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6-12-30 17:07:01作者:梁馨
人们翘首以待、千呼万唤始出台的2006年调资方案,近日已见揭晓。这个早在6月份就已形成的文件,据说春节前可以履行。国家事业单位职工,将参照机关公务员标准套级定资,表明此次工资改革原则上仍未脱离“官本位”的窠臼。这就暴露出一个新问题:以往为了表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对获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简称“职称”)的,其工资标准略高于同级行政人员。如“高级职称”略高于司局级干部工资标准;“副高级职称”略高于处级干部的工资标准。实行多年以来已经形成规律。但今年改革中却出现不再遵循这项规律的现象。
虽然,文件上规定:有职称的增资金额高于同级公务员5%,但在具体操作上,有的单位却:把“正高”列为“副局”,“副高”列为“副处”套改。不知这是个别单位独出心裁,还是国家有关权威部门下达的规定?例如,新华社和许多著名媒体,一贯执行国家人事部规定的:高级记者、编辑待遇略高于正局级行政领导;主任编辑、记者(即“副高)待遇略高于正处级行政人员的标准。而另一家同样是国务院下属的并在国际上颇有影响的新闻机构,在此次调资中,竟把“高级职称”视同“副司局级”,把“副高”视同“副处”。这就不知什么缘故了。难道执行政策可以灵活变通到就低不就高么?难道说现在不再需要继续尊重知识、注重人才了么?
这个问题希望引起有关职能部门严肃核查,妥善对待。
【附】国务院某机构在京直属事业单位增加离退休费的具体办法:
对离休人员的增资标准(原则上等同于在职职工):
部级正职2500元,部级副职1800元,司局级正职1220元,司级副职940元,处级正职670元,处级副职490元,科级及以下人员350元;正高职称990元(比副司级略高50元),副高职称540元(比副处级畧高50元),中级及以下350元(等同科级以下)。
观察家指出:
唯有“副高”这个中间档干部,目前实际得到的比应当拿到(比正处级增资670元略高50元)的720元,少得150元。而在机关中,恰恰是这部分骨干力量人数居多。这公平么?
虽然,文件上规定:有职称的增资金额高于同级公务员5%,但在具体操作上,有的单位却:把“正高”列为“副局”,“副高”列为“副处”套改。不知这是个别单位独出心裁,还是国家有关权威部门下达的规定?例如,新华社和许多著名媒体,一贯执行国家人事部规定的:高级记者、编辑待遇略高于正局级行政领导;主任编辑、记者(即“副高)待遇略高于正处级行政人员的标准。而另一家同样是国务院下属的并在国际上颇有影响的新闻机构,在此次调资中,竟把“高级职称”视同“副司局级”,把“副高”视同“副处”。这就不知什么缘故了。难道执行政策可以灵活变通到就低不就高么?难道说现在不再需要继续尊重知识、注重人才了么?
这个问题希望引起有关职能部门严肃核查,妥善对待。
【附】国务院某机构在京直属事业单位增加离退休费的具体办法:
对离休人员的增资标准(原则上等同于在职职工):
部级正职2500元,部级副职1800元,司局级正职1220元,司级副职940元,处级正职670元,处级副职490元,科级及以下人员350元;正高职称990元(比副司级略高50元),副高职称540元(比副处级畧高50元),中级及以下350元(等同科级以下)。
观察家指出:
唯有“副高”这个中间档干部,目前实际得到的比应当拿到(比正处级增资670元略高50元)的720元,少得150元。而在机关中,恰恰是这部分骨干力量人数居多。这公平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