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政治游戏规则,温家宝出面纪念胡耀邦应该是经过中央高层同意的政治动作。图为胡耀邦卅多年前视察西部时三人的合影,胡耀邦(右三)、胡锦涛(右二)、温家宝(右一)。(网络图片)
4月15日,在胡耀邦去世21周年之际,温家宝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长文高调纪念胡耀邦。中国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在显著位置转载温的文章。新浪网上一个上午,跟贴数已过万条。各方纷纷对此进行了各种解读和分析。《华尔街日报》称之为北京另一形式的地震。该怎样解读这一事件?这是否在为中国的政治局势释放某种信号?
总的说,温文内容没超出中共传统,没有任何脱离党宣的“出格”观点,通篇是对胡“亲民”作风的溢美赞词。文章主线是借温与胡耀邦的关系歌颂胡锦涛的“廉政亲民”。当然,行文之间也明显带有温怀旧和表露与胡耀邦个人关系的痕迹。
温文高调纪念胡耀邦,有人希望这是平反64的序幕。64因悼念胡耀邦而起。这种可能性有,但温文内容没有明显指向这一点。从温文中看不出任何政治改革和平反 64的暗示。就64而言,赵紫阳明确反对邓小平的戒严和对学生的镇压,其名字比胡耀邦敏感得多。从415到64的时间间隔很短,现在提胡耀邦但不提赵紫阳,这至少说明宣传“亲民”路线的作用要强过为平反64铺垫的意向。
温文倒似乎想说明一点:共产党内也有亲民好官。可能这种个别特例也存在。但在九评退党汹涌澎湃而来、人们纷纷抛弃中共朽木觉醒之际,温文强调党内也有好人,不管温文初衷如何,客观上有粉饰中共的作用。
其实,不是温文的内容,而是温文发表的背景,才是关注的重点,才引起各种猜测。应该说。在中共黑箱操作和任何恶事都做得出来的情况下,任何揣测都不过分。此文背景确有不同寻常之处。例如今年不是胡耀邦去世和诞生的整数年,又在百度刚发生和持续的解禁“诉江”和“退党”连接之际;温文发表在《人民日报》而不是《炎黄春秋》等一般杂志;以一个现职的中共常委、总理亲自发表长篇大论;胡耀邦作为党内敏感人物的身份等,都加剧了温文的政治含量。各界浮想联翩乃在情理之中。
温发表此文有个人因素,但绝不是个人行为。根据中共政治游戏规则,温家宝出面纪念胡耀邦应该是经过中央高层同意的政治动作。这与 2005年中共高层讨论拍板纪念胡耀邦诞辰90周年是同一个道理。温喜欢到基层走穴,有“影帝”之称。这次也可能用这种方式对公众做一次表白。温在党内受到挤压,甚至多次遭遇“倒温”。温本人经常借吟诗、作文或谈话抒发不满和无奈。温多次谈到普世价值,谈到“言者无罪”、“公平正义比太阳更有光辉、法比天大”等。但这些言论或表白如与中共统一口径不符,也照样遭到封杀,这种事已发生多次。《人民日报》登不登温的文章和言论绝对是受中宣部和中央高层授意而定的。因此,想写文章可以是温的个人愿望,但就温家宝目前的身份要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又是纪念敏感人物,绝对是中共的政治举动。
那么,作为中共的政治举动,捧胡耀邦用意何在?首先,这是在探路和试探反应。温发表此文的客观效果之一就是引起人们对中共政治改革和平反64和赵紫阳的揣度。 2005年,中共高层讨论就纪念胡耀邦诞辰90周年曾发生激烈争论,主要担心会引起外界对重新评价64和赵紫阳的猜测。但中共最后可能觉得这种猜测结果反而会激起民众的幻想,对缓解危机有利。这正是中共要的结果。这次也是一样。因此重新评价64和赵紫阳不是目的,探路以及造成这种幻觉才是目的。
其次,此事最重要的参考系数是诉江,即打击江氏势力。对胡而言,对江的权力斗争是压倒一切的。温家宝出面纪念胡耀邦是侧面迂回制约江的策略手段。
自从百度“解禁”诉江和退党后,胡已公开决战江。开弓没有回头箭,江胡之间已没有妥协和调和的余地。公布高律师扭曲脸型的照片也有可能是胡在引出谁是迫害高律师和法轮功的疑问。无论是江胡之斗,还是撇清与江镇压法轮功血案关系,胡都面临“你不解决,你就被解决”的生死选择。
但是,江在退位之前在政法、宣传以及几乎所有大省安插了自己的人马。目前虽然可能江本人已被胡控制,但在党内外,尤其在党内,胡全面剪除江势力和将江送上审判台仍有阻力。温借纪念胡耀邦,调动胡耀邦的人脉和影响,可以最大限度调动民心和党内资源量对付江。因此,这是“解禁”诉江的进一步造势举动。有人说,目的是借捧胡耀邦来打击江派和太子党,应该说部份言中。但胡要彻底解决江,就绕不过正面处理法轮功问题的门坎。
最后,温家宝捧胡耀邦也有用胡的亲民开明作风来对照江开创的全面腐败之意。而且,江是因64上台的,胡耀邦之死引发64,能使人看到江上台的负面意义。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