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史无前例的煤炭企业重组行动,意味着坐落在三晋大地上的星罗棋布的小煤矿将遭受真正的"灭顶之灾"。而"山西煤老板"这个语义复杂的称呼或将就此淹没无闻,成为描述一个逝去时代的历史名词。
山西煤老板女儿的奢侈生活
提及山西,我们几乎条件反射似的想到煤,想到矿难和血腥,想到一次次的因为矿难而引发的官场地震。这是一个以煤为背景的似乎永无止息的悲情连续剧,涉及利益、贪婪、野心,人性的污点,官场的危机,沉陷的大地,哭号的生民......那些洞开的小矿井,就像一只只失神的眼睛,凝望着这个多灾多难的大地。
历经不知多少次的治理整顿,却终究难以堵住小煤矿四处奔涌的出血口,从而宣告了行政惩治思路的痛苦失败。今次山西省以壮怀激烈的决断,启动中国最大规模的煤炭企业重组行动,或可用"经济吸纳行政"来加以审视。山西省希图藉此对煤矿安全进行釜底抽薪式的规制,而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角度言说,这似乎也是迟早会到来的一天。
但凡改革,皆可被认为是一次对既得利益版图的调整。但山西的煤企重组,似乎又不可以"利益"一言以蔽之。事实上,这也是一次重塑政治生态的契机。小煤矿的成长史,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其与地方政府、地方利益合而为一、纠缠不清的历史。其中所隐藏的深重暗流,既败坏了环境,荼毒了百姓,也腐蚀了政治生态。而经此重组一役,所有这一切或将展现另外一种历史的可能性。
小煤矿消失,当然意味着地方政府的经济损失,但福祸相依,至少自此之后,当地方政府与煤炭企业实现了清晰切割,其面临的政治风险将在很大程度上获得解脱。所谓"晋官难做",甚至山西临汾出现市委书记空缺199天的不可思议的现象,将不再可能昨日重现。
矿工的孩子
我们愿意对山西煤企重组保持乐观其成的姿态,但这种姿态本身其实暗含着巨大的失落。"回归国有化"的改革,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此前煤炭企业的市场化如此地乱象丛生,甚至自掘坟墓?为什么私营煤矿总是保持着一个灰溜溜的凄惶面目?它们的见利忘义,漠视生命,短视之见,难道是与生俱来的宿命?
当然不是。美国最大,也是全球最大的煤炭企业皮博迪能源(Peabody Energy),就是私营的而非国有的。那么,为什么人家的煤矿可以在私人的手中一步步发展壮大,而我们的煤矿却在私人的手中一步步走向末路?藉由山西煤企重组,恐怕我们要思考的不仅仅是煤老板的利欲,更重要的是中国纷乱的市场环境,以及制度、监管层面的积贫积弱和朝三暮四。
山西煤企重组,所引申生发出来的警示意义,早已超越了其自身,不能不让我们从更宽广和深远的视角,来关照中国市场化改革起伏跌宕的前途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