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要过年了,每到过年的时候都会想起母亲蒸的豆沙包、红枣馒头、包的饺子和大锅炖菜......多年在海外不回家,这家里的年味在记忆中越来越模糊,只留有余香在心头思念般的缠绕。
虽然现在高科技产品普遍使用,远在海外的我可以用视频和父母亲聊天,但对过年能回家的那种期待却是任何高科技也无法替代的。
过年不能回家,但是想想总是可以的,泡上一壶清茶坐在窗前,回忆着小时候过年时的快乐时光。
我小时候一直到十来岁从没有穿过商店里买来的棉鞋,每到过年前一两个月,母亲就用面粉做成的浆糊,把一些不用的碎布头一层层的粘好,粘成一米见方的大小,真接贴在能晒到太阳的墙上,干了后就接下来,然后按照我的脚的大小剪出鞋底样子,再用搓成的麻线纳起来,俗称纳鞋底,然后用一些平绒布剪出鞋面的模样,塞些棉花,与鞋底缝起来,打上穿鞋带的气眼儿,就成了一双过年穿的新棉鞋了。
母亲说自从和父亲结婚以来,除夕晚上的饺子是一年也没有落下过,就算是最艰苦的时候,也是用萝卜丝当馅做成饺子,母亲说这就是传统,祖宗留下来的习惯,我想母亲既使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在包饺子的时候也一定会想起她小时候的过年。
如果母亲能在过年的时候回到姥姥家,那是我在过年时最开心的事,可以和舅舅、姨家的表姐妹玩过家家,可以在除夕吃完饺子后,躺在床上听他们大人们边嗑瓜子边聊天,虽然听不太懂,但是那个时候,能够躺在暖和的被窝里,听大人们东家长西家短的说话,然后在迷迷糊糊的睡去,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
到了年初一,压岁钱是不能少的。给大人们拜年,收获的不仅仅是吉利话,也有一些压岁钱,虽然事后压岁钱会被母亲都收回去,但是对于小孩子的我,依然是过年时一件令人兴奋的事,起码会被母亲允许买一些糖,这在平时可是不能经常得到的待遇。
点灯笼是过正月十五时小孩子最喜欢玩的,那时人们住的大多都是平房,路上人也不多,小孩子们其实在正月十五的早几天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点灯笼。那时的灯笼都是纸糊的,蜡烛在一摇一晃的小灯笼里是很不容易站稳的,所以我们小孩子在开始打灯笼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的,边走边说: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过一会就忘乎所以了,走的也快了,甚至还跑了起来,遇到坑坑洼洼的地方,一个不小心就会跌倒,灯笼也就成了火灯笼,然后就有些沮丧有些期待的真的回家睡了。
过了正月十五,这个年就真的过完了,父母亲就又开始了忙碌,就又开始了期待着下一个过年的到来......
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法回国,真想回家过年的我,这个梦想什么时候能实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