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管理公司(AMC)转型上市的预期,意味着得有人为资产管理公司未处置的坏账粉饰和买单。
现在是挂账,未来是纳税人或者投资人买单。
有媒体刊载刘东文章称,十几年前,四大银行有1.4万亿元的不良资产。时至今日,AMC欠央行5739亿元,欠四大国有商业银行8200亿元;除此之外,依然还有坏账1万多亿元——如果有变化,那就是坏账的数字更大了。
修饰AMC报表的工作正在进行。
通常的做法是债券延期。AMC欠四大银行8200亿,中国银行6月30日发布公告称,“本行接到财政部通知,本行持有的东方债券到期后延期10年,利率维持现有年息2.25%不变;财政部将继续对本行持有的东方债券本息支付提供支持。”去年9月,建设银行持有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2470亿债券已率先获延期10年。AMC欠央行5739亿再贷款也将停息挂账。一个问题是,AMC必须有盈利才能支付债息与本金,AMC的盈利从何而来?变卖不良资产吗?经过十多年还没有出手的资产恐怕早已沉没。
在转型中一马当先的信达股份公司以“共管账户”拉开大幕。所谓共管就是公司与财政部设立账户,将未处理的2000多亿不良资产剥离到共管账户,财政部以日后的盈利归还欠款。财政部作为股东享有信达上市的红利,以未来的分红与所得税归还。财政部是政府部门,有预决算制约,如今别开生面,开发出股东功能,参与市场运作。当然,财政部是许多金融机构的大股东,参与市场运作并不是第一次。
建立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使得中国四大银行可以用干净的报表上市,但坏账并未因为上市盈利而终结,反而越来越多,只不过坏账的主人发生了变更。
既然是银行上市获利,为什么不是银行与AMC设立共同账户,自己的坏账自己背,让银行了解基本的风险与收益原理,根本原因就是银行背负坏账,根本无法获得投资市场的认可,也就不可能成功上市。
现在这一招用到了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上。对于上市预期较为明确的信达,实行坏账剥离术,其他资产管理公司则将问题延后,等到市场出现转机之后,再决定是转型上市还是退出。无论哪一种办法,坏账如果无法解决,最终要由真实债权人承担。或者是债券价格下跌,将真实压力转回到央行或者各家银行手中,由银行吃下数千亿元的“次级债”——兜了一圈,十几年之后,胡汉三又回来了。只是今非昔比,银行的市值与财力不可同日而语,以十年的时间消化这些次级债绰绰有余。
从银行上市与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的上市预期可以看出,无论是银行也好,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也好,财政部也好,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上市。如果没有证券市场,中国的金融市场立足不稳。
央行持有的次级资产如何处置?还是挂账。
这方面各国央行都有前科。美联储在次贷危机中实行了资产货币化,保守的欧洲央行也在主权债务危机中实行了部分劣质资产货币化。截至今年3月,美联储结束了1.25万亿美元的资产支持证券(ABS)购买计划和1750亿美元机构债券购买计划。美联储购买抵押支持证券与GSE债券和国债,其实就是变相印钱补充流动性。据今年5月24日美联储向美国国会提交的年报,2009年盈利总计534亿美元。低价购买的资产在市场稳定出手后获得了一定的回报,但这一回报是杯水车薪,美联储总资产变糟。
我国央行情况不佳,负债过多导致调控困难。从1999年到2008年,10年间央行总负债从39171.6亿元增加到了207095.99亿元,增长了428.69%。央行“储备货币”快速增长的主要成因是“金融性公司存款”,从1999年的14728.5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92106.57亿元,增长了525.36%,央行的准备金率调整向银行支付的利率使央行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如果央行再贷款等出现问题,对于央行来说无疑雪上加霜。央行要平衡资产负债表,难道要祭起铸币税的法宝?
金融板块处于估值底部,但看好的分析师恐怕难以预料日后源源不断的上市资源,从AMC到证券公司再到城商行,走的都是同一条路。如果没有证券市场,中国的金融机构将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