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屠殺之日天亮後,天安門附近布滿學生的屍體和自行車殘骸(美聯社照片)
"杀二十万人,保二十年稳定。"这是八九期间,邓小平留下的"名言"。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稳定的,是中共政权,在中国民众面前,它仍如泰山压顶,难以撼动;在国际上,它财大气粗,声势逼人。
但中国社会,何曾稳定?民众抗议事件(被当局化名为"群体性事件"),逐年激增,仅官方公布,每年就多达十几万起。若按民主国家报道标准,其景象,犹如遍地烽烟。
而北京政权的稳定,竟赖于无处不紧的防范机制、无所不至的舆论导向。拱卫它的军力和警力空前庞大,特务系统无孔不入,线民如蝗虫遍地,网络控制似铜墙铁壁。这一切,恰恰又证明,这个表面稳定的政权,内在极其脆弱,稍一不慎,就可能全面崩盘。
所谓"杀二十万人,保二十年稳定。"明眼人早已看出,这种提法本身,不是为了国家稳定,而是为了政权稳定。而这一"名言"的另类含义,还事关邓小平自私的个人愿望:至少让他自己安度晚年。"任我生前荣华富贵。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邓某内心深处,迷信的,仍然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那句臭名昭著的名言。
闻"小平您好",邓大人则喜;闻"小平下台",邓大人则怒。手握权力宝剑,邓大人喜怒由己、生杀任意。邓大人安度了晚年,其代价,却是成百上千的学子头断血流,成千上万的精英被投入黑狱,千百万民众横遭迫害。
"六四"二十周年前夕,赵紫阳生前的秘密录音被整理成书并出版,"不想当一个对人民开枪的总书记",是其中最令人动容的一句。这句话,发自赵紫阳的良心,出污泥而不染,与邓小平的境界,有若天壤之别。可惜,奸诈压倒忠义,邪恶击败良知,黑暗战胜光明,盛行厚黑学的中国,让历史悲剧,一再重演。
"六四"之后,中共当权者转向集体保守、集体左倾,只有维持局面之人,没有开创局面之人。并非他们认识到其中有什么深理,而仅仅因为,党内严酷形势使然:邓小平严厉叮嘱于前:"绝不能变";特殊利益集团虎视眈眈于侧:"谁变谁下台";两任总书记胡耀邦、赵紫阳的凄凉结局昭示全党:牢记既得利益,休要侈谈真理。
可以说,邓小平一手制造的"六四"屠城,不仅吓住了一般老百姓,也吓住了中共高官:看吧,弄得不好,就是这等结果,血流成河!弄得不好,就是胡耀邦和赵紫阳的可悲下场!
然而,中国绕不过"六四"。"六四"事件,成为中国历史的最大悬案。"六四",成为一个最大公约数,介乎中国历史与未来的连接,介乎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介乎两岸三地的互动。
在台湾,马英九说过:"六四不平反,统一不能谈。"马上任总统后,偏重两岸经贸关系,淡化"六四"话题,但"六四"问题的解决,攸关两岸统一,仍是不争的案底。在香港,每年最大的集会,莫过于"六四"烛光晚会,"平反六四",是港人最大呼声,二十年如一日。至于西藏,"六四"屠城发生前,同年3月,中共血腥镇压藏人和平示威,"六四"的解套,显然可为西藏问题的解决,带来连锁效应。达赖喇嘛和藏人,莫不翘首以待。
"六四"事件,攸关中国国际形象。各国涉及当代中国的资料和叙说中,"六四",始终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中国的褒贬毁誉,集中于此。
秘密录音中,被软禁的赵紫阳,明确提出,西方民主,议会制民主,是中国的必由之路。赵的结论,直接颠覆了中共领导群"中国决不能搞西方民主"的集体呓语。这实际是赵紫阳留给中国的政治遗嘱。"六四"并非死结。如以赵紫阳为旗帜,中共尚可为;仍以邓小平为旗帜,中共不可救。
打开"六四"枷锁,放飞民主中国,让中华民族,以文明之姿,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海内外华人的共同呼声,假以时日,必由散而聚,如百川汇海;由弱转强,如大海扬波。
政权虽然庞大,百姓虽然惶栗,但谁能说,神州就此沉沦?中华民族的不屈分子,谁又能斩尽杀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当权者可以拒绝改革,历史却不会拒绝光明。"暴秦无道,天下共击之!"
(原载香港《开放》杂志,2009年6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