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纽约时代广场的纳斯达克交易所(Getty Images)
【看中国记者张佑宇综合报导】2011年,从美国证交所退市的中国企业,市值总额超过了中国企业在美首次公开发行(IPO)筹集的资金总额。英国媒体报导,一个鲜明的迹象显示,欺诈指控和增长放缓已导致许多外国投资者看空中国企业。
1月4日,英国《金融时报》记者香港报道指,由美国咨询公司Roth Capital Partners编制的数据显示,2011年由企业管理层、战略买家和私人股本集团收归私有的中国企业的股本总值达到35亿美元。还有价值43亿美元的潜在交易仍在进行之中。而根据Roth公司的数据,2010年几乎没有此类交易得到完成。相比之下,根据Dealogic和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数据,中国企业在美IPO仅筹资22亿美元,约为2010年总额的半数。去年第四季度没有中国企业上市。
去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的股价大跌,人们担忧中国的增长可能放缓,同时一些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遭遇欺诈指控。比如,嘉汉林业(Sino-Forest)在被卖空投资者浑水研究公司(Sino-Forest)指控会计欺诈(该公司否认相关指控)后,被加拿大监管机构勒令暂停交易。追踪大部分营收来自中国的在美上市公司的USX中国指数(USX China Index),2011年下跌27%。
报导指,由2011年从美国证交所退市的中国企业的市值总额,超过了中国企业通过在美首次公开发行(IPO)筹集的资金总额,这样一个鲜明迹象来看,说明欺诈指控和增长放缓已导致许多外国投资者看空中国企业。
美国中资股苦涩的一年
两周前,台湾《工商时报》报导,早前中国企业赴美国上市蔚为风潮,累计共有257家。然而2011年累计从美国市场退市的中资股已有28家,占10.89%,而股价低于1美元的有43家,占16.73%,这些「破1美元股」正面临着退市危机。另外,美国股市的中资股总共有92家股价低于2美元。
《羊城晚报》报导,2011年对美国中资股来说是苦涩的一年。今年上半年,美国华尔街迎来史上最为密集的中国网路企业IPO热潮,奇虎360、人人网等多家网路企业在美国上市。由于「13亿人口」和「中国概念」给海外市场的投资者带来了无限遐想,一时间,中资股尤其是和「中国互联网」沾上关系的,都成了国外资本追逐的对象。
然而,在美中资股的寒流于6月份提前到来。美国证监会因未按时提交报表及财务造假等因素对4家中国企业提起行政诉讼,就此引爆中资股信用危机,导致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脚步大大放缓。
美国市场全民监督 中国企业难「适应」?
相较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很容易,但随之而来的监督更严格。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资讯披露有严格要求。《新财经》报导,最典型的是财务报表要求是一年至少要披露5次财务资料,这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与中国市场相比,美国的监督环境更为苛刻,不仅仅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监管,美国资 本市场的监督还延伸至证券交易所、审计机构、律法机构、媒体、个人投资者,基本上是全民监督。
上市公司稍有不对劲的地方,谁都能站出来质疑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一旦被确认违规,将会面临投资者集体诉讼,这些诉讼的赔偿金额也会很大。
这也是中国企业在「党政官商」一家的环境下,监督机制失能,导致资讯不透明弊端丛生,而在美国难以「适应。」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