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百慕大海底金字塔
百慕大三角区海域,使无数的船只、飞机和人神秘地失踪,因而也引来了各种科学猜测。其中有一种假设性猜测认为:百慕大三角区海域深处,有一股极强的磁力,可以使船只飞机的罗盘失灵。有人补充说,考虑到此海域的南部就是失踪的玛雅文明的所在地,所以百慕大三角区海底下面一定掩埋着玛雅文明的某些神秘之物,说不定,玛雅文明时代的原子核废料的堆集场就在此海水下面。
这种说法听起来很玄,似乎不太可能。可是,一则出乎意料的新闻使人们大为吃惊。1977年4月7日,法新社发自墨西哥的一则电讯说,科学家们在百慕大三角区的海底,发现了一座比埃及胡夫金字塔还要大的金字塔。这真是一件奇事珍闻。
人们知道,埃及是以金字塔而著称于世的,而事实上,除了埃及之外,在今天的墨西哥、洪都拉斯、秘鲁等地,即古代玛雅人活动的地区,都先后发现有金字塔式的宏伟建筑。然而,玛雅的金字塔和埃及的金字塔略有不同,埃及的金字塔是尖顶的,而玛雅的金宇塔的顶端却是平的一块,相对而言,玛雅的金字塔大多比埃及的金字塔要小。
据称,百慕大三角区海底有一座巨大的金字塔是由一位美国海军上校发现的。尽管当时许多人,包括他本人在内,都不太相信这是真的,但是,声纳探测装置上清楚地显示出这座金字塔位于360米的海面之下。高度约为230米,每边长300米,在金字塔的四周是平坦的海底,没有火山喷发过的痕迹,也没有海底山脉从中横过。
于是,有关方面便成立了一支探险队,到该地区从事进一步的探测,使用深水潜艇、水下闭路电视摄像机等先进设备,以期能够揭示海底金字塔的真相。
如果百慕大三角区之谜被解开的话,如果证明海底金字塔确实是人工之杰作的话,那么,科学史就将要作修改,甚至人类的历史也要改写。就目前来说.没有人相信,这座金字塔是在海水下面建造起来的。因为以现代科技能力来说,要在360米以下的海底建造如此之大的金宇塔,乃是不可能的,况且它又何必修建在海底呢?人们宁愿相信这座金字塔原先是建造在地面上的。
而如今金字塔却在海底,想必一定是因为陆地下沉的缘故。科学家们相信其中之理,但不敢贸然接受这样的一个结论,因为仅在短短的数千年中.这块陆地怎么“沉人”得那么深?是因为这块陆地的下面是一块巨大的海底盆地?也就是说,这块原来被用来修建大金字塔的陆地不但沉人海中,而且沉得比原来的海底还要凹深一些。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关键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个位于海水下面360米的金字塔,会对海上的船只、天上的飞机的失踪产生影响,而且是每一次失踪事件发生后都为什么没有留下痕迹?这真是怪事!
二 日本琉球群岛的水下金字塔
一座位于太平洋的“水下金字塔”,牵扯出人类历史上一段“说不清的秘密”。
与那国岛位于日本琉球群岛南端,距我国台湾东海岸不过百余公里。多年前,人们在附近海域发现一处水下石头遗迹,虽然有一些科学家坚持认为这是频繁地质运动造成的自然奇观,但也有不少证据证明,这与传说中的“MU文明”不无瓜葛。
“MU文明”由美国学者James Churchward提出,他认为史前太平洋全部区域,包括日本主岛、台湾等,都是整片相连的大陆,在这块土地上曾有过高度发达的“MU文明”,这个古文明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而淹没于大海之中,如古玛雅文明一般神秘消失,未被记载。
这处位于太平洋西端的“疑似遗迹”恰恰为此提供了证据:水下金字塔高约25米,最上方有类似城门、回廊、瞭望塔的建筑物。这里还有雕刻而成的人脸图像、类似动物的岩石,石墙上有些图案甚至可能是某种象形文字。
最重要的是,这处金字塔和远在太平洋东岸的玛雅文明的金字塔“长得很像”。如果能证明这两处相隔整个太平洋的金字塔确实存在关系,人类历史将会翻开新的篇章。
不过,这还不知道需要多少代人的深入研究。所幸,当地政府虽然拥有这处海底遗迹的所有权,但游客和研究人员可以自由潜入。即便我们暂时无法知晓她的来历,但可以先亲眼见识一下。
三 云南抚仙湖的水底金字塔
湖面面积216.6平方公里的抚仙湖,是除东北长白山天池外我国已知的第二大深水湖泊。其平均深度95.2米,最深处达158.9米,水质为可直接饮用的I类水。
1992年,随着一个被当地人称为“水鬼”的潜水爱好者耿卫在抚仙湖潜水探险时的一个惊人发现,抚仙湖水下古遗迹进入人们的视野。2001年6月,首次抚仙湖水下考古探秘活动举行,参与专家各抒己见,水下遗迹的“身份”扑朔迷离,还有众多的谜团待解。
目前已经探明的水下古城遗迹面积已达2.4平方公里,规模不逊于上世纪70年代发现的澄江县城。这座古城究竟是什么样子?什么时间开始建城?它是史书记载的俞元古城,还是古滇国国都?它们是同一个城市吗?是什么原因使它在约1800年前沉入湖底?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生活、劳动方式是什么样子的?考古学家在抚仙湖周边地区发现了大量古代青铜器,这一地区与中华文明有什么关系?对抚仙湖水下古城的探秘将有助于进一步揭开这些谜团。
抚仙湖水下古城发现者、抚仙湖水下考古协会会长耿卫此次公布了抚仙湖水下古遗迹建筑群基本方位图,涉及的范围大概有1.2平方公里,共有12个主要建筑,分布错落有致。其中两个高大阶梯状建筑和一座圆形建筑最为重要。
一座高大的阶梯状建筑共分3层,基本走向为中国古代传统的南北走向,东高西低。由东向西共分3层,第一阶梯距离水面10-20米,第二阶梯距离水面20-30米,最低的第三阶梯距离水面30-40米,而且台阶整齐对称。
另一座阶梯状建筑气势最为恢宏。它上下共5层,第一层底部宽63米,第二层宽48米,第三、四层倒塌比较严重无法仔细测量,第五层宽27米,整个建筑高16.9米,类似于美洲玛雅人金字塔,在每一层大的台阶之间都有小台阶相连。
在另外一片区域里,还发现了一座圆形建筑,底部直径为47米,南面偏高,依稀可以辨别出台阶,该建筑北面倒塌得比较严重,东北面有个缺口,形状类似于古罗马的斗兽场。
草图中的12个建筑物中,现在已经初步探测了5个,这些建筑物都是用石块以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头上还有人工雕琢的精美图案和花纹。
在连续多日的探秘过程中,最让专家们兴奋的,是在蒙着苔藓的建筑石条上不断发现的奇特的刻画符号和图案。截至目前,比较重要的发现主要有5处。
一是五孔石板。在一块约1.2米见方的大石板上,科考队员发现了5个半圆形排列的大小不一的圆孔。这些圆孔深3厘米左右,孔与孔之间的距离大约15至20厘米。其中大的圆孔有乒乓球那么大,小的能塞进两根手指,无论是底还是周壁都很光滑,很明显是人工雕凿的产物。“这些圆孔可能与宗教、祭祀活动有关,代表某一种星象也是有可能的。”云南大学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昆声教授说。
二是“○|”符号。在一个石板上发现了凸出来的阳刻“○”,旁边是凹下去的阴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研究员说:“不能把它们与阿拉伯数字对等起来,只能把它们看作符号。有可能一竖表示地平线或水,而圈则代表太阳。如果竖与圈的相对位置不同,其意思也就完全不同了。”
三是“人脸”图案。这张“人脸”呈扁形,有长长的眼睛,短短的鼻子,还有大大的嘴巴。李昆声看得相当仔细,他指出“嘴巴是锯齿状的”。“在抚仙湖附近的李家山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个巫师的画像,嘴巴也是画成锯齿状的。”刘庆柱则认为,这一画像也有可能是当时的工匠根据已有纹路凿出的。
四是“太阳光环”图案。在一个石块上发现了两个类似正在放射光芒的太阳的图案。李昆声说:“类似图案曾在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的岩画上出现过,但那是在陆地上,而且是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画上去的。此次发现的这个图案是在水下,是阴刻的,有凹槽,代表的是太阳的光芒,这更原始。”
五是巨型石构高台式建筑体。该建筑体非常宏伟,高19米、底部边长90米,在图像声纳扫描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该建筑体有5级台阶和部分位置断裂的痕迹。据介绍,5级台阶中第1、2级由砂岩组成,第3、4、5级由坚硬的青石组成。李昆声说,该建筑的5级台阶之所以材质不同,主要是砂岩质地较软,便于雕刻。目前发现的各种图案和符号都是在第一级发现的。他推断,这完全是个人工建筑,而且可能是与祭祀有关的建筑。
随着水下探秘进程的加快,专家们认为新发现具有重大意义,打破了许多原先的理解和假设,修正了上次水下探秘的一些推断:“水下古城”――称之为水下建筑遗迹更为准确,城市形成的证据尚不充分;“水下金字塔”――证实其为金字塔的证据较少,但就台阶的形制来说,可以判断是一个具有某种宗教意义的阶梯式建筑;“古滇国俞元古城”――唐朝南诏都城都没有发现石质建筑群,多为夯土结构,此前疆域较小的古滇国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的石头建筑群。
同时,这一次探秘的发现也带来更多难解的谜团。最大的谜团是这些水下建筑群的年代和“身份”。李昆声说:“尽管坍塌了,抚仙湖水下的建筑遗迹有2.4平方公里的规模,有许多难以理解的符号和图案,这些可以让我们确认,抚仙湖水下建筑群是一个重大发现,也隐藏着巨大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