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苏州评弹的评弹艺人,常年漂泊在江南各处的码头和集镇上,俗称“跑码头”,也就是“走江湖”。弹词艺人与评活艺人有所不同,评活艺人说书是个人放单档,行动方便。而弹词艺人绝大多数是双档,有的艺人还带有未出师的学生。所以他们身背行囊,手拿三弦和琵琶,在广宽的江南水乡地带,乡间、小镇,大大小小的书场连成评弹艺人的一生。他们边行边转场演出,从一个码头走到另一个码头。这种最质朴的演出方式乃是苏州评弹的生命所系,是评弹流派的根。不知有多少的评弹词艺人的成名,就是从日复一日的艰苦中磨砺而成。其艰辛常人难以体会得到。弹词艺人还要不断修改、充实、揣摩演出书目的脚本,依此争取更多的听客来听书,也为了多攒些竹筹(钱)好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艺人们不但在传统书目上耗尽心血,而且还要不断改进和发展唱腔。艺人们虚心听取同行及听客的意见,新唱腔的设计经过不断改进后,还要得到大家赞同和肯定,这样一个新的弹词唱腔就形成了。
上一个世纪到五十年代中期,在书坛上大众赞赏与推崇,流行在苏、昆、浙、沪一带俗称苏州弹词的“八大流派”。其中有:薛调、徐调、姚调、陈调、张调、严调、蒋调和杨调。实际上还有些主要的弹词流派,为女青年人所学唱。如俞调系统中的祁调和侯调。
祁调,弹词主要流派唱腔,是弹词女艺人祁莲芳(1910~1986江苏苏州人)所创。形成于20纪30年代。(1920年)拜外祖父陈子祥为师,13岁开始上台演出。运腔方法受“俞调”影响较大。由于祁莲芳早年喜爱江南丝竹,她把其中哀怨的旋律吸收进自己的唱腔,因此曲调与“俞调”不同,并另创了前奏、间奏及尾奏等过门。发声方法因受京剧程派唱腔的影响,以低抑的假嗓为主,以委婉凄切,缠绵悱恻为其特色,旋律幽美,婉转动听。代表性曲目有《霍定金私吊》等。1960年转入杨浦区星火评弹团。1979年起,任东方评弹团艺术顾问。祁莲芳悉心培养评弹新秀,将数十年的艺术积累传授给徒弟。其爱徒之心,评弹界尽人皆知,故她学生众多,出了不少祁派传人,有“桃李满天下”之誉。
祁调一度演唱的人较少。五十年代初时,发扬艺术流派,并经周云瑞的演唱推广,演唱者渐多。如徐文萍、严燕君、刘韵君、邢晏芝、徐淑娟等,常在演出中弹唱祁调,都有一定的成就。邢晏芝以“俞调”与“祁调”揉合在一起演唱,以表现哀愁幽怨的感情。人称“祁俞调”。代表性曲目有《扬乃武•密室相会》等。
侯调,弹词流派唱腔,是弹词女演员侯莉君(1925年——2004年江苏无锡人,生于常熟)所创。一九三八年入「普裕社」习弹词《倭袍》,后脱离该社而辍演。一九五0年与徐琴芳拼双档演唱弹词《梁祝》、《情深》、《落金扇》等。先参加常熟县评弹团,后又调入江苏省曲艺团。
侯调形成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最早是将“老俞调”作速度、节奏等变化,并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将音区作适当提高以适合女声演唱。唱腔偏重于婉转俏丽,腔胜于字,有时拖腔很长,发挥成假声花腔。很适合表现女姓哀怨、凄苦、悲痛、愁思等感情。代表性曲目有《落金扇》、《英台哭灵》、《孟姜女》等。青年女演员唱此曲调的能运用“俞调”的传统发声方法,并注意结合唱词内容,有所丰富提高。开篇有:《莺莺拜月》、《英台哭灵》等。传人有小女侯小莉和唐文莉、潘莉韵、张蝶菲等得以真传。1981年,侯莉君携弟子孙世鉴、唐文莉,参加了1981年二月份的“苏州评弹会书”,参演节目是《落金扇•卖身》。
江南各地方评弹团中的青年女演员,演唱“侯调”者不少。但是,有些青年女演员唱到“侯调”长拖腔时就走样。主要是学“俞调”时的基本功不扎实,难以把握“侯调”的运腔方式。也就是在唱的过程中“吐气、吸气”与乐器伴奏配合失调,听起来唱腔发飘。这也是中共把评弹艺人(演员)“圈养”起来的一种通病。青年演员没有前辈艺人“跑码头”演出的艰苦经历,也没有前辈艺人在“说、噱、弹、唱”上精益求精的吃苦精神。侯莉君是根据自身的嗓音条件,又结合了其他戏曲唱腔,才创造出独特的侯调。这其中包含了侯莉君的许多心血和甜酸苦辣,青年女演员是唱不出这种韵味来的。加上青年演员上台说书比较拘谨身段放不开,又没有掌握好唱腔运气方法,当然是唱不好侯调了,也吸引不了听客。江南评弹的逐渐衰落,是中共对民间艺人强行“圈养”所一手造成的恶果。
侯莉君到了后期,由于健康原因,演唱中的长拖腔均有侯小莉及唐文莉等学生来完成。唐文莉既是侯莉君的学生,也是侯莉君的儿媳。唐文莉还是评话名家唐耿良的侄女。艺人们之间的联姻,也是为了流派及精典书目不流失的一种方式。由于目前传统书目和弹词人才的流失,这种联姻方式也少见了。与此同时,听客也在大量流失。第一代听客早已不在人间了,第二代听客也到了风烛残年的八、九十岁,已不是书场的常客。还存下我这第三代六、七十岁的听客,因为家里电视上没有适合老年人观看的内容,所以还时常踏进书场。在书场里听传统书的年轻一代人几乎没有。而这些满脑子“伟光正”和一肚皮“党文化”的一代年轻人,他们认为传统书目是老掉牙的东西,会把脑子听坏脱的。日常是一味追求“超男、超女”的刺激及放纵个人的私欲,追求高档名牌用品,或在网络上寻找争当“妃子”的乐趣。所以,才会造成“世博会”上有妙龄少女被踏死的悲剧发生。
至从“说书”这一行当问世已有四百年余,特别是上纪的前五十年间,创造出各种流派十几种。各领江南一席之地的弹词艺人,我扳开手指头,两只手都数不过来。这些前辈弹词艺人发展传统书目有200多部,用尽了心思;丰富弹词唱腔可以讲是呕心沥血。数代艺人们又千辛万苦地奔波在江南各处码头上“说书”,才创造出苏州评弹的一片天地。即使以前远在海外的游子,至今仍拂不去那曲曲吴韵所激起的乡思之情。可是,在戏曲、曲艺界的卸用文人们。对中共不喜欢的,他们口诛笔伐齐上阵。中共喜欢的,他们又是齐口一片赞美之词。对弹词艺人的描写大多是他们过去在:“旧社会里受恶霸欺侮,或受地痞、流氓的敲诈。”评弹艺人在:“旧社会里没有地位,受人歧视。他们是那旧社会里,受压迫、受剥削最深的人群。”然而,中共掌控江南「评弹团」五十多年里,传统书目是越演越少,到如今用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而在五十多年里,新的弹词唱腔一个也没创造出来。卸用文人们对此只字不提,更不敢提及“十年文革”中,许多评弹老演员受迫害致死、致残的悲剧。所以说,这些御用文人才是这世上最无耻的文人。而六十年来的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才是这世上最大的恶霸、最大的流氓!
在没有共产党的社会里,江南评弹有过辉煌的鼎盛时期。因为,那些评弹艺人们在十四、五岁就登台演出说书了。而且,还能博得满堂彩。例如:姚荫梅14岁登台;杨振雄11岁即登台,14岁上电台播唱;薛筱卿14岁登台;朱雪琴以“九岁红”艺名登台;蒋云仙15岁登台与徐丽仙拼档……等等,这样的艺人还能举出不少来。以上些艺人,在中共掌控的“评弹团”里充当吹鼓手。否则他们也象弹词老艺人徐绿霞一样,去边远穷苦的边疆“劳改”。所以说,他们既是中共的宣传工具,又是中共体制内的受害者。
中共建政初期的“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三大政治运动。评弹界也进行了“斩尾巴”运动,提出了“与旧书目一刀两断,永远抛弃”。自动禁演传统书目,自觉编演二、三类书目。「注」那些流传下来的传统书目,是经过千锤百炼,凝聚了数代艺人的心血,精华与糟粕共存。“斩尾巴”的运动,其结果是倒洗脸水连同婴儿也一起倒掉。中共及其在评弹界的代理人,对苏州评弹这株江南奇葩是刻意有目的摧残。其目的是让人民大众放弃信神拜佛、善恶有报的信念。所以,在中共党文化的灌输下出现了为数不少有贱骨头的贱民。这些贱民们斗争自己的同胞,异常地疯狂和血腥。
注:
一类书目即传统书目,也称老书。如:《珍珠塔》、《描金风》、《西厢记》、《玉蜻蜓》等。
二类书是根据古典小说和当时流行的传统戏曲,改编而成的书目。如:《李闯王》、《洪秀全》、《四进士》等。
三类书也是现代题材的红色书目。如:《白毛女》、《一定要把淮河修》、《雪里红梅》、《芦苇青青》等等,数不胜数。
(未完待续)
http://bbs.kanzhongguo.com/viewtopic.php?f=31&t=9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