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
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悲愤诗·东汉蔡文姬〉
东汉著名才女蔡文姬一生颠簸起伏、闻者莫不为之嗟叹,满腹才情的她用绝妙文思,将困苦际遇写于作品中,深刻细诉她凄苦的内心世界,留名千年的《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就是蔡文姬感叹悲苦身世之作。
时值深秋,小院落偶有黄叶静静飘过,幽暗的房里琴声琤琮,六岁的小蔡琰习惯侧耳倾听,琴音里那丝丝缕缕的话语,小小蔡琰自是懂得的。
父亲自小教她诗文词赋、书法音律,难得她不辜负父亲蔡邕的才名,天赋过人的她不仅文采出众,小小年纪即展露音乐上的惊人天分,像这天:蔡邕的琴声嘎然而止,年方六岁的小蔡琰,清脆着嗓子对着房门毫不犹疑的说:"爹爹!是断了第二根弦吧?"
蔡邕着实吃了一惊,他的琴确实断在第二根弦上,天色晚了,小孩又在门外,许是胡乱猜中的吧?蔡邕索性再拨断第四根琴弦,小蔡琰马上又猜对了,叫个名满洛阳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惊喜又感叹:"儿啊!是敏慧如你好呢?还是愚直鲁钝过一生好?"
尽管如此,才华横溢却屡遭陷害的蔡邕在遭流放的生涯中,还是悉心教导女儿,书香门第的蔡琰秉着与生俱来的遗传天赋,长大后果然博学能文,善长诗赋,并精通音律,然而命运之神并未因此而眷顾她。
十六岁,蔡琰嫁了个如意郎君鸩鸩卫仲道,丈夫才华容貌和她一般出色,婚后两人恩爱异常。可惜不到一年,卫仲道即因病死亡,蔡琰未生下一儿半女,心高气傲的她毅然回到娘家。生逢乱世,满腹才学终究抵不过丧乱洪流,她被掳去匈奴嫁与匈奴左贤王为妻,十二年的南匈奴生涯产下二子。
故国音尘隔绝,异乡孤寂,虽有左贤王宠爱以及骄儿相伴,然而胡地苦寒愁绪无边,去国千里的才女蔡文姬问天不语,乡愁无以排思?只是啊,当文姬终于得到曹操眷顾将她赎回中原时,又难舍与两个胡儿的生离凄恻。
造化又何其弄人?不想此残生竟能归汉,然而我"一步一远兮足难移",此一别,痛将与亲儿生离,悠悠千里,何时复相会?在这样的心情下,蔡文姬写下了血泪歌集《胡笳十八拍》。
文姬归汉后,魂梦萦绕的仍是她在匈奴的两胡儿,雁归来已,昔时朝思暮想的故园却不复旧日模样:战乱浩劫后已亲人灭绝、物是人非,触目凄惨。〈悲愤诗〉中,蔡文姬一字一血泪,是对坎坷命运的无言泣诉。
文姬精通音律、长于诗词,让曾与蔡邕为师生关系的曹操十分赞叹,重金将文姬从南匈奴赎回中原,还将她许给麾下文采外貌都出色的董祀。曹操十分羡慕蔡邕家里四千卷藏书:"听闻府上祖传藏书颇丰,不知夫人尚能记住的有多少?"
"昔日先父藏有书籍四千卷,历经战火已遗失殆尽,能记忆者唯四百余篇。"
曹操大喜,本欲派十个书吏为文姬抄写,文姬以男女有别拒绝,请求曹操给她纸笔让她自己凭记忆缮写,四百篇一无遗误。才女之名并非凭白而降,而是痛下功夫、积长年累月之功练就的。
文姬三嫁之后总算有了圆满结局,经历了死别生离、看透了尘世跌宕,她和丈夫董祀携手相约,隐居山中远离尘嚣。至此山是笔、水为墨,大块写意、小处工笔,平生心事尽付天地,文采也者谁在意了?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