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彭志龙日前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各地上报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之和高出全国核算数据约1.4万亿元,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各地区间存在重复统计、国家与地方使用的基础资料不完全一致,以及地方政府为了表现政绩,申报GDP数据就高不就低的心态导致了数据的失真。官方新华社旗下的《瞭望东方周刊》报道,尽管统计局的解释及时,但作为判断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核心的GDP指标,其显著误差的背后原因是否主要是技术上的因素所致,引发舆论的关注。
北京的经济学者茅于轼对此表示,中国地方政府GDP汇总数据超过国家统计数据的状况,并非是今年独有:
" 误差呢有可能是正的,有可能是负的。两个方向的偏离机会应该是相等的。但是中国这个GDP 偏差问题总是地方报的超过中央公布的,显然不是一个单纯误差可以解释的。因为考核地方政府的政绩一般都要看它GDP的增长速度。所以地方长官有意往高了偏差。这个问题已经是老问题了。"
《瞭望东方周刊》的报道指出,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国际经济指标和经济形势分析》一文中也曾证实,从2000年到2003年,各省(区市)核算的GDP增长平均数,比国家统计局核算的全国数据高出1.7至2.8个百分点。在2004年,各地GDP 总量差距竟超过了2.6万亿元,误差相当于西部十一个省和一个市的GDP总量,而且这种差距正呈现逐年扩大趋势。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中国学院的姜闻然教授认为,在近年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地方政府以制造高GDP数字作为表现政绩的观念是造成目前中国统计数字"虚高"的原因之一:
" 中国传统的发展模式在过去30年以来,基本上是以GDP的递增为荣吧。特别在经济发展速度下滑,进出口下降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采取各种办法在统计数字上,或多或少的夸大。我们很可能就会看到形成目前这种地方上上报的总体GDP总值比中央估算或中央统计要高出来这种情况。"
报道认为,虽然目前中国的统计体系确有不完善之处。然而当前实行的GDP至上的干部考核体制是各地GDP数据被人为提高的根本原因。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表示,目前除国家和省一级的统计部门受到GDP考核的压力外,在基层,特别是县一级的统计部门受到压力更大,其结果自然会产生长官意志主导的GDP数据。报道引述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高级经济师胡少维的文章指出,目前不少地方政府为了在GDP指标上占据优势,不惜对GDP数据注水,使处于信息劣势的中央政府很难准确考察统计指标的真实性。
加拿大的姜闻然教授认为,为了与目前的经济发展规模相协调,中国在解决统计技术方面问题之外,还面临着体制的调整:
" 目前中国经济从速度发展,从这个规模、从人口,从机制这个角度,我觉得在总体统计事业专业化方面,中国面临非常非常大的挑战。中国目前不仅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政治改革又缺乏,在透明度方面,舆论监督方面呢都欠缺。所以说中国实际上在统计事业发展之外,除了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呢,还有一些机构上的问题需要解决。"
中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彭志龙表示,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国家统计局将研究统一核算省级GDP的实施办法,以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GDP统计数据差距过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