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学是一位十六岁的高中学生,就诊前一天参加网咖举办的线上电玩大赛,过关斩将获得冠军,前后聚精会神坐在电脑前大约十一个小时。赛后 他才发现头部无法顺利转向右侧,返家后父母亲给予普拿疼服用但无效,因担心是否比赛激烈导致脑中风而至门诊求诊。详细神经学评估后认为不像脑中风,再进一 步做肩颈部的检查发现王同学颈部活动度明显受限,特别是转向右侧会引发明显的疼痛;另外手臂平举会引发肩膀的疼痛,右侧斜方肌与三角肌有明显"引痛点"及 "绷紧肌束",三角肌肌腱处则有压痛点。我们给予诊断为:右侧斜方肌与三角肌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以及三角肌肌腱炎。
根 据健保局统计,关节软组织疼痛为门诊就诊人次第三多的疾病种类,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及肠胃道疾病。而其中肩颈酸痛的盛行率为55%,也就是超过一半的人口 在一生当中曾有过肩颈酸痛的经验,而且这个比率随着现代人工作及生活型态越来越紧张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最常见的肩颈酸痛原因为肩颈部拉伤及扭伤(占 70%),其他依据不同年龄层的原因包括颈部椎间盘病变、颈椎各种关节炎、肩颈部神经病变以及较少见的感染、肿瘤等等;至于脑中风或血管硬化则很少单纯以 肩颈酸痛或脖子僵硬作为临床表现。
肩颈部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也是常见的肩颈酸痛原因,但是这 个毛病很少单独存在。上述导致肩颈酸痛的疾病当中,有一半是以"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做为主要的临床表现,而且即使原来的肩颈部疾病已经痊愈,"肌筋膜疼痛 症候群"仍会继续做怪,甚至于反客为主进一步引发身体其他部位肌肉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导致棘手的慢性疼痛。由于"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有这样的特性, 使得这个毛病反而成为复健科门诊当中身体各部位最常引发慢性疼痛的原因!
什么是"肌筋膜疼痛症候 群"呢?简单的说是人体骨骼肌因为"过度使用"而产生肌肉疼痛的现象,以及各种相伴的临床症状。但这个毛病不是肌肉本身的发炎反应,而是因为附近组织的病 变使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因为过度收缩导致肌纤维产生能量危机,最后让肌肉变成一种绷紧的状态,并且引发肌肉疼痛。"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临床特征包括 局部的肌肉疼痛、疼痛的肌肉里头有"绷紧肌束"与"引痛点"、按压"引痛点"时则会引发肌肉特定的"转移痛",同时肌肉与关节的活动度会因疼痛而受限。以 上述电玩小子疼痛的斜方肌为例,按压肌肉上头的"引痛点"(如图一打x处)时会引发头部、枕部、肩胛骨之间或手臂的疼痛(如图一红色区域)。其他常见的肌 肉如菱状肌、提肩胛肌、胸锁乳突肌、后颈肌群、棘上肌等等,引发的转移痛位置亦各不相同。虽然"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是西方医学的观念,但在中国历史上唐朝 医家程思邈发现的"阿是穴"则是因为医师按压此穴时,病人会因为疼痛,发出"阿,是!"的叫声而得名,这两者之间应有十分密切的关联。
肩 颈部"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诊断目标在于确定疼痛来源,也就是找到"引痛点"的位置,同时也要找出诱发肌肉疼痛的原因,如颈部拉伤、关节炎、长期不良姿 势、心理压力等等,因为治疗除了急性期的止痛并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度之外,要除去诱发原因才能获得长期的疗效,避免肌筋膜疼痛的复发。诊断时医师通常会由 病史的询问开始(可以获得七、八成的诊断),之后会进行全身性的身体与神经学检查,如果没有全身性的疾病则会将焦点回到肩颈部疼痛的区域,找出确切的引痛 点位置。至于要不要照x光、抽血、做神经电生理检查则视临床检查后有无怀疑关节炎或神经病变而定,通常单纯的肩颈部"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只要医师细心的临 床检查即可诊断,不需再做其他实验室的检查。
一旦确定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时我们会直接针对" 绷紧肌束"与"引痛点"来治疗,主要目的在于减轻疼痛、放松肌肉并恢复正常的头颈部活动度。治疗方式包括复健物理治疗(如热敷、引痛点超音波治疗、肌肉电 疗)、肌肉伸展术(拉筋)与肌肉深层按摩术、引痛点注射等等。其中最快速有效的治疗方式为"引痛点"注射(如图二),我们以局部麻醉剂加上"快进快出"的 针刺手法,将肌肉中的绷紧肌束予以放松,达到快速的疗效。至于病患的自我治疗计划则包括姿势的矫正、规律执行肩颈部自我肌肉伸展术与肌肉等长收缩术。而消 炎止痛药物与肌肉松弛剂则属于短期治疗所需。
很多病人会担心肩颈酸痛需不需要开刀治疗,其实 70%以上的病患只需保守疗法即可达到症状的缓解。肩颈部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是可以治愈的毛病,但如果未诊断出可能会反客为主变成棘手的慢性疼痛症。 九成以上引发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疾病可以用保守疗法治愈或控制,除了止痛之外医师会根据个人情况设计各种复健运动治疗,通常可以获得长期的疗效。对于人数 日趋成长的网咖族我们则建议,除了座椅对于背部、手肘要有适当的支撑外,桌椅、荧幕高度也要恰当,如此才能获得良好的人体工学机制;此外至少每小时要有十 分钟的休息,进行简单的头颈部关节活动与肌肉伸展术。这样一来在休闲娱乐的时候才能避免各种肩颈酸痛与"肌筋膜疼痛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