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谷"依样画葫芦"(图)

作者:许禾钢 发表:2010-02-07 20:1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清异录二卷 宋 陶谷

“依样画葫芦”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成语,比喻单纯模仿毫无新意。这个成语,是宋太祖赵匡胤赠送给手下一名文臣的,获此殊荣的就是北宋初年的翰林学士陶谷。

文化人陶谷,在历史上也算个小有名气的笔杆子,据说在後周北宋之交,【文翰为一时之冠】。但此君又是个典型的酸秀才,总喜欢人前卖弄两下。

他与赵匡胤还真有些缘分,两人一同效命後周,同为一代明君周世宗的得力干才,不同的是,一个是文臣,一个是武将。

西元960年,身为武将的赵匡胤耐不住寂寞,在陈桥弄出了黄袍加身的兵变,一举成为大宋王朝的首席天子;身为文臣的陶谷及时转变立场,成了赵皇帝的衷心拥戴者。

禅位大礼那天,赵匡胤只顾兴奋,居然把禅位诏书这麽重要的一个准备工作给忘了,直到礼数进行到这个关口,赵匡胤才如梦方醒。怎麽办?就在这个难堪的节骨眼上,陶谷不慌不忙地从袖中抽出早准备好的诏书呈了上去,就这样,一场禅位危机让陶谷的及时雨轻松化解了。

然而,陶谷的先见之明并未博得新主子的欢心,原因是赵匡胤一向不待见哗众取宠之人,而陶谷玩的小伎俩,至少有八成以上这方面的嫌疑。

所以,尽管陶谷“救驾”有功,但赵匡胤并没有把他当功臣看。正因为这样,在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干部人事调整时,为元首登基立过大功的陶谷居然原封不动,依然干他的老本行 —— 翰林学士承旨,给皇帝做些文秘工作。

陶谷在翰林院一干就是几年,这期间不时有同僚被组织部门提拔升迁,委以重任。看到同级甚至下级一个个都在进步,而自己却没有任何出头迹象,陶谷心里怎一个急字了得,咋办?

想辙吧,兴许老赵把自己忘了,给他个善意提醒总该可以吧?於是和同党一合计,由人代劳向赵匡胤要起官来。来者对赵匡胤说:“陶翰林长期在翰林院服务,出力不小贡献很大,这样的有功之人不应埋没啊!”

来者满怀期待等好,不料老赵却冷冷地甩出话来:“是吗?我怎麽听说翰林们起草文书,都是把前人的旧作拿来置换几个词句,不过是依样画葫芦而已,这种事有何难?又有何贡献可言?”

陶谷本想要官,不想官没讨来,却要来了“依样画葫芦”的讥笑,一肚子委屈丶怨恨无处发泄。於是就用自己擅长的诗文,在玉堂之壁书下一首酸不溜丢的打油诗:【官职须由生处有,才能不管用时无。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陶学士的满腹牢骚,总算痛快淋漓地发泄了一回,可也正是这个发泄,把他自己原本不宽的官路彻底堵死。

他的题诗很快传到赵匡胤的耳中,据说【太祖益薄其怨望,遂决意不用矣】。陶谷虽心有不甘,但也无可奈何,只能乖乖地憋屈在翰林院,依样画他的“葫芦”了!



来源:大河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