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野炊的 形式开始多样化。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提到的“流觞曲水”,就是 众人沿溪水而坐,把酒杯盛酒放在水里飘流,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得饮酒。据《续齐谐记》记恶尚书郎束皙的考证,流觞曲水起源于周公建成洛邑之时,不知是否可 靠。不过是晋代特别流行。南朝时,“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成为一种节令时俗。
中国在重阳节例有登高、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的风俗,据说始于东汉最初是为了避祸消灾。但发展到后来,重九登高完全成为游乐活动,并借此机会到郊外去大吃大喝。《清喜录》写苏州重阳节,“或借登高之名,邀游虎阜,箫鼓画船,更深乃返。”
陆地郊游,要随带炊具、餐具就比较困难,但那些雅人高士仍会想出办法。高濂《遵生八笺》中写到溪山逸游用的提盒和提灯,就是专供野餐的用具。提盒像一支 小厨,内放杯筷酒壶之类,上面分数格,或每格六碟,或每格四碟,置果肴酒菜,可供六人之需。提炉形式如提盒,分上下两格。上层大盛炭备用,下层放一锅炉, 可烹茶暖酒,旁有一锅,可煮粥供客。借助于这种提盒和提炉,就可以“邀朋效外踏青,载酒湖头泛掉”了。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