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虎文化历史悠久,成语典故特多,就是没文化者一样顺口就来。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等等。网络流行语:老虎不发威,你当是病猫?听上去很有创意,实不过是拾传统文风之牙慧罢了,古代名人谈虎才是寓意丰富回味无穷。
《礼记》记载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于墓前哭泣,神色很是悲痛忧伤,孔子问:“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遭遇很伤心的事。”妇人道:“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感慨说:“学生们记住了,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苛政猛于虎”之典故,由此而来,流传至今。
史学家司马迁的名作《报任安书》,这样描述过老虎:“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其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这等酣畅淋漓的文字涂鸦,并非一时灵感大发,而是来自他刻骨铭心的亲身体会。从座上宾到阶下囚的悲惨过程,遭受“腐刑”奇耻大辱的一段经历,使他悟出自己纵然是山中猛虎,一旦身陷牢笼,一样呈可怜兮兮之状!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文章指点江山,人生豪迈如虎;备尝狱中折磨,性情委婉如猫。
西汉文豪东方朔,一位被现代文人夸张得了不得的人物,武帝时曾官为太中大夫,属于大内殿前行走的政府官员,但皇帝实际上不过将他视为宫内俳优罢了。
俳优是什么职业?皇家御苑娱乐人士也。以给庙堂排遣无聊打发寂寞为一己之任,以戏谑逗笑诙谐滑稽取悦龙颜为本职工作,酷似近代的相声演员和滑稽剧小丑。好在东方朔个人专业上出类拔萃。学富五车胸藏韬略却要摇唇鼓舌搞笑媚俗讨碗饭吃,郁闷是难免的。
据《汉书》本传说,东方朔曾向武帝上书,“陈农战强国之计”,可得到的仅仅是一笑了之。于是便作文《答客难》自慰,其中言道:“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暗喻一个人或虎或鼠,全在用与不用上。憋屈、不满、愤懑之情,跃然纸上。
但我国虎文化始终屈尊于龙文化之下,两者并列其中的成语,多以龙字打头开始而虎随其后,盖因旧时认为皇帝是天上真龙下凡。由此,真实之虎不如虚拟之龙更具备震慑人心的神秘力量。古代名人大都身在臣之位不敢有震主之威,视龙为尊者讳。是以,说龙便成了叶公,谈虎可任意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