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7-09-11 09:46:10作者:
中国双环车“仿冒”德国宝马、奔驰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德国媒体反应十分激烈,甚至将此事上升到了民族道德的高度
国际先驱导报驻德国记者郇公弟发自柏林,最近,中德两国媒体都在热炒双环公司与宝马、奔驰
对峙汽车外观仿冒一事。虽然自始至终当事的三方公司言论并不多,但两国媒体却展开了一场不亦乐乎的攻防战,甚至惊动了德国政府总理默克尔。这使得中德双方近年来在汽车行业频频出现的摩擦再度升级。
德国媒体上纲上线
此前,在江陵陆风与华晨尊驰汽车登陆德国市场过程中,德国媒体就对中国汽车极尽讥讽嘲弄之能事,当年日本车和韩国车进入德国市场时所发生的一幕再度重演。但也许德国人自己也明白,对中国汽车质量的诋毁将再一次被证明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质量问题的解决仅仅是时间的问题。对于华晨这样实力雄厚的对手,德国汽车企业还是感到害怕的。
但这次在中国汽车外观抄袭事件上,德国媒体却很快将它升级到道德问题和民族问题上。除了大大小小的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外,德国发行量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新闻时政类杂志《明镜》周刊在最近一期报道中,以封面文章刊登了长达14页的罕见长篇报道,将中国汽车抄袭、黑客入侵等串联在一起,直接谩骂中国为“小偷之国”“黄色间谍”。
在文章中,作者还发挥德国人一贯的严谨、深度思维,将汽车抄袭的根源一直追溯到孔夫子那里,称儒家“学以致用”的思想本质上就是模仿,这是中国人整个民族共同的心态。同时还把矛头指向了我国对国外科技“引进、消化、吸收、转化”的战略,认定这在根本上也是鼓励抄袭、模仿。
双环代理商偷着乐
对于此事引起的巨大风波,双环公司一直采取了低调应对的态度。梁实秋先生曾在《骂人的艺术》一文中写道:“假如你骂一个无关痛养的人,你越骂他他越得意,时常可以把一个无名小卒骂出名了,你看冤与不冤?”双环公司似乎深谙其中的道理。此前双环正是通过与日本本田公司的汽车外观仿冒官司,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一夜之间名声大噪,“盗版”车型反而逆势畅销,总销量超过2亿元。双环公司还成功地通过法律手段,打赢了与丰田的官司。
此次,德国媒体对于双环的指摘,同样起到了显著的效果。正如德国媒体所报道的打算引进双环汽车的德国代理商的话,“这样的讨论简直就是给我们登不花钱的广告,说明我们的产品和宝马、奔驰Smart是一个档次的。”
外观设计,是软肋还是捷径?
也许这正是双环所希望的,但最终蒙羞的却是整个中国汽车产业。
在商品的外观设计方面,中国商品在海外频频受到指责。今年3月的汉诺威电子展上,就曾发生MP3播放器宣传海报因外观侵权而被迫撤展的事件。而中国在家具仿冒、时装仿冒方面更是名声在外。但实际上,国内企业模仿国外同行产品的外观然后外销仿造品是很不明智的——我们完全可以将这根软肋锻造为通向开发自主品牌的捷径。
在刚刚闭幕的柏林消费电子展上,海尔家电欧洲销售公司总经理马春雨向《国际先驱导报》表示,中国企业作为诸多行业的后来者,若要实现做强做大,在外观设计上下功夫是最“划算”的,它所需的成本与研发核心技术、品牌建设等工作相比是最小的。因此中国企业完全可以通过精美的外观设计吸引眼球,这将成为中国企业向海外销售产品的一条捷径。这在很多企业身上已经得到了验证。
国际先驱导报驻德国记者郇公弟发自柏林,最近,中德两国媒体都在热炒双环公司与宝马、奔驰
对峙汽车外观仿冒一事。虽然自始至终当事的三方公司言论并不多,但两国媒体却展开了一场不亦乐乎的攻防战,甚至惊动了德国政府总理默克尔。这使得中德双方近年来在汽车行业频频出现的摩擦再度升级。
德国媒体上纲上线
此前,在江陵陆风与华晨尊驰汽车登陆德国市场过程中,德国媒体就对中国汽车极尽讥讽嘲弄之能事,当年日本车和韩国车进入德国市场时所发生的一幕再度重演。但也许德国人自己也明白,对中国汽车质量的诋毁将再一次被证明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质量问题的解决仅仅是时间的问题。对于华晨这样实力雄厚的对手,德国汽车企业还是感到害怕的。
但这次在中国汽车外观抄袭事件上,德国媒体却很快将它升级到道德问题和民族问题上。除了大大小小的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外,德国发行量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新闻时政类杂志《明镜》周刊在最近一期报道中,以封面文章刊登了长达14页的罕见长篇报道,将中国汽车抄袭、黑客入侵等串联在一起,直接谩骂中国为“小偷之国”“黄色间谍”。
在文章中,作者还发挥德国人一贯的严谨、深度思维,将汽车抄袭的根源一直追溯到孔夫子那里,称儒家“学以致用”的思想本质上就是模仿,这是中国人整个民族共同的心态。同时还把矛头指向了我国对国外科技“引进、消化、吸收、转化”的战略,认定这在根本上也是鼓励抄袭、模仿。
双环代理商偷着乐
对于此事引起的巨大风波,双环公司一直采取了低调应对的态度。梁实秋先生曾在《骂人的艺术》一文中写道:“假如你骂一个无关痛养的人,你越骂他他越得意,时常可以把一个无名小卒骂出名了,你看冤与不冤?”双环公司似乎深谙其中的道理。此前双环正是通过与日本本田公司的汽车外观仿冒官司,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一夜之间名声大噪,“盗版”车型反而逆势畅销,总销量超过2亿元。双环公司还成功地通过法律手段,打赢了与丰田的官司。
此次,德国媒体对于双环的指摘,同样起到了显著的效果。正如德国媒体所报道的打算引进双环汽车的德国代理商的话,“这样的讨论简直就是给我们登不花钱的广告,说明我们的产品和宝马、奔驰Smart是一个档次的。”
外观设计,是软肋还是捷径?
也许这正是双环所希望的,但最终蒙羞的却是整个中国汽车产业。
在商品的外观设计方面,中国商品在海外频频受到指责。今年3月的汉诺威电子展上,就曾发生MP3播放器宣传海报因外观侵权而被迫撤展的事件。而中国在家具仿冒、时装仿冒方面更是名声在外。但实际上,国内企业模仿国外同行产品的外观然后外销仿造品是很不明智的——我们完全可以将这根软肋锻造为通向开发自主品牌的捷径。
在刚刚闭幕的柏林消费电子展上,海尔家电欧洲销售公司总经理马春雨向《国际先驱导报》表示,中国企业作为诸多行业的后来者,若要实现做强做大,在外观设计上下功夫是最“划算”的,它所需的成本与研发核心技术、品牌建设等工作相比是最小的。因此中国企业完全可以通过精美的外观设计吸引眼球,这将成为中国企业向海外销售产品的一条捷径。这在很多企业身上已经得到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