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通货膨胀威胁还没有完全消除,统计数据可能还会显示物价在进一步上冲;是的,我就是那个曾在《上海证券报》上九论通胀无牛市,并被大多数机构斥之为无知的作者;是的,我说的是股票,而不是房地产;没错,现在我认为一轮大牛市可能已经开始了,性急的读者读到这里可以放下这张报纸了,跳过下文并不会让你后悔。可以等到午休时再来读下面的内容。
基于对最近一段时间内围绕着人民币汇率的一系列事件的分析,我相信人民币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保持对美元的实质性上涨,并有可能出现较大涨幅。这将成为股市走牛的重要基础。
我始终认为,治理通货膨胀,对股市是最大的利好,而本币升值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因为当本币升值时,许多原本对外采购的成本就会降低,这对于我们今天原材料的输入型涨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次,本币升值会直接增强货币实际购买力,降低货币购买力缩水预期,也就降低了通货膨胀预期,减少了囤积居奇的投机势力的盈利空间。第三,本币升值直接抑制了通胀的威胁后,将促使央行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低利率。第四,本币升值会降低许多新开工项目的投资回报,导致市场转而接受在低利率框架下的高市盈率倍数。第五,本币升值促进现有企业提升劳动生产率、改善工艺、应用新技术、转变增长方式,以提高核心竞争力,这就提升了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
从现在的情况看,形成大牛市的外部因素已经就位,而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大都估值合理。即便如此,大多数投资人仍保持着谨慎。这说明大牛市起步时期的内部条件也成熟了。
所以,有关大牛市的判断是否成立的风险,在我看来主要在于人民币是否升值。我唯一关心的,或者说不太确定的是,人民币是否会在较短时间内较大幅度升值。此前,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均认为,人民币不会大幅升值,以防止外部热钱套利冲击中国金融体系。也就是说,越有升值压力人民币就越不升值,可想而知,在没有升值压力的情况下,我们就更不需要升值了。而从外部经济尤其是主要贸易伙伴的表态来看,我们确实有巨大的升值压力。
需要指出的是,这次情况略有不同,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可能比外部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更大一些。从根本上来说,通胀压力是错误的生产者激励导致了企业不是从挖掘劳动生产率的角度去获利,而是从囤积土地和原材料出发来盈利。所以,要纠正这个错误的激励机制,就必须扭转“人民币购买力会不断下降”这一错误预期。而人民币升值,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这就为我们战胜通胀提供了条件。
所以,只要人民币保持升值并扭转了货币购买力缩水的预期,我们就会迎来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我从来不太关心企业的业绩,始终认为先有牛市,再有业绩,而不是先有业绩再有牛市。券商研究所去研究上市公司业绩的做法不仅费神费力,而且于事无补。你基本预测准了每股收益,你又如何得知合理的市盈率倍数呢?是谁告诉你合理的估值是15倍市盈率呢?又是谁敢保证说买入10倍市盈率股票是安全的呢?当一切预测随着大市下跌而落空时,你又怎么忍心面对被套牢的股民劝说其长期持股呢?所以我认为,市盈率的倍数是市场根据当前实际通货膨胀率给出的,当通货膨胀率很低的时候,市场自然就能够接受很高的市盈率。而市场出现通货紧缩的时候,就给出极其疯狂的估值。我甚至在想,如果我们进入通货紧缩一段时间,不排除中国石油这样的大象也有起舞的时候。所以,即便你把上市公司研究透了,如果你不能把握市场牛熊的潮流,你可能根本赚不到钱。
我从来就反对用供求关系来衡量股市涨跌,坚持认为是股市涨跌决定股票供求,而不是股票供求决定了股市涨跌。所以,我不太关心公司业绩,也不太关心融资规模和大小非解禁的速度。当市场具有充足流动性时,根本不用担心这些筹码对市场的冲击。股票疯涨时,大小非都不愿意抛,还有人愿意溢价接盘小非手中的大量筹码;而当股票大跌时,无论多么不合理的低价,大小非们还是会无情地砸下来。
估计这一轮大牛市可能在投资人的谨慎心态中保持哆哆嗦嗦的走势,并将一直延续到重大趋势的拐点,造成这样一个拐点的重要事件可能包括:人口老龄化问题,通货膨胀重新加速,全球货币发行体系的重构等等。
看着欧元区的弱小国家被赤字逼上窘境,看着美联储不断投放流动性购买资产之后美国经济仍然不见起色,看着我国政府不断调控房地产却不见房价回落,我相信今天的世界仍然在探索一种全球化的货币发行新体系,这个体系包括获得贵金属或者其他自然资源的便利,包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责任,当然也包括对各项资产合理估值的报价。或许就在这样的探索中,我们接受各种资产价格突发式的涨跌,直到建立新体系为止。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上海证券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