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是从来不分红的,如果你在1956年把1万美元交给巴菲特,它今天就变成了大约2.7亿美元,这还仅仅是税后收入!”
提起分红,很多基民的反应往往是兴高采烈,“这下可算赚钱了”,“真牛,这只基金总分红”,“分红真是美死了”……这个时候,专家则会很冷静地告诉你,“分红是左手倒右手,分的都是自己的钱”,“分红没有什么意义”,“分红是基金公司在做营销”……
确实,在基金营销不断,却又没有什么好手段的时代,很多基金公司是把分红当做一个亮点来重点营销的,而基金分红的确是左手倒右手,把自己的钱分给自己,谈不到赚了。但是分红绝不是没有意义的事。从小处而言,基金分红给基民多了一个选则,看好后市则可以红利转投,这样可以继续坚持全额持有、赚取未来更大的收益;不看好后市也可以选择现金分红,落袋为安、保住部分胜利的果实。现金分红,其实也相当于赎回一部分基金,但是不用花任何费用。从大处而言,对于没有做空手段的基金经理,分红实际上就是他们对付指数被高估时采用的最佳手段。既然公募基金经理没有办法像私募基金经理那样在5000点的时候清盘,那么给基民多分一点红也不失是个办法。
当然,也不是分红就好,翻一翻基金排行榜,排在最前列的那几只基金,不是从来没有分过红,就是只分过极少的一点红。除了南方某只基金曾经因为不分红惹过官司,倒是很少看到有业内专家指责基金不分红。
分红,还是不分红,从一般意义来讲,基金公司为了赚取管理费,是没有分红动力的。比如无法扩大规模,不能进行持续营销活动的封闭式基金,基本上不到合同规定的最后时限,基金公司一般都是不会分红的。而且基金公司也能拿出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果不分红而把利润留给基金经理管理,将来会给基民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再进一步,可能就会有人举出股神巴菲特的例子了。
巴菲特有极少分红而给投资者(基民)创造巨大价值的神话,但是神话的背后或许还有另外一个故事。在故事当中,你是一个二十岁的青年,你把自己全部身家卖掉,换成1万美元在1956年交给了巴菲特,终于在五十多年后的今天,你可以仰天大笑,“哈哈哈,我的身家已经超过2亿!我是大富翁了!”在巴菲特的管理之下,你的1万美元变成了2.7亿美元,从此之后你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了……
故事的结局很美完,但是要注意,在故事的结局里,成为亿万富翁的你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耄耋老人。在把钱交给巴菲特的五十多年里,你一直也没有享受过任何奢华,只能眼睁睁看着股神巴菲特提取着你的管理费,无时无刻都在享受着亿万富翁的生活……
故事讲到这里,你会怎么想?分红好,还是不分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