时,光圈自动收缩到预定光圈,完成一个镜头的拍摄。而镜头在改口后或是使用了转接环以后,要将相机设成手动模式。这时镜头的光圈是实收光圈,光圈环上的刻度值调到多少,光圈实际上已经收缩到了您设的光圈值上,光圈小了,在对焦屏上看就比较暗了,精确对焦就困难了。所以只能在拍摄前对焦时采用大光圈,完成对焦后要迅速把光圈调到要用的光圈值,这时相机的快门值就由相机测光后自动设置好了,只剩下按快门了,相机自动实现了光圈优先的功能。然后按下快门。这个过程是人为的以手动光圈代替了原有相机镜头的自缩光圈。个别的机型在使用手动镜头(包括改口后的镜头)和转接环时还要做一些专门设置,相机才能正常的操作。
我在这里谈镜头的使用不过是纸上谈兵,大量使用技巧还要您自己运用、总结和发挥,我最欣赏人们说的一句话:“没有不好摄影器材,只有不高明的摄影家。”只要您熟练的撑握您的摄影器材的使用技巧,您就会成为一位记录历史舜间的摄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