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7-04-05 18:03:14作者:黑老猫
俗云:“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鱼找鱼,虾找虾,井里蛤蟆找青蛙。”笔者继续对《沧浪之水》和《如焉》里的人物进行比对。
《如焉》里的梁晋生和《沧浪之水》里的池大为可以一比。他们都是大权在握的高官,只不过《沧浪之水》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池大为由民到官的拼搏过程,而梁晋生在《如焉》里一出场就是高官。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官员和知识分子是不同的社会群体,甚至是利益对立的群体,有时简直势同水火。在朝的文武百官,若指某官是知识分子,等于披露诰命夫人曾做过青楼勾当;而在野的文人名士坐而论道,就一定说官位是酸葡萄。其实,“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是中国人的价值观,做官是文人的修成正果,就如鲤鱼跳龙门,入了门槛,则一跃而为人上人;余者仍然是布衣、是老百姓、是平民,尽管与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有区别,却都是“民”的范畴。理由很简单,中国是“官本位”观念根深蒂固的国度(即天下万事万物,无不有贵贱等级之分;掌握资源和享受利益的多少,取决于权力的大小和等级的高低),中国人是盛行权势崇拜的民族,官贵民贱是牢不可破的历史传统。然而“依国际惯例”,官员与医生律师教授记者一样,都是知识分子不同的职业选项。因此而言,池大为和梁晋生,依传统观念,是士大夫做了官;以现代观念,是知识分子官员。由小说可见,他们是相当有才干又比较清廉的知识分子官员,人气甚旺,前景看好。可以说,梁晋生就是明天的池大为,池大为就是曾经的梁晋生。行文至此,笔者禁不住要开个玩笑:在不久的将来,池大为和梁晋生将在中央委员会里不期而遇,共商国是,他们终究要当“贵不可言”的大人物。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在官场流行“当官三大喜”即“升官发财死老婆”的年代,在包养“二奶”已成为“成功男人”身份的象征的年头,丧偶的高官梁晋生追求四十好几的茹嫣,他的鹤立鸡群,实属难能可贵。那是一段十足的绅士淑女的浪漫蒂克之爱,以至梁晋生要考虑“不爱江山爱美人”了。然而结局出人意料,梁晋生最终还是选择了“江山”,丢弃了“美人”,演出了一个“始乱终弃”的老套故事。
想必梁晋生自食其言作出放弃茹嫣的决定,是几个不眠之夜反复权衡的结果。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如何取舍?一边是魅力四射“有一种很可贵的正义感”的茹嫣,一边是功名利禄、鲜花掌声等等“虚拟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恐怕还有那虽不触犯法律却也不可告人的利益空间——权力的灰色地带,如池大为所言,“我没有想到灰色地带宽阔到这种程度,简直是一望无际。坐在这个位置上,对人的考验实在是太残酷了,只需动一个念头就可以得到上百万几百万的钱,在这个时候要求人心如止水,这可能么?人毕竟不是神啊!”江晓力向梁晋生正色相告,“茹嫣和我们不是一样的人”,娶她将使他的潜在竞争对手可能把他扳倒在地,他的繁花似锦的政治前景将会泡汤,终于迫使梁晋生做出痛苦抉择:丢舍茹嫣。
小说的结尾写他在媒体面前的低调,当然是无颜面对茹嫣,因为他没有对茹嫣做任何解释,就金蝉脱壳抽身而去,令读者大跌眼镜;这与茹嫣最后把西服和拖鞋扔给捡破烂的所表现的平常心与潇洒,不可同日而语;在精神层面,茹嫣是自信的,梁晋生则自愧弗如。
《沧浪之水》和《如焉》有各自的女性群体,如果加以比对,也很有趣。
《沧浪之水》里,除了出场甚少的莫瑞芹似乎不那么庸俗而外,池大为的妻子董柳、他曾经的女朋友屈文琴、他的亲密女友孟晓敏、他的妻妹董卉、厅里受排挤的某处长之妻尹玉娥、刘跃进之妻凌若云、丁小槐之妻宋娜、马厅长的夫人等,都是职业女性,也多是知识分子,她们的共同特点是热衷于丈夫的功名利禄,都无师自通地娴熟地按照潜规则给丈夫的“进步”以助力或向有权势的男人“感情投资”并收取回报;她们深谙中国国情:夫贵妻荣、人情大于王法、有了权就有了一切等等;她们的精神兴奋点和思维能力只集中在让自己的小家庭过上好日子方面,对贪官酷吏的恶行熟视无睹,对民众的苦难置若罔闻,对社会正义、社会公平不屑一顾,她们视做猪人为理所当然,以当“快乐的猪”为人生终极目标。
董柳是小说里的主要角色之一,她做姑娘时如小鸟依人般地单纯,结婚后只专注于自己的日子,对其它事没有兴趣,随着儿子出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随着丁小槐升副处长、孔尚能升科长而自己的丈夫却当干事坐冷板凳,使自己在机关大院里无法抬头,她开始不断向丈夫发难,迫使丈夫就范于“现世主义”;在丈夫走上成功之路途中,她扮演了重要角色,是搭档,是高参;她终于由“池干部”的老婆一步步变为副处长夫人、处长夫人、副厅长太太、厅长太太,待遇特权接踵而至。她对住房的渴求,令读者联想到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那位欲壑难填的老太婆。相信花园别墅是她的下一个目标。董柳的形象反映了物欲横流的今日许多中国人的精神状貌。
《如焉》里的茹嫣同《沧浪之水》里的女性们截然不同是不必赘言的。《如焉》里的其他女性,卫老师的前妻虽然没有出场,却一定会给读者留下不可磨灭之印象,她是一位资深的革命者,又是一位革命受难者;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也是一个有着非凡毅力、敢于独自承受苦难命运的妻子。还有,卫老师被发配郊县监督劳动的批斗会后,一位年轻漂亮的话剧团女美工员当众送给他一罐特级香片茶,一切尽在不言中;她后来成了右派,再后来到文革,女右派抗拒红卫兵剪她的长发,撞汽车致死。卫老师后来的妻子赵姨,和丈夫志同道合,以沫相濡;可惜作者惜墨如金,没有展开她丰富的心路历程;但是她关于婚姻爱情说的一句话:“一个人是否幸福,不在于她得到了多少东西,而在于她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东西”,足以令读者对她刮目相看。这些有思想有尊严的知识女性,和董柳她们不属于同一个时代,她们都是“最后一个匈奴”。此外的女性,如卫老师的女儿方虹宜、外孙女方亚、当年“青马”的成员、如今的大律师小咏,也绝非俗不可耐的女流之辈。
不过,《如焉》里的江晓力和《沧浪之水》里的许小曼却是很相似的女性:她们都是高干千金,都有可爱之处,有过侠肝义胆之举;她们希望社会进步,不过她们有强烈的优越感和门第观念,同时坚持认为改革必须确保父辈的荣誉和利益集团的特权;她们都有不幸的婚姻家庭生活,她们对政治倾注空前的热情,也有转移感情的失落的因素。许小曼也曾是慷慨激昂的青年,也有过心血来潮与穷家子弟谈情说爱的浪漫史,但她终究选择了门当户对的政治婚姻,因此三十岁刚出头就在卫生部当了处长。在名利场上,她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善于权术,工于心计,她说“该出手时就出手”,说着顺手敏捷地来了一个空中抓捕的动作;她对丈夫另寻新欢佯装不知,因为她必须从自己的利益角度考虑事情;在国家科研课题分配上,她运筹帷幄,把所有难题轻轻摆平,足见她的能量,她是一个很典型的“操作主义者”。 江晓力则深知与其亲自出马在官场上奋斗,不如辅佐一个男人向上爬更加合算。作者不无讽刺地说她是那种“哪怕自己得不到,也要千方百计让心上人过上好日子的烈性女子”。她当红娘把茹嫣推荐给梁晋生,既有自己对副市长的单恋,又有功利动机。当梁晋生因“非典”蔓延而遭遇政治危机时,她挺身而出,使出奇招,结果梁晋生因祸得福;当她断定茹嫣是“异见人士”后,立即找梁晋生晓以利害,令他迷途知返,最后她如愿以偿取茹嫣而代之。给读者留下悬念的是,网上整人专家针对茹嫣写的杀气腾腾的帖子,以及“我是狐狸精”对茹嫣进行人身攻击的帖子,是否是江晓力所为?因为有匿名帖子警告茹嫣“提防身边最贴心的人”。若是,那江晓力就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女人了。
有意思的是,《沧浪之水》和《如焉》都各有一位“老师”角色的人物。《如焉》里的耄耋老人卫立文,是达摩、毛子等“青马”成员的精神导师,后来也是茹嫣的老师,自不必言。《沧浪之水》里的晏之鹤,池大为称他为老师。晏老师年轻时恃才傲物,不把领导放在眼里,结果被领导“冷冻”起来,五十好几了,连个科长也不是,当然住房也跟不上趟,于是他自暴自弃,上班时间在图书室下象棋消磨时光。笔者曾在衙门供职,目睹此“冷冻”招数的厉害,那等于把不听话者放在火炉上烘烤,也无异于对此人实施“冷暴力”。所以晏之鹤的命运令人同情,他愤世嫉俗情有可原。只是他不认为他的悲剧是旧式体制的弊端造成,而是追悔当年没有“识时务”,去钻营权力。他给池大为上的第一节课就是,“人生在世,就是跟世界打交道,口说无凭,有东西(权力)才是真的。”池大为称他为老师以后,他如同一名隐身军师,在幕后给池大为出谋划策,如何对厅长投其所好,如何厉兵秣马与竞争对手过招,如何抢先机出卖人,如何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等等。可以说,池大为在权力之路上的过关斩将,都有晏老师的功劳。他深信,“人间真实从来不从原则出发,利害才是真的,原则只是一种装饰,一种说法”;为了利益,可以不择手段。由此可见,他和《如焉》里的卫立文老师,不在一个层次,思想信念完全不同。
《沧浪之水》和《如焉》在反映当今知识分子道德的沉沦和人格的丢弃方面完全一致。如果说《沧浪之水》缺少了某种“亮色”的话,它却在描摹当今知识分子众生相方面比《如焉》丰富多彩许多。阎真先生善用看似不经意的笔墨,给读者一个万花筒看:池大为对大学同窗好友匡开平谈了自己的科研思路,后者却不动声色“剽窃”据为己有;基层的苟医生和毛医生拎着大桶的茶油鬼头鬼脑来找池处长活动营业执照,他们的生意头脑远比医术高明;刘跃进在北京上海看到他的文友(当然都是教授学者)日子都过得很好,很精致,精致到骨头里去了,一个小菜都可以变着法儿弄出七八个花样来,还有人买了小车别墅。他们对钱的感受与常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对自我的关注和爱恋还甚于常人;大专生任志强、云阳市委副书记、省计生委副主任都来读宁副院长的博士研究生,这些从没有学过中医、也从不上课的研究生最后都拿到了博士学位;中医研究院的赖子云本是倔强青年,也畏畏缩缩进了池厅长的办公室,请求解决职称问题,“有几十个像他一样的人被压着呢!这些人都是知识分子,就这么乖乖的被压着,居然没人喘个气。有时候我觉得这些人是人格阳萎,可再细想下去,他们也只能忍着,不忍着拿鸡蛋去碰石头么?”……。作家还写了一个特别人物:戴妙良。这原是卫生厅的一个处长,当年与马垂章激烈竞争厅长职位,被击败,马厅长一上任就“冷冻”了他,他不堪受辱,愤而去农场当医生。在农场他以良好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赢得职工群众的交口称赞,后因心脏病猝死,慑于马厅长的威风,池大为准备草草处理其后事,不料《光明日报》记者偶然发现戴的事迹,要登报宣传,马厅长闻讯,以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大张旗鼓隆重纪念戴妙良,顺水推舟地把戴的事迹变为自己的政绩。依笔者之见,戴去农场,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奉献于社会,实为人生的正确选择。从他的悲喜剧,难道人们不可以深长思之么?
笔者对两部小说的人物比对,恐怕属形而上学,姑妄言之。笔者比对成癖,发现两位作家不约而同披露了自己的精神偶像:阎真先生在《沧浪之水》的扉页上题写了屈原《渔父》的“沧浪之水清兮……”,胡发云先生在《如焉》的封底引用了普希金的小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啻是表达他们的生活理念?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是中国传统士大夫君子的道德榜样:池大为的父亲池永昶概括他“忠而见逐,情何以堪?”。俄罗斯文学鼻祖普希金,用赫尔岑的话说,“(在尼古拉一世的残酷的时代),只有普希金的响亮辽阔的歌声在奴役和苦难的山谷里鸣响着:这个歌声继承了过去的时代,用勇敢的声音充实了今天的日子,并且把它的声音送向那遥远的未来。”
《如焉》里的梁晋生和《沧浪之水》里的池大为可以一比。他们都是大权在握的高官,只不过《沧浪之水》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池大为由民到官的拼搏过程,而梁晋生在《如焉》里一出场就是高官。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官员和知识分子是不同的社会群体,甚至是利益对立的群体,有时简直势同水火。在朝的文武百官,若指某官是知识分子,等于披露诰命夫人曾做过青楼勾当;而在野的文人名士坐而论道,就一定说官位是酸葡萄。其实,“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是中国人的价值观,做官是文人的修成正果,就如鲤鱼跳龙门,入了门槛,则一跃而为人上人;余者仍然是布衣、是老百姓、是平民,尽管与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有区别,却都是“民”的范畴。理由很简单,中国是“官本位”观念根深蒂固的国度(即天下万事万物,无不有贵贱等级之分;掌握资源和享受利益的多少,取决于权力的大小和等级的高低),中国人是盛行权势崇拜的民族,官贵民贱是牢不可破的历史传统。然而“依国际惯例”,官员与医生律师教授记者一样,都是知识分子不同的职业选项。因此而言,池大为和梁晋生,依传统观念,是士大夫做了官;以现代观念,是知识分子官员。由小说可见,他们是相当有才干又比较清廉的知识分子官员,人气甚旺,前景看好。可以说,梁晋生就是明天的池大为,池大为就是曾经的梁晋生。行文至此,笔者禁不住要开个玩笑:在不久的将来,池大为和梁晋生将在中央委员会里不期而遇,共商国是,他们终究要当“贵不可言”的大人物。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在官场流行“当官三大喜”即“升官发财死老婆”的年代,在包养“二奶”已成为“成功男人”身份的象征的年头,丧偶的高官梁晋生追求四十好几的茹嫣,他的鹤立鸡群,实属难能可贵。那是一段十足的绅士淑女的浪漫蒂克之爱,以至梁晋生要考虑“不爱江山爱美人”了。然而结局出人意料,梁晋生最终还是选择了“江山”,丢弃了“美人”,演出了一个“始乱终弃”的老套故事。
想必梁晋生自食其言作出放弃茹嫣的决定,是几个不眠之夜反复权衡的结果。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如何取舍?一边是魅力四射“有一种很可贵的正义感”的茹嫣,一边是功名利禄、鲜花掌声等等“虚拟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恐怕还有那虽不触犯法律却也不可告人的利益空间——权力的灰色地带,如池大为所言,“我没有想到灰色地带宽阔到这种程度,简直是一望无际。坐在这个位置上,对人的考验实在是太残酷了,只需动一个念头就可以得到上百万几百万的钱,在这个时候要求人心如止水,这可能么?人毕竟不是神啊!”江晓力向梁晋生正色相告,“茹嫣和我们不是一样的人”,娶她将使他的潜在竞争对手可能把他扳倒在地,他的繁花似锦的政治前景将会泡汤,终于迫使梁晋生做出痛苦抉择:丢舍茹嫣。
小说的结尾写他在媒体面前的低调,当然是无颜面对茹嫣,因为他没有对茹嫣做任何解释,就金蝉脱壳抽身而去,令读者大跌眼镜;这与茹嫣最后把西服和拖鞋扔给捡破烂的所表现的平常心与潇洒,不可同日而语;在精神层面,茹嫣是自信的,梁晋生则自愧弗如。
《沧浪之水》和《如焉》有各自的女性群体,如果加以比对,也很有趣。
《沧浪之水》里,除了出场甚少的莫瑞芹似乎不那么庸俗而外,池大为的妻子董柳、他曾经的女朋友屈文琴、他的亲密女友孟晓敏、他的妻妹董卉、厅里受排挤的某处长之妻尹玉娥、刘跃进之妻凌若云、丁小槐之妻宋娜、马厅长的夫人等,都是职业女性,也多是知识分子,她们的共同特点是热衷于丈夫的功名利禄,都无师自通地娴熟地按照潜规则给丈夫的“进步”以助力或向有权势的男人“感情投资”并收取回报;她们深谙中国国情:夫贵妻荣、人情大于王法、有了权就有了一切等等;她们的精神兴奋点和思维能力只集中在让自己的小家庭过上好日子方面,对贪官酷吏的恶行熟视无睹,对民众的苦难置若罔闻,对社会正义、社会公平不屑一顾,她们视做猪人为理所当然,以当“快乐的猪”为人生终极目标。
董柳是小说里的主要角色之一,她做姑娘时如小鸟依人般地单纯,结婚后只专注于自己的日子,对其它事没有兴趣,随着儿子出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随着丁小槐升副处长、孔尚能升科长而自己的丈夫却当干事坐冷板凳,使自己在机关大院里无法抬头,她开始不断向丈夫发难,迫使丈夫就范于“现世主义”;在丈夫走上成功之路途中,她扮演了重要角色,是搭档,是高参;她终于由“池干部”的老婆一步步变为副处长夫人、处长夫人、副厅长太太、厅长太太,待遇特权接踵而至。她对住房的渴求,令读者联想到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那位欲壑难填的老太婆。相信花园别墅是她的下一个目标。董柳的形象反映了物欲横流的今日许多中国人的精神状貌。
《如焉》里的茹嫣同《沧浪之水》里的女性们截然不同是不必赘言的。《如焉》里的其他女性,卫老师的前妻虽然没有出场,却一定会给读者留下不可磨灭之印象,她是一位资深的革命者,又是一位革命受难者;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也是一个有着非凡毅力、敢于独自承受苦难命运的妻子。还有,卫老师被发配郊县监督劳动的批斗会后,一位年轻漂亮的话剧团女美工员当众送给他一罐特级香片茶,一切尽在不言中;她后来成了右派,再后来到文革,女右派抗拒红卫兵剪她的长发,撞汽车致死。卫老师后来的妻子赵姨,和丈夫志同道合,以沫相濡;可惜作者惜墨如金,没有展开她丰富的心路历程;但是她关于婚姻爱情说的一句话:“一个人是否幸福,不在于她得到了多少东西,而在于她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东西”,足以令读者对她刮目相看。这些有思想有尊严的知识女性,和董柳她们不属于同一个时代,她们都是“最后一个匈奴”。此外的女性,如卫老师的女儿方虹宜、外孙女方亚、当年“青马”的成员、如今的大律师小咏,也绝非俗不可耐的女流之辈。
不过,《如焉》里的江晓力和《沧浪之水》里的许小曼却是很相似的女性:她们都是高干千金,都有可爱之处,有过侠肝义胆之举;她们希望社会进步,不过她们有强烈的优越感和门第观念,同时坚持认为改革必须确保父辈的荣誉和利益集团的特权;她们都有不幸的婚姻家庭生活,她们对政治倾注空前的热情,也有转移感情的失落的因素。许小曼也曾是慷慨激昂的青年,也有过心血来潮与穷家子弟谈情说爱的浪漫史,但她终究选择了门当户对的政治婚姻,因此三十岁刚出头就在卫生部当了处长。在名利场上,她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善于权术,工于心计,她说“该出手时就出手”,说着顺手敏捷地来了一个空中抓捕的动作;她对丈夫另寻新欢佯装不知,因为她必须从自己的利益角度考虑事情;在国家科研课题分配上,她运筹帷幄,把所有难题轻轻摆平,足见她的能量,她是一个很典型的“操作主义者”。 江晓力则深知与其亲自出马在官场上奋斗,不如辅佐一个男人向上爬更加合算。作者不无讽刺地说她是那种“哪怕自己得不到,也要千方百计让心上人过上好日子的烈性女子”。她当红娘把茹嫣推荐给梁晋生,既有自己对副市长的单恋,又有功利动机。当梁晋生因“非典”蔓延而遭遇政治危机时,她挺身而出,使出奇招,结果梁晋生因祸得福;当她断定茹嫣是“异见人士”后,立即找梁晋生晓以利害,令他迷途知返,最后她如愿以偿取茹嫣而代之。给读者留下悬念的是,网上整人专家针对茹嫣写的杀气腾腾的帖子,以及“我是狐狸精”对茹嫣进行人身攻击的帖子,是否是江晓力所为?因为有匿名帖子警告茹嫣“提防身边最贴心的人”。若是,那江晓力就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女人了。
有意思的是,《沧浪之水》和《如焉》都各有一位“老师”角色的人物。《如焉》里的耄耋老人卫立文,是达摩、毛子等“青马”成员的精神导师,后来也是茹嫣的老师,自不必言。《沧浪之水》里的晏之鹤,池大为称他为老师。晏老师年轻时恃才傲物,不把领导放在眼里,结果被领导“冷冻”起来,五十好几了,连个科长也不是,当然住房也跟不上趟,于是他自暴自弃,上班时间在图书室下象棋消磨时光。笔者曾在衙门供职,目睹此“冷冻”招数的厉害,那等于把不听话者放在火炉上烘烤,也无异于对此人实施“冷暴力”。所以晏之鹤的命运令人同情,他愤世嫉俗情有可原。只是他不认为他的悲剧是旧式体制的弊端造成,而是追悔当年没有“识时务”,去钻营权力。他给池大为上的第一节课就是,“人生在世,就是跟世界打交道,口说无凭,有东西(权力)才是真的。”池大为称他为老师以后,他如同一名隐身军师,在幕后给池大为出谋划策,如何对厅长投其所好,如何厉兵秣马与竞争对手过招,如何抢先机出卖人,如何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等等。可以说,池大为在权力之路上的过关斩将,都有晏老师的功劳。他深信,“人间真实从来不从原则出发,利害才是真的,原则只是一种装饰,一种说法”;为了利益,可以不择手段。由此可见,他和《如焉》里的卫立文老师,不在一个层次,思想信念完全不同。
《沧浪之水》和《如焉》在反映当今知识分子道德的沉沦和人格的丢弃方面完全一致。如果说《沧浪之水》缺少了某种“亮色”的话,它却在描摹当今知识分子众生相方面比《如焉》丰富多彩许多。阎真先生善用看似不经意的笔墨,给读者一个万花筒看:池大为对大学同窗好友匡开平谈了自己的科研思路,后者却不动声色“剽窃”据为己有;基层的苟医生和毛医生拎着大桶的茶油鬼头鬼脑来找池处长活动营业执照,他们的生意头脑远比医术高明;刘跃进在北京上海看到他的文友(当然都是教授学者)日子都过得很好,很精致,精致到骨头里去了,一个小菜都可以变着法儿弄出七八个花样来,还有人买了小车别墅。他们对钱的感受与常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对自我的关注和爱恋还甚于常人;大专生任志强、云阳市委副书记、省计生委副主任都来读宁副院长的博士研究生,这些从没有学过中医、也从不上课的研究生最后都拿到了博士学位;中医研究院的赖子云本是倔强青年,也畏畏缩缩进了池厅长的办公室,请求解决职称问题,“有几十个像他一样的人被压着呢!这些人都是知识分子,就这么乖乖的被压着,居然没人喘个气。有时候我觉得这些人是人格阳萎,可再细想下去,他们也只能忍着,不忍着拿鸡蛋去碰石头么?”……。作家还写了一个特别人物:戴妙良。这原是卫生厅的一个处长,当年与马垂章激烈竞争厅长职位,被击败,马厅长一上任就“冷冻”了他,他不堪受辱,愤而去农场当医生。在农场他以良好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赢得职工群众的交口称赞,后因心脏病猝死,慑于马厅长的威风,池大为准备草草处理其后事,不料《光明日报》记者偶然发现戴的事迹,要登报宣传,马厅长闻讯,以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大张旗鼓隆重纪念戴妙良,顺水推舟地把戴的事迹变为自己的政绩。依笔者之见,戴去农场,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奉献于社会,实为人生的正确选择。从他的悲喜剧,难道人们不可以深长思之么?
笔者对两部小说的人物比对,恐怕属形而上学,姑妄言之。笔者比对成癖,发现两位作家不约而同披露了自己的精神偶像:阎真先生在《沧浪之水》的扉页上题写了屈原《渔父》的“沧浪之水清兮……”,胡发云先生在《如焉》的封底引用了普希金的小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啻是表达他们的生活理念?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是中国传统士大夫君子的道德榜样:池大为的父亲池永昶概括他“忠而见逐,情何以堪?”。俄罗斯文学鼻祖普希金,用赫尔岑的话说,“(在尼古拉一世的残酷的时代),只有普希金的响亮辽阔的歌声在奴役和苦难的山谷里鸣响着:这个歌声继承了过去的时代,用勇敢的声音充实了今天的日子,并且把它的声音送向那遥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