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大陆通货膨胀持续上涨,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达5.6%。图为2007年8月14日重庆市两妇女在挑选蔬菜。(Getty Images)
2007年以来,涨价的消息从未间断地刺激着中国公众的神经,一场大范围的物价,尤其是民生物价上涨席卷中国,速度惊人。除了房价大幅上涨外,煤丶电丶气丶水等几乎所有消费品都在涨价,涉及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猪肉丶食用油等商品价格也在加快上涨。国家统计局7月19日公布的数据已經確認了國内的通货膨胀状况。今年上半年,作为通货膨胀重要指标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已连续28个月走高,突破警戒线数月,其中6月份CPI涨幅达4.4%。
三次通货膨胀的比较
有國内外專家分析,這次通貨膨脹與1989年、1993年的不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官方以增加货币供应进行投资,1988年6月间推出激进的价格改革導致物价急剧上涨, 8月间全国范围内出现银行挤兑风潮和商店抢购风潮,年通货膨胀率达到18.5%。1992年,邓小平南巡丶新政策出台後,大量资金集中於沿海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在高涨的投资需求下,财政赤字和货币供应超常增长,导致第二次通货膨胀的全面爆发。
這第三次的通货膨胀,專家們把其歸因於中國的經濟結構嚴重失衡。中国出口额中的将近60%是由外国投资的企业生产,因此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从中国出口型经济有限的地理范围看,中国大约3/4的出口产生于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渤海湾地区等占中国陆地 3%左右的面积,这样一个地域安排导致了中国的地区差距不断扩大。
除此之外,社会转型缓慢,尤其是贫富差距严重,公共产品短缺,不计成本、不计环境破坏、不管弱势群体利益的发展模式也加劇着中國經濟結構的失衡。
政府的应对策路
官方希望通过宏观调控为过热的投资降温,自8月15日将利息税税率由现行的20%调减为5%,即最新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在考虑利息税变化後实际从2.66%上升至3.16%。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在第二季度上升了1.6%。但是,由此引起的投资增长放慢可能使进口下降,从而使中国的贸易顺差进一步增加,加剧中国经济的外部不平衡性。巨额顺差将进一步导致国内信贷和货币供应量的快速上升,使紧缩货币政策難以实施。
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稱,這次通货膨胀已经开始失控。2006年6月,中国通胀为1.5%,而一年後上升至4.4%。食品涨价是拉升通胀的最大动力。在一年中通货膨胀中的70%来自食品。这个趋势不仅会继续,而且会进一步恶化。陶冬估计,CPI通胀会在明年年中达到6.5%,如果天公不做美或石油丶材料进一步涨价,甚至可能冲上8%。分析进一步指出,截至7月29日,大陆生产秋粮的11亿农田地中,接近1/4遭受旱灾或涝灾的冲击。秋粮减产已成定局,粮价的上涨必然带动新一轮的涨风。
食品漲价的深层原因
对於這第三次的通胀,经济学家郎咸平的話也許是最好的解釋:「据我的观察与研究,粮油等牵涉基本民生的支出通胀的深层原因,乃是内地腐败势力的大量存在。腐败势力为牟求私利而不择手段用公帑投资,导致经济畸形过热,使国家经济出现结构性危机,最终令全体人民不得不每吃一餐都要多付百分之十几的支出来为腐败买单。」
(看中国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