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参加89民运、现在纽约的易改在追思会上回顾了包遵信的生平。曾经在国务院体改所工作的张刚回忆了80年代初与包遵信相识,到后来所经 历的政治波澜,称包遵信是理想主义色彩很浓的性情中人,学识渊博。包遵信希望在文革之后给年轻人一个正确的知识和方向,因此主持出版了《走向未来》丛书, 对于80年代年轻人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89年64之后,曾与包遵信一同逃亡的王军涛说,中共为了自己的政治稳定,系统的摧毁中国人的良心,禁止其他思想传入。
王军涛: "实证科学的研究和政策研究都无法解决一个国家的良心问题;无法解决一个民族和国家靠什么精神立国的问题;无法解决那些理性的算计个人利益的人们如何在一个社会中和谐相处的问题。"
他说,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中国的变态的个人主义发挥到极致,包遵信所追求的文化价值就突显出来,他是80年代中国变革中的领军人物之一。当时中国知 识分子知道,中共已经不能提供精神和思想上的理论和文化资源,来支撑这个国家寻求新的现代化模式。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新的方式。包遵信用《走向未来》丛书的 方式影响社会,并加入文化事务研究,试图把海外中港台美的文化研究学者联系起来,提出一些新的不同于共产党的文化资源,供中国的现代化进行选择。
曾任中国社科院政治研究所所长的严家其说,包遵信还是当年太平洋论坛的主编,在1989年写的文章中就提出,冷战结束后,21世纪是东西方文明以新 的方式互动的太平洋时代。而且包遵信说,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文章。1989年5月17号赵紫阳被迫下台,严家其起草了"517宣 言", 包遵信当时表示,"你写什么我都签名"。结果这篇文章成为包遵信的罪状之一,他被判刑五年。严家其为此感到难过。他认为友谊高于政治,赵紫阳去世的时候, 温家宝没有出来说话,或者安慰家属;包遵信去世后,他曾希望当年《走向未来》 丛书的编委,现在身居高位的人能够出来说话,但是也没有。
从中国来到美国访问的民运老将任畹町在会上提出,象包遵信这样参加中国人权民主事业的异议分子,是中国真正的知识分子。
任畹町: "在官学一体,官大于学的中国文化体制中,不可能产生自由主义的文化大家。能在官方体制下出版书籍的人,我们不能认为他是真正的异议分子。简而言之,他们 吃着、拿着中国政府的工资,这样一些朋友们,怎么能是真正的自由主义者呢? 真正的异议分子呢?" 他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应该走入民间,街头化才是民主的本分。
至今仍然带着右派帽子的林希翎在会上表示,中国人讲传承,有了钱想留给子孙,但是我们在精神上有没有传承呢? 多年来,中共为便于统治,进行横向纵向的封锁,使被迫害的人互相之间都不知道对方在遭受迫害。中国人现在面临的是:应该想一切办法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要 知道真相。
89年参加民运、现在纽约做律师的李进进表示,中国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受打压的异议人士走出来的。因为首先需要的是观念上的冲破。
李进进:"我们今天还在这里纪念包遵信先生,其中有一个背景,就是说,他在中国还在受到打压,包括死了以后还在受到打压。这是中国现代化的一种浪费,绝对的浪费。对人的摧残,对人性的摧残,和人力资源各方面的浪费。"
作家李认为,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是非常难得的,包遵信以平常心忍受孤独和寂寞。他说,早期的共产党人,很多都以为自己在拯救人类。但是,从专制文化走出来的人,每一个都是带菌者,在今天面临的是如何拯救自己的问题。
陈破空特别为追思会写了一首诗。在会上发言的还有八九民运时学生对话团领袖项小吉, 中国和平主席唐柏桥 、退党服务中心的梁裕丰,民主中国阵线发起人之一方能达,以及正在纽约访问的 中国"布衣代表"姚立法的儿子姚遥。
这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紫荆发自纽约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