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早在殷代甲骨文里,就有了虹的记载,当时把虹字形象地写成“=”。到了唐代,对虹有了比较科学的解释。唐初孔颖达(西元574一648)在《礼记•注疏•月令》中写道:“若云薄漏日,日照雨漏则虹生。”这里已粗略地揭示了虹的成因。
根据《汉语大辞典》,“双彩虹”天象名曰“虹霓(蜺)”,为雨后或日出、日落之际,在天空中出现的七色圆弧。古时以“虹霓”色彩艳丽,比喻人的才华文藻。自然科学研究,彩虹的成因是受到阳光折射而成,空中圆型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阳光射入水滴时,会同时以不同角度入射,在水滴内,亦以不同的角度反射而造成彩虹。
这是“现代科学”对“虹”的认识与简单解析;自古以来,中华神传文化里,揭示的林林总总的万事万物,可显示出来的都是有生命可循、有迹象可依、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迥异的生活情境……等等,似乎“万物皆有灵”啊;就以常用的成语:“白虹贯日”、“长虹吸水”、“虹销雨霁”、“气吞虹霓”、“虹霓吐颖”来说,自古就有流传,你再看看下面与虹有关的记载,似乎该改变一下固有的观念才是。
孟蜀侯,字侍中,本来是浦阪地区人氏,幼时家贫,长大之后成为戍守边关的军人子弟。年方十三岁时,因为疲困,假寐于屋檐下。当月炎热似火蒸,当天气候状况好像将降大雨,这时天际有条长虹出现,拱型弧度的下端,伸展至河面,样子像从河中饮水似的,一会儿,那长虹却整条贯入假寐于屋檐下的童儿之口。
此情此景,惟有他母亲眼见,不敢惊扰他,同时想要窥看他有何变化或异样,这侯母,可以说是贤德的妇人呢。许久之后,这长虹,自天际,整条隐没于童儿之口,不再出现啦。
母亲等到他夜晚睡觉前,问他儿子说:“白天你在屋檐下打了个盹儿,睡梦中有看到啥吗?”答说:“刚才作梦进入河中饮水,喝得好痛快,感到又饱又足才归家哪。”母亲听了他的话,知道自己的儿子,将来必定富贵、显达。
数月之后,有一个行脚的四川僧人进门求斋,侯母尽所能,竭力的供养他。僧人临去之前,告诉侯母说:“你这位女弟子,应当享有九九的后福,而且是得到儿子佐助的气力。”侯母立刻呼唤他儿子出来,请僧人看相。
僧人看了之后说:“这孩子是龙呢,即使并非真龙,也是属于蛟、螭之类的其他龙种。但是此刻离乡背井,需要接近江海之处,他才有显达、荣贵的机遇。”又说:“这孩子身怀孽毒,应当浸染人间血肉,而成为杀害生灵的祸患。倘若能虔敬的信仰三宝(佛教以佛、法、僧为“三宝”。佛指大知大觉之人;法即是佛所说的教义;僧指继承和宣扬教义之人),即能得以善终。”说完就告别而去。
侯后来果然自行伍出身,以战功升至将领。同光三年,跟从兴圣太子魏王,收复巴蜀(即四川)一地。可等到巴蜀平定之后,他却不随太子返还。没多久,他与陕府节度使康延孝,率领河中、同、华等军参与叛乱,坚守广汉城。
当时,孟高祖悉数发动守御指挥使韩德遇、本州都指挥使李仁罕等人,统领大军破除叛变,活擒康延孝,直接送到车驾前。
侯也当面被缚于大军麾下,高祖亲自赦免他的罪,让他担任亲军的主要领军官。他治军很有一套,军令威严,颇有声誉。等到高祖南面称王,侯就从眉州刺史升为节制夔州,然后又自宁江升迁于黔府。
侯所统领的这一州、二镇地区,都接近大江,最后果然官位崇高。他又酷信三宝,赞助所有的禅院开坛讲经、搜集并转藏经籍。
虽然他做这些善事,是在处理政务闲暇之时,可却抑制了命中所带来的孽毒之害,并且还能繁衍子孙、广兴第宅,最后竟然获得善终。由此可知,那蜀僧所言并不荒谬哪。
(事据五代后蜀 何光远《鉴诫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