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为“内阁”?

作者:心语 整理 发表:2007-02-11 02:3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我们从报章杂志或新闻媒体可以知道,近代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用“内阁”这一名称,来称呼各国的最高行政机关,而不管是内阁制或总统制,组阁、阁揆、阁员等称呼也时有所闻。那么,“内阁”这个称呼是如何产生的呢?

唐玄宗末年时设置了翰林学士,是由擅长文词的朝臣所担任。翰林学士并无品秩,是行政系统以外的差遣,只在宫内学士院轮值,以备皇帝不时宣诏,代其草拟诏诰文书。当时撰拟诏敕原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只负责非正式的特别诏命,所以他们只是皇帝的私臣,也仅是应和诗赋文章而已。在代宗大历年间,翰林学士仍是人员少,地位无足轻重。

到了德宗即位后,翰林学士便日渐受到重视,不仅被称为“内相”,后来更获得“知制诰”的头衔,除了取代中书省中书舍人部份职权,并整日在皇帝身边,常有进言机会,还成了草拟机密诏制且能参与政务的要职,而至最终担任宰相。因此,日后很多宰相都是从翰林学士中选拔。

宋沿唐制也设翰林学士院,宋代翰林学士的地位更是受到推崇,皇帝将这些饱学之士视为智囊,实际上就是皇帝的顾问,倍受礼遇。因此,其地位也与掌有实权的中书省、枢密院“二府”的地位平等。

明代时,太祖鉴于历代宰相职权太重,对皇帝权位构成威胁,于是在洪武十三年废除宰相一职。太祖将三省之制全废除,改由六部尚书分担国务,但六部彼此各不相属,且直辖于天子,由皇帝总揽政务,因而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但皇帝日理万机又兼任宰相之职,国事繁琐,根本无法管理所有政事。于是洪武十五年仿宋制成立殿阁学士,即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等殿阁大学士,这些殿阁皆在内廷,他们常在皇帝的宫殿内与皇帝进餐,又经常侍奉于皇帝殿阁之下,进而起到辅佐的作用,为避宰相之名,故称“内阁”。故所谓“内阁”就是皇帝的秘书处,办公的地方设在内廷的殿阁,故称内阁,秘书就是内阁大学士。而殿阁学士大多翰林院出身,少数也有朝中大臣或硕德宿儒担任。内阁制度于此时期开始萌芽,由此可知明代内阁是由翰林官发展而来。

不过殿阁大学士的地位并不高,品秩不过是五品,其任务是随侍皇帝左右,以备顾问,为皇帝处理奏章诏书而已,并不参与政务。直到明成祖永乐初年,大学士开始可以参与政务,并有了正式“内阁”的名称,后内阁职位渐重,逐渐把持朝政,大学士又成为实质上的宰相,故称为辅臣,为首者则称首辅。在唐代时,中书、门下省官员常互称“阁老”,也因此明代大学士就被一般人尊称为“阁老”。

清沿袭明制,仍设内阁。在雍正设立军机处后,内阁之职掌又为军机处所夺,遂不再干预政务,其地位及权力就日益低落。直到宣统三年,旧军机处倂入内阁,恢复内阁的形式,再度成为最高行政机关。而内阁由明代发展至清代,逐渐由皇帝私臣演变成宰辅,再演变成政府机关。

从此,“内阁”就成为政府最高部门的代称,人们也多习惯用此称呼各个国家的最高行政机构。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