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8-01-30 02:05:00作者:
因为商务,第一次踏上前往日本的行程。这是我期待已久的旅行,渴望了解这个神秘的国度。与纽约相比,东京气温略高。十一月底的纽约,已经是冬季的感受,但到达东京时,却还是深秋时节。
东京,从细处感受日本
飞机在夜间到达,灯火正辉煌。置身成田机场的初步感受,是日本式细腻服务。沉重的行李,转车时,竟有服务生从你手上接过去,尽管服务生普遍瘦小,动作却干净利落。服务生忙碌地奔跑,但几乎在一个他或她的脸上,都写着微笑,鞠躬礼随处可见。出入机场的巴,都标有时刻。日本人绝对守时。
成田机场距东京市中心,有一个半小时车程。借此浏览窗外夜景。马留意到,日本交通,车辆和行人靠左行。据知,在亚洲,只有曾经英国殖民地的国家和地区 ,车辆和行人才靠左行。日本不曾做过英民地,何以例外?我思忖,日本民族善于学习,大概是在"明治维"年代,大举学习英国,连"车辆和行人靠左行"这一条,都照搬。这个猜想,随后从日本朋友那里得到验证。与美国相比,日本的路相对窄小,大概与日本国土狭小有关吧?随后,我体会到,日本虽然富有,但却极其节约。道路不宽,却井然有序;旅馆房间窄小,应有尽有;唯独水资源丰富,也并不浪费。
久闻东京银座大名,所以第二天一大早,便和同事前往游览。但仅仅外表上看,银座却有些令人失望,无外乎高楼大厦,与世界其他大市相比,有何区别?当地朋友告诉我,银座是商业区,只有在晚上,能体会到灯火阑珊或灯红酒绿。原来去错了时间。又被旅日华人朋告知,看日本,要看细处。
是的,区别在于细处,区别在于人。日本人似乎有"洁癖",把每一街道,都打理得一尘不染。人们勤于工作,街上并无闲人。日本人处展现的微笑和耐心,常使我感叹:日本人的脾气怎么这么好?日治安一流,所到之处,绝无安全顾虑。……
隔日参访明治神宫。多座巨大庙宇,掩映在茂密高大的绿树丛中。庙一律是褐色的木制结构,树木则是采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珍贵名。褐色木柱,白色墙壁,幽绿森林,典型的日本色调。明治神宫,日本人为纪念和供奉一代名君明治天皇( 1867至 1912 年在位)昭宪皇后所建,构成东京市中心最大一片绿地(70 公顷)。
明治天皇,以其闻名于世的"明治维新",雄标日本史册。在位期间,后经历"大政奉还"(军人执政的德川幕府将国政归还天皇)、日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设立内阁、制宪、选举国会、经济革,等等。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的西化和现代化,使日本成为除西方外,最早实现宪政(1890年)的东方国家。日本因此迅速崛起,跻世界强国行列。
还政,不是复辟,而是实现君主立宪制改革,明治天皇的远见和明智,与伦比。徜徉在高大幽深的林木和宏大安详的庙宇之间,我思绪飘。日本近代史上的两次和平转型,与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流血变迁,成日本进步与中国落后的逆转。
1867 年,当日本各地"倒幕"风声四起的时候,末代将军德川庆喜主请辞,将政权和平交还天皇,军人统治结束;1868年,天皇军与幕军对垒于江户(东京),大决战一触即发,两派却最终达成"以国为重,一致对外"的和平协议,幕府军和平献城,日本国政统一,"治维新"顺利登场。
1898 年,在中国,光绪皇帝和维新派推动"戊戌变法",却遭到以慈太后为首的保守派政变弹压,"百日维新"于流血中夭折; 1911,百般拖延君主立宪改革的满清王朝,招致民众起义,清廷葬身于命洪流,中国在流血中走向混乱。
和平与流血,中日道路不同,结局迥异。一个世纪之后,当日本早已长为成熟的民主化和现代化国家之时,中国仍然在流血:……代中国落后的根源,究竟是因为中国天生贫弱?列强侵凌?还是因中国当权者的自私与荒唐?答案不言而喻。
上世纪上半叶,日本国政再度为军人垄断(也是明治维新期间"政改"彻底留下的最大隐患),终至发动全面的对外侵略战争,为日本铸历史大错,几乎亡国。美国击败并占领日本后,强制改造日本,使者成为走和平道路的民主国家。日本自战争的废墟上再度崛起,真的"和平崛起",很快又成为位居世界第二的经济巨人。
美国和日本,西方和东方最成功的典范。但细究其成功的要素,却大径庭。美国的成功,以多民族为基础;日本的成功,却是单一民族杰作。美国的成功,主要表现为开放的世界性;日本的成功,除了放的世界性,却也保持了深重的东方传统;美国的成功,基于"个主义"的张扬;日本的成功,却在于"团队精神"的发挥。但共同要素却是:宪政和民主。很难设想,如果不曾确立宪政与民主,不美国还是日本,怎能拥有今日的富裕和安稳、强大与和融?
明治神宫的近旁,是原宿,东京年轻人喜欢光顾和聚集的地方。精美服装、首饰和礼品等,色彩鲜艳,琳琅满目。再次发现,日本女孩,大都精于打扮。穿戴极尽时髦。那种在各式裙裾与长袜高靴之间、露白皙玉腿的摩登女郎装束,原来出自日本。脸上化妆较浓,还大涂抹腮红。友人介绍,日本女性的观念是,如果外出不打扮,会被为欠缺礼貌。日本女性,恐怕是世界上妆扮得最漂亮的一族。大概于此,在日本街头熙熙攘攘的人潮中,美女的比率,显得出奇的高,有些让人目不暇接。
大阪,艺术家的居酒屋
搭上子弹头状的新干线,前往大阪。错落有致的民居和似曾相识的田风光,在车窗外飞掠而过。两个半小时,就穿越了五百公里。列车前来查票,有两名旅客靠窗熟睡,列车员竟没有叫醒他们。"难道们睡着了,就不会被查票吗?"我问身边的日本同事。后者解释说:本人的习惯,是尽量替他人着想,尽量不打搅他人 。既然他们睡着,列车员就不便打搅。在这个解释背后,我还想到一层:这毕竟是个诚信的民族,大概没有人怀疑谁会逃票。
大阪的地铁,如东京一样,人流滚滚。我想,如此密集人潮,放在许国家,恐怕都是一个灾难,然而,在日本,却是如此的井然有序。本人早已被组织起来,无所不在的秩序和团队精神,应是日本强大根基。
在旅日华人女作家燕子的引导下,我有幸见识了一位叫做岩男进的日艺术家开设的"居酒屋",就在大阪小巷深处,他自家楼下。据说,登台演出时,观众上万,粉丝遍地。此时,他和妻子在自家小小的酒屋里,埋头为客人制作各种精美的日本小吃,并奉上他们自酿的酒。客人越来越多,夫妻俩手脚不停。异常忙碌,脸上却总能保持和的微笑。大多是熟客,一边品尝美味佳肴,一边与夫妻俩有一句一句地聊天。燕子告诉我,日本的许多餐馆酒家,都拥有自己的熟,客人与业主之间,成为经久的朋友,客人对业主无话不说,连跟里人都不说的话,也可以道与业主,视彼此为心灵之交。
听说我从纽约远道而来,居酒屋的主人停下手中的活计,操起吉他和琴,为我演奏一曲。就在兼作厨房的吧台后,这位刚才还异常忙碌厨师,摇身一变,成为一名从容不迫的艺术家,声情并茂地边弹边。理想和现实的交响,就回荡在这家小小的居酒屋里。多么自在的生!我心生感动,也心生羡慕。
说到燕子,这位才华横溢、姿貌出众的中国女作家,竟是一位惊人的日本通"。她不仅操一口流利的日语,而且对日本文化了如指掌、会贯通,不论日本历史文化,还是社会生活中的大处小节,她都能供精确的解析,每令人耳目一新、恍然大悟。
京都,传统与现代的浑成
周日,燕子和她的日本丈夫山田正行博士陪同我游览京都。任职奈良育大学的山田教授,兼任日本"奥斯威辛和平博物馆"理事长,致于世界和平事业。经济收入不算丰裕,山田教授却热心援助中国山的穷孩子。燕子说,每当山田教授从中国山区回到诸如上海一类大市,看到有人大吃大喝,极尽奢侈浪费,他就感到难过,他不解:什么?中国富裕的城市人无视穷苦的乡下人?为什么?中国富人不他们的财富捐给穷人?中国富人为什么活得那般心安理得?
三面环山的京都,作为日本的首都,长达1200年,可谓正宗日本历史文化中心。这座古老的日本都城,如今,成为传统与现代的绝妙融。
燕子夫妇首先带我参观京都车站,巨大而繁复的钢架结构,四面延伸,入云端,令人有置身迷宫之感。原来,京都车站的设计,呈谷状,央大厅相对狭窄,但往上看,就愈加开阔,犹如巨大山谷。建筑里,综合有 百货店、美食街、艺术中心 、旅馆等。踏上一部接一部的扶梯,向上攀登,似乎没有尽头。终于登上这座现代感十足的建筑顶,展现的,又是日本式的庭园,称为"太空广场",可以俯瞰整京都。京都车站,被誉为现代车站的"经典之作"或"极致代表",令人叹为观止!
为保持古都风貌,京都禁建高楼,京都车站及其对面的京都塔,是唯的例外。俯瞰之下,都是古朴的街道和庙宇。下到车站大厅,碰巧上了一场日本式婚礼。白纱新娘和西服男子,被簇拥在身着艳丽和的妇女们和身着深色西装的男人们之间 。新娘新郎鸣钟为誓,结为伴。
与外地相比,更多京都女子身着和服,尤其在通往清水寺的山路上,没有看到山上美景,艳丽的和服女子,早已构成亮丽景观。据燕子妇介绍,京都政府鼓励女子穿和服。身着和服的女子,外出乘坐交等,可享受折扣或其他优惠待遇。为了保持传统,日本人可谓用心苦!道路两边,有精美的陶器店、扇店、花店等。有的店门口,书"民间国宝"四字。燕子说:这是日本社会对民间手艺人的承认,果手艺人技艺非凡,将被天皇册封并以御笔亲题为"民间国宝",代相传。
在对待传统和外部世界的态度上,中国人和日本人似乎正好相反。日人既善于学习,又守护传统;中国人既固步自封,又轻易地丢掉传。以至于,早已实现民主化和现代化的日本,还保持鞠躬礼、和服、道、花道等;而坚拒民主与西化的中国,竟又几乎找不到传统文化影子。更不用说,大量中华文化文物古迹,早已毁于文革,如今所,大多为赝品(文革后重建)。
没想到,作为日本著名古寺的清水寺,竟是如此明艳!以红色为主,不是大红,而是那种柔和的红,与黄综合后的红,鲜艳的清丽的红。水寺及其他群寺,位于京都东山之巅,四面山上,枫叶盛开,红黄锦,铺洒在起伏如波的叠嶂青峦之间 。
东京,从细处感受日本
飞机在夜间到达,灯火正辉煌。置身成田机场的初步感受,是日本式细腻服务。沉重的行李,转车时,竟有服务生从你手上接过去,尽管服务生普遍瘦小,动作却干净利落。服务生忙碌地奔跑,但几乎在一个他或她的脸上,都写着微笑,鞠躬礼随处可见。出入机场的巴,都标有时刻。日本人绝对守时。
成田机场距东京市中心,有一个半小时车程。借此浏览窗外夜景。马留意到,日本交通,车辆和行人靠左行。据知,在亚洲,只有曾经英国殖民地的国家和地区 ,车辆和行人才靠左行。日本不曾做过英民地,何以例外?我思忖,日本民族善于学习,大概是在"明治维"年代,大举学习英国,连"车辆和行人靠左行"这一条,都照搬。这个猜想,随后从日本朋友那里得到验证。与美国相比,日本的路相对窄小,大概与日本国土狭小有关吧?随后,我体会到,日本虽然富有,但却极其节约。道路不宽,却井然有序;旅馆房间窄小,应有尽有;唯独水资源丰富,也并不浪费。
久闻东京银座大名,所以第二天一大早,便和同事前往游览。但仅仅外表上看,银座却有些令人失望,无外乎高楼大厦,与世界其他大市相比,有何区别?当地朋友告诉我,银座是商业区,只有在晚上,能体会到灯火阑珊或灯红酒绿。原来去错了时间。又被旅日华人朋告知,看日本,要看细处。
是的,区别在于细处,区别在于人。日本人似乎有"洁癖",把每一街道,都打理得一尘不染。人们勤于工作,街上并无闲人。日本人处展现的微笑和耐心,常使我感叹:日本人的脾气怎么这么好?日治安一流,所到之处,绝无安全顾虑。……
隔日参访明治神宫。多座巨大庙宇,掩映在茂密高大的绿树丛中。庙一律是褐色的木制结构,树木则是采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珍贵名。褐色木柱,白色墙壁,幽绿森林,典型的日本色调。明治神宫,日本人为纪念和供奉一代名君明治天皇( 1867至 1912 年在位)昭宪皇后所建,构成东京市中心最大一片绿地(70 公顷)。
明治天皇,以其闻名于世的"明治维新",雄标日本史册。在位期间,后经历"大政奉还"(军人执政的德川幕府将国政归还天皇)、日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设立内阁、制宪、选举国会、经济革,等等。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的西化和现代化,使日本成为除西方外,最早实现宪政(1890年)的东方国家。日本因此迅速崛起,跻世界强国行列。
还政,不是复辟,而是实现君主立宪制改革,明治天皇的远见和明智,与伦比。徜徉在高大幽深的林木和宏大安详的庙宇之间,我思绪飘。日本近代史上的两次和平转型,与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流血变迁,成日本进步与中国落后的逆转。
1867 年,当日本各地"倒幕"风声四起的时候,末代将军德川庆喜主请辞,将政权和平交还天皇,军人统治结束;1868年,天皇军与幕军对垒于江户(东京),大决战一触即发,两派却最终达成"以国为重,一致对外"的和平协议,幕府军和平献城,日本国政统一,"治维新"顺利登场。
1898 年,在中国,光绪皇帝和维新派推动"戊戌变法",却遭到以慈太后为首的保守派政变弹压,"百日维新"于流血中夭折; 1911,百般拖延君主立宪改革的满清王朝,招致民众起义,清廷葬身于命洪流,中国在流血中走向混乱。
和平与流血,中日道路不同,结局迥异。一个世纪之后,当日本早已长为成熟的民主化和现代化国家之时,中国仍然在流血:……代中国落后的根源,究竟是因为中国天生贫弱?列强侵凌?还是因中国当权者的自私与荒唐?答案不言而喻。
上世纪上半叶,日本国政再度为军人垄断(也是明治维新期间"政改"彻底留下的最大隐患),终至发动全面的对外侵略战争,为日本铸历史大错,几乎亡国。美国击败并占领日本后,强制改造日本,使者成为走和平道路的民主国家。日本自战争的废墟上再度崛起,真的"和平崛起",很快又成为位居世界第二的经济巨人。
美国和日本,西方和东方最成功的典范。但细究其成功的要素,却大径庭。美国的成功,以多民族为基础;日本的成功,却是单一民族杰作。美国的成功,主要表现为开放的世界性;日本的成功,除了放的世界性,却也保持了深重的东方传统;美国的成功,基于"个主义"的张扬;日本的成功,却在于"团队精神"的发挥。但共同要素却是:宪政和民主。很难设想,如果不曾确立宪政与民主,不美国还是日本,怎能拥有今日的富裕和安稳、强大与和融?
明治神宫的近旁,是原宿,东京年轻人喜欢光顾和聚集的地方。精美服装、首饰和礼品等,色彩鲜艳,琳琅满目。再次发现,日本女孩,大都精于打扮。穿戴极尽时髦。那种在各式裙裾与长袜高靴之间、露白皙玉腿的摩登女郎装束,原来出自日本。脸上化妆较浓,还大涂抹腮红。友人介绍,日本女性的观念是,如果外出不打扮,会被为欠缺礼貌。日本女性,恐怕是世界上妆扮得最漂亮的一族。大概于此,在日本街头熙熙攘攘的人潮中,美女的比率,显得出奇的高,有些让人目不暇接。
大阪,艺术家的居酒屋
搭上子弹头状的新干线,前往大阪。错落有致的民居和似曾相识的田风光,在车窗外飞掠而过。两个半小时,就穿越了五百公里。列车前来查票,有两名旅客靠窗熟睡,列车员竟没有叫醒他们。"难道们睡着了,就不会被查票吗?"我问身边的日本同事。后者解释说:本人的习惯,是尽量替他人着想,尽量不打搅他人 。既然他们睡着,列车员就不便打搅。在这个解释背后,我还想到一层:这毕竟是个诚信的民族,大概没有人怀疑谁会逃票。
大阪的地铁,如东京一样,人流滚滚。我想,如此密集人潮,放在许国家,恐怕都是一个灾难,然而,在日本,却是如此的井然有序。本人早已被组织起来,无所不在的秩序和团队精神,应是日本强大根基。
在旅日华人女作家燕子的引导下,我有幸见识了一位叫做岩男进的日艺术家开设的"居酒屋",就在大阪小巷深处,他自家楼下。据说,登台演出时,观众上万,粉丝遍地。此时,他和妻子在自家小小的酒屋里,埋头为客人制作各种精美的日本小吃,并奉上他们自酿的酒。客人越来越多,夫妻俩手脚不停。异常忙碌,脸上却总能保持和的微笑。大多是熟客,一边品尝美味佳肴,一边与夫妻俩有一句一句地聊天。燕子告诉我,日本的许多餐馆酒家,都拥有自己的熟,客人与业主之间,成为经久的朋友,客人对业主无话不说,连跟里人都不说的话,也可以道与业主,视彼此为心灵之交。
听说我从纽约远道而来,居酒屋的主人停下手中的活计,操起吉他和琴,为我演奏一曲。就在兼作厨房的吧台后,这位刚才还异常忙碌厨师,摇身一变,成为一名从容不迫的艺术家,声情并茂地边弹边。理想和现实的交响,就回荡在这家小小的居酒屋里。多么自在的生!我心生感动,也心生羡慕。
说到燕子,这位才华横溢、姿貌出众的中国女作家,竟是一位惊人的日本通"。她不仅操一口流利的日语,而且对日本文化了如指掌、会贯通,不论日本历史文化,还是社会生活中的大处小节,她都能供精确的解析,每令人耳目一新、恍然大悟。
京都,传统与现代的浑成
周日,燕子和她的日本丈夫山田正行博士陪同我游览京都。任职奈良育大学的山田教授,兼任日本"奥斯威辛和平博物馆"理事长,致于世界和平事业。经济收入不算丰裕,山田教授却热心援助中国山的穷孩子。燕子说,每当山田教授从中国山区回到诸如上海一类大市,看到有人大吃大喝,极尽奢侈浪费,他就感到难过,他不解:什么?中国富裕的城市人无视穷苦的乡下人?为什么?中国富人不他们的财富捐给穷人?中国富人为什么活得那般心安理得?
三面环山的京都,作为日本的首都,长达1200年,可谓正宗日本历史文化中心。这座古老的日本都城,如今,成为传统与现代的绝妙融。
燕子夫妇首先带我参观京都车站,巨大而繁复的钢架结构,四面延伸,入云端,令人有置身迷宫之感。原来,京都车站的设计,呈谷状,央大厅相对狭窄,但往上看,就愈加开阔,犹如巨大山谷。建筑里,综合有 百货店、美食街、艺术中心 、旅馆等。踏上一部接一部的扶梯,向上攀登,似乎没有尽头。终于登上这座现代感十足的建筑顶,展现的,又是日本式的庭园,称为"太空广场",可以俯瞰整京都。京都车站,被誉为现代车站的"经典之作"或"极致代表",令人叹为观止!
为保持古都风貌,京都禁建高楼,京都车站及其对面的京都塔,是唯的例外。俯瞰之下,都是古朴的街道和庙宇。下到车站大厅,碰巧上了一场日本式婚礼。白纱新娘和西服男子,被簇拥在身着艳丽和的妇女们和身着深色西装的男人们之间 。新娘新郎鸣钟为誓,结为伴。
与外地相比,更多京都女子身着和服,尤其在通往清水寺的山路上,没有看到山上美景,艳丽的和服女子,早已构成亮丽景观。据燕子妇介绍,京都政府鼓励女子穿和服。身着和服的女子,外出乘坐交等,可享受折扣或其他优惠待遇。为了保持传统,日本人可谓用心苦!道路两边,有精美的陶器店、扇店、花店等。有的店门口,书"民间国宝"四字。燕子说:这是日本社会对民间手艺人的承认,果手艺人技艺非凡,将被天皇册封并以御笔亲题为"民间国宝",代相传。
在对待传统和外部世界的态度上,中国人和日本人似乎正好相反。日人既善于学习,又守护传统;中国人既固步自封,又轻易地丢掉传。以至于,早已实现民主化和现代化的日本,还保持鞠躬礼、和服、道、花道等;而坚拒民主与西化的中国,竟又几乎找不到传统文化影子。更不用说,大量中华文化文物古迹,早已毁于文革,如今所,大多为赝品(文革后重建)。
没想到,作为日本著名古寺的清水寺,竟是如此明艳!以红色为主,不是大红,而是那种柔和的红,与黄综合后的红,鲜艳的清丽的红。水寺及其他群寺,位于京都东山之巅,四面山上,枫叶盛开,红黄锦,铺洒在起伏如波的叠嶂青峦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