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中期,初到美国留学的第一天,我下了飞机,坐在机场行李处等待着四个小时后才会到达的公共汽车,一位好心的美国老太太,竟然开车请我去吃午餐。饭桌上,陌生的美国老太太问我许多中国文化的问题,她丈夫在世的时候,她们曾一起登过中国的长城,而且她们都非常喜欢中国菜。丈夫去世后,她就做了机场上的义工,专门接待我们这些来自海外的留学生。当然,她的工作是解答迷失者的问题,而请客,是她自费做的。餐馆里菜给得很多,但是,看到老太太把碟子里的所有东西全部吃完时,我不得不强迫自己也要完成。来美国的第一课,让我知晓,饭桌上,不可以浪费。
90年代中期,见到一位来自美国西雅图的餐馆老板,这位老华侨毫不客气地对我说:“我的餐厅里,美国人,中国人,宾客满堂。大家来吃饭,就是来吃饭而已,吃多少,要多少,剩下的,打包走。但是,惟有来自你们大陆的代表团成员,吃个饭,就好像要比试个什么,总是要上实际食用量的几倍,剩得杯盘狼藉。别说当地美国客人看了不理解,连我这个中国人都不明白,他们到底是要表现个什么?”
请客和被请,是生活中的常事,在美国,还有一个不成文的默契,如果朋友说是在餐厅聚会,不用声明,一定是一起吃饭后,大家各付各人的,不分男女、贫富,无不来得坦然大方,吃多少,要多少,是常规。即使到了最高级的宴请上,特别是西餐晚会上,用餐的形式,基本上是以个人为单位,自己食用自己的那份。为了避免食物过量,在客人订餐前,还会问上份量的大小。
每次回到中国,让海外人感到茫然的事情,少不了国人在饭桌上的姿态。几乎没有一次饭桌上不剩食物的。
也许国人生活水准愈来愈高,也许饮食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但是,我以为:享受的方式,应该是受用,比如食物真正地进到肚子里,而不是浪费进垃圾桶里。如果中国有100座城市,每座城市有100个餐馆,如果每天每家餐馆有100元人民币的食物被剩下,从饭桌上丢进垃圾桶里,那么100城市??100餐厅??100元= 100万人民币,这只是一天,如果是365天,又是多少浪费?然而,实际的浪费大概远比这样的数字多得多吧。假如人们可以这样不眨眼睛地把财富丢掉,是否也可以不用吹灰之力,把原本浪费的钱省下来,捐到社会公益事业上来。想想这些无数被流失的数字,能培训多少下岗的民众,为他们的谋生提供新的技能?
能解决多少乡村的孩子,让他们不再因为贫困而弃学?能再建立多少所学校,让落考的青少年们,继续升学?这么简单的数学演算,我却使用了计算器,因为我无法相信饭桌上的数字会是这样的惊人!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