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现时大陆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不少准备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为了争取到第一份工作,流行起"霸王面"的求职新招。换句话说,就是在未获得雇主的通知下,先斩后奏到公司要求面试。近期,"霸王面"从孤军作战发展到现在,已升级到团体式的"并肩作战"。
看上去仿佛是毕业生"玩味"的求职新招,反映的却是近500万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真实面貌。
台湾《工商时报》11月26日报道,每年的秋冬时节,都是中国大学毕业生"南征北战"的求职时期。从7月份开始,举行企业招聘会或就业博览会的广场,总会出现人山人海的场面。因为近年高校毕业生逐年增长,工作机会却相对有限,大家都希望至少可以取得公司面试的资格。为了得到职位,有毕业生不断的参加各种面试,这类人叫做"面霸"(各类面试通通都占霸);而有人未收到面试通知,却直闯面试现场,这类人则戏称"霸王面"(强行求职面试)。
当然,在面试中"强行出位"和招聘会的"接力跑场"都非大学毕业生本意。当中所传达的信息是:"2007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可能更加严峻了。"《中国毕业生网》引述了中国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说话,"今年妥善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然很重,新成长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明年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
就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就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到19.9%。来自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与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对全国近百所高校600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完成的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截至5月底,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占 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
该调查又显示:仅仅在北京,高校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比例达到了60.37%。对此,《中国毕业生网》称,在去年,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形势和调查报告,我们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形势;而2007年,根据张小建副部长的判断,用就业的冬天来描述大学生就业形势看来更贴切。
时下工作不好找,面试也一见难求,那就不难理解"强面"或"霸王面"的发生。在各大校园网的bbs上,关于"霸王面"的帖子还是特别多的。有"过来人"还为"霸王面"总结出了一整套的"战略战术",包括什么单位适合"霸王面",如何顺利进入面试环节,怎么获得面试官的同情等。
为了提高竞争效率,有的大学毕业生还打起"团体战"的花招来。在广州高校网bbs上,有大学生召集"面试同伙",反应还相当踊跃。号召的留言还写着:现在 "霸王面"的人越来越多了,对企业来说也没什么新鲜感了,所以一个人去的话很可能被拒绝,认真地规划了大家的任务安排和分工协作,向获得笔试机会的同学了解流程,才有可能寻找到机会。
在求职学生和招聘企业中间,虽然现实对于"霸王面"的评价各异,但不可否认的是,毕竟就业市场的蛋糕就那么大,要想争得其中一块就必须先获得足够多的机会。"霸王面"已经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求职中的普遍现象。当然,作为无奈之举的"霸王面"也并非百无一用的,像在各大论坛中可看到,一些中小企业、外资企业更青睐打破常规、勇于挑战自我的学生,"霸王面"或许会投其所好。
中国《重庆晨报》11月12日报道,该报对此议题采访了十家大中企业人力资源部,结果约四成企业表示对"霸王面"不会接待,约六成企业称不会回绝,可给予机会。但也有人力资源专家意见相左,认为"霸王面"与企业常规招聘计划有一定冲突,因此成功率低,如果没有一定实力和特色,最好还是持谨慎态度。尤其随着 "霸王面"行径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企业开始反感这种行为。
其实,当前大学生之所以求职难还不仅仅表现在扩招后毕业生的增多,更大的关键在于现行的就业体制与多数毕业生专业不对口。以广州为例,虽然是南方人才汇聚之地,但据《金羊网》报道,目前每万人中拥有科技人员数目还不到50人,比北京和上海等的一线城市都要少。于是乎,大学生一边喊"求职难",找一份工作如过关斩将;企业也喊"招聘难",找一名合适的员工像海里捞针。"两难"共存凸显供求之间就缺乏有效率的交易平台。结果,大学毕业生频频尝试"霸王面", "不请自来,慷慨自荐"因此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