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餐饮闻名全世界。几乎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餐厅的踪影。外国人也喜欢到中国餐厅用餐。然而,少部分外国人在中国餐厅用完餐后有轻微的过敏症状,西方人称为"中国餐厅症候群"。最近的研究发现,中国餐厅常用味精调味是造成不适症状的元凶。到底味精对人体健康有无益处,我们是否还需要味精各方看法不一。
味精(美国人俗称MSG)或者西方人称中国餐厅使用的味精为"中国盐"(Chinese salt),被用于无数的产品中,包括食品加工、膳食补充剂、化妆品、个人护理产品和药品。味精的正式化学名称为氨酸钠,它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也可以说是一种谷氨酸的钠盐。以前,人们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面筋或大豆饼作原料,利用蛋白质水解的方法来生产味精。这样,每50公斤面粉只能制出4~4.5公斤干面筋,从这点干面筋中只能制得1.5 公斤左右的谷氨酸。谷氨酸本身只有酸味,很少鲜味,只有把它中和成为钠盐,才能显出鲜味来,这时才能叫做味精。
据《每日时报》报导,1908年日本东京的池田菊苗博士(Kikunae Ikeda)发明了味精,他发现从植物和动物性原料中能提炼出盐。味精中的谷氨酸混合物可以从细菌和微生物发酵中提取。同时他发现味精能增加食品的鲜美,因此,味之素株式会社(Ajinomoto, Co, Inc) 也成为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和出口商。
食品百科全书中对这种加工进行了进一步诠释,但有趣的是,关于味精的文章通常是由味之素会社的成员所写。整个的谷氨酸盐行业都反对让消费者了解味精的具体情况,因为他们知道味精是有毒物质。 味精基本上不能高温烹调,用沸水(约90度)煮太久的话,会释放有害物质。菜肴里加入太多味精时,可能使人食用后出现口舌干燥、发麻或头痛、恶心、心跳加速、颈部热麻等症状。特别是在非常饿的空腹情况下,进食含大量味精的食物,症状将会更加明显。此外,食品科学家研究指出,过量食用味精也可能抑制骨骼生长、影响发育。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一份有关味精 (MSG)和其他游离谷氨酸盐的安全性检讨报告指出,对一般人而言,食用正常消费量的味精是安全的,目前尚无任何证据显示味精和任何严重的或慢性的疾病有 任何关联。 但报告也指出,食用大量的味精可能会引发短暂的身体反应,称之为"味精症候群"。也有少数严重气喘者在接触味精后引发长达6至12小时的支气管痉挛。
FDA建议,凡是含有多量游离谷氨酸盐的食品应在标签上注明其含有谷氨酸盐,这样将可以让消费者区别仅含微量游离谷氨酸盐食品和那些含有大量游离谷氨酸盐且可能引发人体反应的食品。
味精虽说不会影响健康,但久而久之会使你的味觉失去正常功效,形成对味精的依赖,食物中没有味精就觉得不好吃。谷氨酸不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因此营养价值不很高,它的功能只是可以调味、促进食欲、增加食量而已。现代人讲究健康,不添加味精吃出食物的天然原味也许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