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汉时隐居商山的四位品行高洁,德高望重,银须皓首的老人。他们的名字是周术、吴实、崔广、唐秉。
苏州太湖自古“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人们将苏杭比作“人间天堂”。“四皓”之一,人称甪里先生(甪,音lu4, 路)的周术就出生在太湖洞庭西山岛甪里村这个“天堂”之地。他少时好学,才识过人,常在本岛“甪庵”(现存遗址)研习学问。河南省陈留郡襄邑的东园公唐秉、浙江省吴郡鄞县的夏黄公崔广、湖北省三楚胜地隽水的绮里季吴实,三人先后去苏州太湖游学,在西山岛巧遇甪里先生周术,探讨学问,情投意和,四人约定在本岛住下来长期研讨为人之道、治国方略。闲暇之时,上凤凰山弈棋。
秦王嬴政继王位后(公元前246年),仿先祖孝公治国方略求贤。发出了“诏贤令”,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甪里先生相商赴秦应诏。由于四人才高识广、博通古今,顺利被诏为秦博士(官名)。秦博士员额为七十人,其职掌有三: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四位博士分配于各职掌。
秦始皇即位初期,治国有一种议事制度,凡国家有事,无小大,辄先下其议于群臣及博士,使其共同讨沦,然后以讨论之结果,上之皇帝,供其采用。如秦王二十六年禅贤与世继之议、帝号之议、立诸子为王之议;二十八年刻石颂秦德之议、封禅望祭山川之议,殆无不有博士参与其间。即皇帝个人有所疑难,亦往往就主管博士徵询意见,以资参考。
东园公等四位博士官,按分工各职其责,在议决国事、实施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和统一六国等国家大事中都起了重要作用。
秦始皇三十四年,刚刚建立起来的“六王毕、四海一”秦王朝,开始出现统治不稳定情势。甪里先生、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四人相商,逃匿为上。随即进入长安太乙宫,翻越秦岭,遁入商洛深山。为躲避追杀,四人分别隐于四山:甪里先生隐于商南县北“双峰山”。东园公隐于洛南县东南“文显山”。夏黄公隐于洛南县西南谢湾乡“四壑山”。绮里季隐居于商州区西南七十里“秦望山”莲花峰。
汉灭秦后,天下安定, 他们经联系后商定一同隐于风景如画,且离城市近,又便于生活的商州城丹江南岸“三台山”,亦名“高车山”。
汉代时四皓的故事在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中有比较生动,比较全面的描述。
汉灭秦后,高祖刘邦久慕“四皓”大名,欲请辅佐朝政。着军师张良与书“四皓”。张良写信,遣使到商山,请四皓入朝。面对汉使之请,四皓并未出山,他们给张良写了封信《复子房书》(略)。四皓因刘邦轻士善骂,不愿受辱而不至。但在复信中提到……礼隆乐和,四海克谐……希望西汉朝廷建成一个和谐的社会,使人民不再受战乱之苦。
后因刘邦欲废掉太子刘盈,另立宠姬戚夫人子赵王如意为太子。满朝文武百官劝阻无效情况下,高后请张良划策,命太子亲笔与书,卑词厚礼,着张良亲自入商,派驷马高车恳请四皓先生入朝助太子一臂之力。四皓恐其刘邦违背礼制,因废立之事会引起朝廷动乱,殃及的将是黎民百姓。便欣然答应进宫。四人进京后,就在建成侯府中作客,常与太子刘盈讲学、随游。
汉王十一年,黥布造反。皇上有病,不能带兵出征,想派太子为帅,前去征讨。四老商量“我们之所以来京师,要是保定太子的,现在太子去带兵打仗,事情可就危险了!如果有功还倒好;若无功而回,那从此太子就会倒霉了。”于是建议吕后托辞劝皇上亲自领兵征剿,会胜券在握。解脱了太子安危。
汉王十二年,高祖打败了黥布,从军中回到长安,病更重了,更想赶快更换太子。张良再出面劝阻,皇上不听,因而借生病请假不管朝事。
有一天,宫中举行宴会,太子侍候在皇上身边,四位老人跟随太子身后,须眉皓白,一身打扮,又是与众不同,惹人注意。皇上觉得很奇怪,便问:“那四人是谁?”四人一起向前行礼回答,各人报上了自己的名姓:东园公唐秉、甪里先生周术、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皇上猛然一惊,说:我找了诸位好几年,诸位一直在逃避我,现在诸位为什么和我儿子来往呢?”四人一起回答:“陛下瞧不起人,又会骂人,臣等不愿受你的辱骂.所以吓得只好躲起来。可是我们听说太子为人,既仁慈又孝顺,谦恭下士,百姓愿替太子牺牲性命,所以臣等来投奔他。”皇帝说:“麻烦诸位,有始有终,好好地照应太子吧!”四人举酒向皇帝祝贺致意,敬礼退去。
皇上目送四人离去,对戚夫人指着四人说:“我要换他,可那四人帮助他,羽翼已经长成了,恐怕动不得了。”
汉王十二年(公元前195年),高祖刘邦病故,太子刘盈继位,是为孝惠帝。惠帝为报四皓的定储之功,封四皓为“三公”,四皓谢绝封赏,回归故里。回归那个故里,四人商议道,在商洛隐匿十数年,感觉商洛人民纯朴,厚道好客,似乎相处之间已有了深厚的感情,成了我们的第二故乡。 且商洛属暖温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山青水秀,人杰地灵,虽不是江南,也胜似江南,我们还是回归第二故乡吧!于是,四人毅然回到了商洛。回商后,东游商邑、龙驹寨等地,看到商洛镇对面商山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故从商县城南“高车山”移住商山,借山穴,建茅舍,继续过着清贫的隐逸生活。
四皓定储之功,威震全国,其家人已知四公健在已回归商山。她们分别从江南家乡跋山涉水来到商山与其定居,繁衍生息。
四皓尚谦让,行中庸,薄名利,鄙财富,能进能退,能官能民,退不言功,功不受赏。最中肯的评价还是宋人王禹偁在《四皓庙碑》中写的:“先生避秦,知亡也;安刘,知存也;应孝惠王之聘知进也;拒高祖之命,知退也。四者俱备,而正在其中矣。先生危则助之,安则去之,其来也,致公于万民;其往也,无私乎一身。此所谓进退存亡不失其正者,千古四贤而已!”
汉末卓越文学家曹植首先唱响称颂四皓的赞歌。他那《诗经》句式的《商山四皓赞》一诗,颇有超人之见。诗云:
嗟尔四皓,避秦隐形。
刘项之争,养志弗营。
不应朝聘,保节全贞。
应命太子,汉嗣以宁。
全诗仅32字,却全面叙述了四皓出处的四个阶段,并认为这四个阶段的做法全是对的,并且取得了四种好的结果一一离开始皇可以“避秦隐形”;不介入刘项之争可以“养志弗营”;高祖礼聘不出可以“保节全贞”;出而辅佐太子可以使“汉嗣以宁”。
诗仙李白《过四皓墓》诗云:
我行至商洛,幽独访神仙。
园绮复安在,云萝尚宛然。
直把四皓视为“神仙”。唐诗人陆畅,也把四皓视为“神仙”,他在《题商山庙》诗中写道:
商洛秦时四老翁,人传羽化此山空。
若无仙眼何由见,总在庙前花洞中。
两千余年来,“四皓”的高风亮节,不仅在国内传遍神州大地,而且传至国外,多处为其修庙建祠、撰文竖碑,以示纪念。江苏省将太湖西山岛的四皓遗迹上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强保护和开发;就连东亚的朝鲜、韩国将四皓下围棋用国画形式载入画报;日本将四皓形象制成六扇屏版画,悬挂在国立博物馆,以示国人学习四皓精神;相传在泰国曼谷也修有四皓庙,弘扬四皓功德。清王朝慈禧太后,也将四皓请进了国家大雅之堂,以壁画加简介供奉在颐和园长廊,以教育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