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委会宣布,将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以奖励他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作出的贡献。
科恩伯格成为第一个成功地将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复制过程捕捉下来的科学家,评委会称他的获奖真正体现了诺贝尔遗言中所说的“授予一项非常重要的化学发现”。
当天的诺贝尔化学奖宣布仪式仍然在瑞典皇家科学院装潢华丽的议事厅举行。上午11时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贡诺•厄奎斯特走上讲台,宣布了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会的决定。
罗杰•科恩伯格教授1947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市,他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供职于该大学医学院。基因中遗传信息的转录和复制是地球上所 有生物生存和发展必然经历的过程,科恩伯格教授有关真核转录的研究第一次将基因的这一转录过程细致地描述下来,使了解基因的转录过程成为可能。
了解基因转录在医学研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可以对致病基因进行干预,也可以创造新的抗生素。目前,基因转录的技术广泛应用在基因研究的实验室中。
科恩伯格教授的父亲阿瑟•科恩伯格是195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其父获奖的课题是有关基因信息如何进行传导的,当年只有12岁的小科恩伯格曾经跟随父亲前往斯德哥尔摩参加过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
当评委在宣布仪式上拨响科恩伯格教授家的电话时,这位诺贝尔奖的新得主还没有完全从震惊中平静下来。他在电话中对记者们说,此刻他全身都在打颤。科恩伯格 教授还指出,在他的研究组中有来自欧洲以及日本和中国的专家学者50多人,他表示今天获得的诺贝尔奖也是对其实验室所有科学家集体智慧的承认。
本届诺贝尔奖的宣布仪式已经过半,目前美国人获得了已经宣布的奖项。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贡诺•厄奎斯特就这个现象对新华社记者说:“这同美国社会对科学的重视、公共财政对科学的支持有着紧密关系。”
目前,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因发现核糖核酸(RNA)干扰机制而获得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 特因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而分享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到本月13日,诺贝尔奖的其他奖项也将各有其主。
本年度诺贝尔奖每个奖项的获奖者将独享或分享总额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除诺贝尔和平奖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颁奖外,其余奖项的颁奖仪式将于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