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发生的另一桩桃花故事却叫人鼻酸:当时楚国的文王,出兵灭了息国,把息侯的夫人妫氏占为己有,息侯则被编为楚国都城的门卒。妫氏虽然替楚文王生了两个男孩──堵敖和成王,却从来不开口说话。有一天,楚王问妫氏为何不说话,妫氏说:“我是一个妇人,一生却嫁了两个丈夫,既然不能守节而死,还有什么话好说呢?”
原来妫氏的忍辱不死,全是为了夫君息侯啊!她等了好久,终于利用一年秋天楚王和随从外出打猎机会,溜到城门找到了息侯。她对息侯又哭又拜地说:“人生在世终有一死,与其活着受罪,还不如一死。妾自从和大王分别以后,无日不思念大王,身在楚国宫中忍辱偷生,为的就是想见大王最后一面,如今心愿已了,死也瞑目!”说完便一头猛然往城墙石壁撞去,当场香消玉殒。原想有一天可以和妻子重聚团圆的息侯大恸,感到妫氏已死,自己活着也没有什么意思,便在城边相继自杀。
当楚文王打猎回来,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深为感动,便用诸侯的礼节把息侯和其夫人合葬在汉阳城外的桃花山上。后世的人为了追念妫氏的忠烈,就在山上建了一座桃花夫人庙奉祀她,香火四时不绝。妫氏从此被尊为“桃花夫人”,而且被推为三月桃花的女花神。
在我们的东邻日本,对桃花也相当尊崇,每年的三月三日在他们所谓的“女儿节”那天,凡家里有女孩的,都必须举行“雏祭”──在神桌上插上桃花,并用手工精雕的雏人形小玩偶装饰,再用发糕和清酒祭拜,以祈求女儿平安长大和将来幸福。因此,他们把这一天也叫做“桃花节”。
桃的果实甘酸可口,自古以来也很受人们喜爱。相传远在春秋战国时候,齐国有一个叫“晏子”的宰相,由于想要除去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位勇士,故意呈请皇帝赐给他们两个桃子,让他们为无法公平分桃互相争功而起内哄。可是没想到公孙接和田开疆对古冶子说:“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于是双双自杀。古冶子在他们死后也说;“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接着也自杀而死。这就是诸葛亮所写“梁父吟”里面提到的“二桃杀三士”仁义故事。让人读后不仅对世道人心叹息不已,同时也可看出当时的桃子,已经是相当受人珍视的果品。
在有名的“西游记”里,也有一段敍述孙悟空齐天大圣偷吃蟠桃仙酒金丹,身陷天罗地网的故事,里面记载的蟠桃园里有:瑶池王母亲手栽种的三排共三千六百棵桃树,前排一千两百棵所生的桃子,三千年一熟,人吃了可以成仙;中排一千两百棵所长的桃子,六千年一熟,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后排一千两百棵所结的桃子,九千年一熟,人吃了可以和天地同寿。孙悟空有幸被派为这座名园的管理大员,不好自为之,竟然经不起桃实红艳欲滴的诱惑,干下监守自盗勾当,最后逼得逃回水濂洞,遭到天罗地网包围,可说是自作自受,罪有应得。
总而言之,不论桃花或桃果,在我们东方,尤其是在我们中国,一向都有很好的评价,并且桃园还被认为是令人向往的仙境,以及拜把兄弟结义所在。可是,不知为什么?西方的洋人们,却把桃花当做“虚伪的爱”和“我被你俘”的代表?
有一句俗话说:“桃梅不同性”,这是由于栽植桃树最忌常作修剪,修剪过多,往往会妨碍它的发育,而梅树却恰恰相反,枝叶修剪得越俐落,开花越多,果实生长也愈壮硕而来的。
物各有性,有些需要借助外来的力量,塑造它的形格;有些却只须依仗自己的力量,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
认清事物本质,可以避免错误的处置。“杀牛取角”、“杀鸡取卵”就是轻重倒置的结果。
也许这些谚语,对于没有专门园艺知识的人,可以告诉他们一些栽植的常识-桃怎么栽?梅怎么栽?但除了这些之外,我们更应该了解的是:“物各有性”,人何尝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