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最美丽的女性 居里夫人 (图)

发表:2009-07-01 19:1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任何受过几天教育的人大概都知道居里夫人--玛丽 8226; 居里的大名。她是伟大的科学家。

在我的眼中,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性。

她创造了若干个前无古人的结果:她是第一个得诺贝尔奖(我这里的诺奖是指自然科学的,不包括文学、经济和和平等方面的,更不包括什么数学诺奖之类的东西)的女性;她是第一个两次得诺奖的人(到目前为止,共有三人得过两次诺奖,另二人是发明晶体管的巴丁及测定胰岛素结构的桑格);她和其长女母女二人先后得诺奖的人。虽然,诺奖不能代表对科学成就的全部评价,但至少是一项很重要的评价。若某种理论被接受时需要的时间很长,那理论的创作者很难获奖。当人们认识到该理论的价值时,该提出者早就去世了。可以这样说,诺奖通常是给最伟大的理论创造以外的某些科学成就的。当然,另一个人物是爱因斯坦,从今天的角度看,他也许"该"得到另两次诺奖。当然,爱氏本人对此并不介意。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伟大成就,使得任何想发表女性在科学上的能力如何的人在发话前,必须三思后再开口了。

她是异常美丽的。虽然,她的双眼中充满了几分抑郁,几分孤独,那正是她美丽无比的所在。

她那抑郁是科学沉思所必须的;她的孤独是科学家精心钻研、免于被世俗干扰的屏障。

她生活的时代多灾多难。她出生在被沙俄统治的波兰,那时波兰人已是亡国奴了。她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因患肺结核而离她而去。当中学教师的父亲工资微薄,养家糊口已很难了。她中学毕业后,梦想去巴黎读书。自由传统浓厚的巴黎对一个亡国奴来说,就是向往的天堂了。她和姐姐俩约定:她去当家庭教师来帮助姐姐去留学。待姐姐成为医生后再资助她出去。

她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

为了多挣几个工资,她选择了去远离华沙的乡下的一家制糖工厂的一个合伙人--一个小地主家去做家庭教师。她攒的所有钱都寄给在巴黎读医学的姐姐。

人生总有关键的几步。对与错的选择是决定性的。

在那期间,她爱上了小地主在华沙读书的儿子。那时,钱对她来说是决定命运的东西,也许在她当时的潜意识里,那个小地主家的财富对她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当那位白马王子告诉他家庭他爱上了家庭女教师时,他的父亲大加反对;他的母亲几乎晕倒。

那样的爱情自然是没有结果的。她对爱情和人生心灰意冷。她给朋友的信中隐隐约约地透露出渺茫自杀的念头。

如果那个小地主家庭不反对她的爱情,结果会怎样?历史不能假设,但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思考。如果她嫁给了那个小地主的儿子,世界上就少了一个,不,是两个伟大的科学家。她大概会生几个小小地主。她会经常地到人面前去展示她的小小地主的"聪明",或者去展示小地主儿子给她买的带在手上或脖子上的C12,唯一不同的点是碳原子的空间结构和电池中的碳棒不一样罢了。

当后来她的姐姐答应可以提供她在巴黎的食宿时,她竟拒绝了姐姐的建议。因为她的心中还残存了对那个小地主儿子的"爱"。当她回到华沙后,还藕断丝连地去找过那个小地主的儿子。当他明确表示不再爱她时,她才绝望了。

我们应当感谢那个小地主和儿子看不起她。

她被人看不起,应是她离开波兰的强烈动机。

在留学期间,她是极端的贫穷。她那已退休的父亲每月寄给她很少的钱。当她从她姐姐家搬出后,已是医生的姐姐和姐夫好像也很少资助过她。她在贫民区租最便宜的顶层楼住。冬天里,屋子里的水会结冰。她不得不把所有的衣服都拿出来,压在被上,最后用一把椅子压在上面,试图保暖。

她每天只吃很少的食物,以致于几次因贫血而晕倒。

这些极端的艰难困苦造就了她坚韧不拔的品性。

当她嫁给居里后,她极端的节俭,不怕任何困苦的性格在和居里共同研究的生涯里起了巨大的作用。她和居里为了提炼镭,在一个被废弃的、冬冷夏热棚屋里,手持人高的铁棒,不停地去搅拌炉子。烟熏火燎,风吹日晒。这和那些刷了几天盘子就大叫不得了的人来比,那是天上地下之分。

别人为她挣取来一份六百卢布的奖学金。后来她设法攒了钱后,立即去归还那笔钱。那个奖金委员会的秘书大吃一惊,因为该委员会的记录中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因为玛丽在接受那笔款时认为那是对自己的信用贷款,她觉得把那笔款欠的太久是不诚实的。

居里夫妇的生活是很困苦的。那个已有许多重大发现的居里,几次申请教授位置的希望都落空。真正的教授位置被那些发现子虚乌有的"N"射线一类的人把持着。他的教授位置在他夫妇二人获得了诺奖后的第二年才得到。而他梦寐以求的实验室至到他在1906年不幸的车祸死时也没得到。居里的二女儿说:"在人与人的竞争中,天才总会在别人的心里激起一种难以消除的隐痛。"这真是一针见血。不像某些人,自认为是天才,别人都应围着他转,每天捧他。在现实中,就是对真正的天才而言,这样的事也是很少发生的。

1902年,那时的居里已作出了重大科学发现,可当申请那个只有名誉性的法国科学院院士时,他却落选了。只有在他们夫妇二人获得了诺奖后,他才"混"了进去。1911年,居里夫人在她获得第二次诺奖前,她申请院士仅因一票之差而落选了。她终生都不是那个法国科学院的院士。反对她的人叫嚣的是"妇女不能进科学院"。

居里夫人对此从未叫苦过。

她的美丽不光是外表上的,更重要的是她那伟大的人格和品性。

居里夫妇在费事数年之久而千辛万苦得来的提炼镭的方法,后来许多商人需要。他们只要在专利文件上签个字,丰厚的回报就滚滚而来,那时他们还很需要钱。但他们拒绝了,认为那是违背了科学的精神。但别人在他申请教授位置时说他的研究"不属于理化"时可没有那样想过。他们夫妇把资料公开地寄给需要的人。他们可能不知道,商人在不付专利费的情况下,卖给顾客的价格可能和买专利的情况下没什么两样的。

1906年居里在过马路时,撞到马身上而倒地,头部被车轮压碎了。那年居里四十七岁,而居里夫人才三十九岁。四十七岁,对一个科学家而言,正是黄金岁月。居里是在异国他乡的居里夫人的学术导师、生活的保护人、心灵的依靠。但这一切在瞬间都没有了。这样的打击会使一个不足够坚强的人完全垮掉。

她拒绝了领国家抚恤金。虽然法国破天荒地第一次任命一位女人为教授,但用的是"代课教师"的名义。

她要完成居里未完成的事业。

她担负起抚养老居里和两个女儿的重任。

她并不富有,他们夫妇二人千辛万苦提炼的一克镭在当时就值一百万多法郎,但她把它捐给了实验室。

1911年她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

她两次获得诺奖,带给她的是许多仇恨她的人。他们仇恨她,不是因为她人格卑鄙,干了什么缺德的事,恰好相反,是因为她伟大的人格才使那些人仇恨她。

当然,也有真心的朋友。

1920 年时,美国的一位女实业家拜访她。实业家问居里夫人最需要什么。她回答说:"我需要另一克镭。但镭太贵,我买不起。"当时美国才共有50克镭,一克值一百万美元。记住,那时的一百万美元可不是今天的一百万美元。那位实业家回国后发起美国妇女捐居里夫人一克镭的活动。最后终于成功了。交换条件就是他们要看看居里夫人。

在捐赠仪式上,她发现受捐人是自己,她要求主人立即找来一位律师修改文件,把受捐人改为她的实验室。她不想在她死后,这笔财产变成她女儿们的。

这是什么样的胸怀!这样的举止让天下所有视财富为宝贝的男人和女人们应当汗颜。

此时,你才会明白爱因斯坦说的话的真正意思:"在所有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荣誉所腐蚀的人。"但愿没有敏感的人指责爱氏话的不严密:他这不是指责自己吗?这不是指责我吗?若那样的话,他根本就不具备理解人类发明的语言的能力。

正是她伟大人格的影响和教育,她的长女和其丈夫一起发现了人工放射性。在她逝世前她就预言她的女儿会获得诺贝尔奖。后来果然如此。

1934年,她的身体极虚弱。医生发现她的红白细胞都在急剧减少。这是她多年被镭放射线照射的结果。她患了再生性恶性贫血症。给她带来荣誉的镭又悄悄地毁灭了她的伟大的生命。

她那双粗糙、结了老茧的手,被镭严重灼伤。这样的细节只有她的女儿作为传记作家时她才可能留心观察到。

她在弥留之际,惦记的是她的著作:"各章的分段,都应该是一样的......我一直在想这个出版物......"她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不要。我希望别打扰我。"

她的抑郁和孤独的眼神是她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她的次女对她的评价是:"坚定不移的性格;智力方面锲而不舍的努力;只知道贡献一切而不知谋取或接受任何利益的自我牺牲精神;尤其是成功不骄傲、灾祸不能屈的非常纯洁的灵魂。这就是玛丽 8226; 居里生来所具有的品质。"

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性!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