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民间与宮廷的音乐结晶(图)

清商乐

发表:2011-08-25 12: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图片来源: 网络)

中国东晋南北朝间(370~589),承袭汉丶魏相和诸曲,吸收当时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伎乐的总称,亦名清商曲,隋唐时简称清乐。主要用于官宦丶巨贾宴饮丶娱乐等场合,也用于宫廷元旦朝会丶宴飨丶祀神等活动。由于它与汉代相和旧曲都是汉族传统音乐,因此,在当时各种乐伎中,被称为“清商正声相和五调伎”,为宫廷所重视。

清商乐的兴盛 东晋以后的200多年间,除东晋末和梁末的两次大战乱外,南方社会稳定,经济有显着发展,形成了众多的商业都市。在城市里,汉代以来的相和旧曲将近一半已经散佚,而南方的民间谣讴──吴声丶西曲,由于城市各阶层人士的喜爱而日益兴盛。吴声丶西曲的流行,也引起了宫廷的兴趣。尤其是梁武帝和陈后主,曾命乐工谱写了大量新曲。北魏孝文帝时,南方的清商乐传到了北方,在宫廷中作为“华夏正声”受到较大的重视。此后,清商乐就成为盛行于中国南北方的重要乐种。

清商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声丶西曲 吴声原是建康(今江苏南京)一带的民间徒歌,西曲则是荆丶郢丶樊丶邓地区(今湖北)的民间徒歌。两者的风格虽较柔婉抒情,但由于语言丶风俗习惯等差异,各具不同的特色。现存吴声大都为晋宋时所作歌词,载《宋书•乐志》丶《乐府诗集》等书,计有《子夜歌》丶《华山畿》丶《欢闻歌》丶《阿子歌》丶《前溪》等十几曲,内容多半用妇女的口吻描写爱情的欢乐丶相思的痛苦,或婚姻不自由的苦闷。此外,还有民间的祀神曲《神弦歌》11曲和陈后主的反映宫廷生活的吴声《春江花月夜》丶《玉树后庭花》等。现存西曲大都为齐丶梁时所作歌词,载于《宋书•乐志》丶《乐府诗集》等书。计有《三洲歌》丶《采桑度》丶《那呵滩》丶《石城乐》丶《莫愁乐》丶《乌夜啼》等30多曲,内容大都写贾客思妇的离愁别苦,有的也流露了船民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此外,还有梁武帝作词的西曲《江南弄》和祀神曲《江南上云乐》等。

文献记载,吴声丶西曲的曲调颇为动听。所谓“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大子夜歌》)就说明了这一点。由于人们喜爱,有些乐曲不断变化丶发展,从而形成了同一曲调的众多变体。如吴声《子夜歌》就有《大子夜歌》丶《子夜四时歌》丶《子夜警歌》丶《子夜变歌》 4种。有的利用某一曲的素材另谱新曲,如西曲《莫愁乐》就是用《石城乐》的和声“忘愁”的曲调发展而成的;《采桑度》则是用《三洲曲》的素材写成。

吴声丶西曲一般分为歌曲与舞曲两类。

吴声的歌曲有《子夜》丶《凤将雏》等,舞曲有《前溪》丶《阿子》丶《团扇》丶《欢闻》等。两者一般由1 首或多首五言四句短诗组成的唱段构成。在每首短诗之后有一段“送声”,简称为“送”。有时除曲尾的送声外,在曲中两句歌词之末也可用送声,这种送声可能就是后世民间乐曲中常用的合尾的早期形式。

吴声中有一种变歌或变曲的称谓,如《子夜警歌》丶《长史变》等。它不用送声,而有“变头”变化。所谓变头,可能是每一首短诗开头一句的曲调总要有所变化,也可能是多段的歌曲,其第一段在音乐上较其后诸段有所不同。吴声中还有一种“三弄”,即上声弄丶下声弄丶游弄。今人杨荫浏据《古今乐录》“《上声歌》者,此因上声促柱得名;或用一调,或用无调名”与《上声歌》词“改调促鸣筝”句,认为上声弄丶下声弄是指旋律的高低变化而言,而且这种高低变化并不限于高低八度的变化,也有转调的关系在内。

西曲的歌曲称为“倚歌”,一般结构比较短小,歌词均为五言四句短诗,如《攀杨枝》丶《寻阳乐》等。偶尔也有七言两句构成的,如《女儿子》。舞曲的结构较为长大。歌词由多首五言四句短诗构成。西曲短诗常常使用“和声”帮腔,有时还兼用“送声”。如《西鸟夜飞》,每两句结尾的和声为“白日落西山,还去来”,最后面的送声为“折翅鸟飞,何处被弹归”。和声与送声的歌词可长可短,没有定规。其曲调推想也是如此。

吴声丶西曲的伴奏乐队也各有特色。吴声早期用篪丶琵琶(阮)丶箜篌伴奏,后来添用笙丶筝。西曲中的倚歌专用吹管乐器及铃丶鼓等打击乐器伴奏。

清商乐中有一部分大型乐曲称大曲或清商大曲。

清商乐的衰落 587年,隋灭陈统一中国后,仍设有清商署,专管六朝以来的清商乐和当时保存的所有汉魏旧曲,总名清商乐,简称清乐。隋文帝时,清乐作为“华夏正声”在七部乐中列在国伎之后,受到相当的重视。隋炀帝对清乐也十分喜爱,曾令乐工白明达等人利用其曲调大制新词艳曲,如《泛龙舟》丶《斗百草》等。隋末战乱,清乐散佚较多。唐初,将包括隋时新声在内共63曲,总称清乐,列为九部乐或十部乐的第2部。武则天长安(701~709)以后,宫廷不重古典,清乐逐渐散亡。开元(713)以前,能演奏的只有《有君》丶《杨叛儿》丶《堂堂》丶《春江花月夜》等 8曲。开元时(713~741),歌工李郎子尚擅长清乐旧曲。此后,清乐旧曲在宫廷内已很少有人能奏。它已被当时“杂用胡夷里巷之曲”的新声所替代了。实际上,它在民间仍以新的面貌在继续流传。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