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6-09-03 02:36:41作者:
广州一男子在洛溪大桥上上演“跳桥秀”,扬言自杀,导致塞车10公里,交通因此堵塞四小时,在警方的一再劝说下,该男子最终走下了护栏、被警方带走。广州市人大代表朱永平在接受时报记者采访时怒斥:“这种‘自杀秀’是一种‘劫持大众’的不法行为,一定要严惩!”(见8月17日《信息时报》)
事件一经媒体披露,评论纷纷。有为人大代表的怒斥击节叫好的,如有人在正义网撰文《‘自杀秀’是‘劫持大众’》认为这几年跳楼、跳桥事件频频出现,然而这些“事件”中有许多最后都被事实证明是一场“秀”,是一种走火入魔、完全置公众利益于不顾而“劫持大众”的不法手段。但更多声音却对跳楼男子赋予了同情,相反对人大代表的怒斥不以为然,如认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对以自杀为代价谋求最后救济的弱势群体进行严惩,不能治本,反而有失人本关怀。
我想说的,倒是“自杀秀”这个翻遍词典也找不到的新鲜词汇。但这个词汇在媒体上频频曝光,在言论者那里怒斥并要求严惩并非始于广州绝望男子跳桥自杀事件。几何时,拿生命作赌注的自杀成了“秀”,以命悬一线的跳楼跳桥等极度危险行为作代价进行底限抗争的最后救济手段被赋予了“作秀”这样一个戏谑味很浓的评价。而据近期报道,不少地区都要对这样的自杀未遂者施以惩罚,如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处以罚款和治安拘留。有些地区还制订法规,试图对攀高自杀者追究刑事责任。经济的开放、文化的繁荣、传媒的发达,带动了汉语言文字的演进,也带来了许多新鲜的口语俚语、网络语言、外来词汇。“秀”、“作秀”就属于这样的新鲜词汇,如出于各种目的而风行的模仿秀、脱口秀、商业秀、政治秀等,还有谋求一夜成名的艺人脱衣秀等等。无不意味着强烈的个人表现欲,有时未免娇柔造作,留下笑柄。但模仿秀、脱口秀、商业秀、政治秀、脱衣秀等等所有的“秀”无一不是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能力或强势者所为,并非一般人力所能及,或想为即为,更非一般底层弱势群体成员所敢奢想。而且这些“秀”,要么具有喜剧搞乐色彩,娱人娱己;要么让人领略某种商业信息,紧跟时尚;要么让人感受某种政治信息,了解形势。如有人模仿赵本山,惟妙惟肖,据说出场费曾高达百万元。但这是因为他具有超乎一般的本领,能象赵本山一样逗得人们笑破了肚皮。这不是常人所能为,更不是广州跳桥事件中的男子所能为,否则,男子就用不着去跳桥了,去学赵本山好了。模仿秀既得利又得名,如果也能够上演模仿秀的好戏,谁愿意拿生命开玩笑,无缘无故的去演出跳楼跳桥的“自杀秀”而不是模仿秀呢?毕竟,好死还不如赖活着!
朗朗乾空,活得舒舒坦坦的人谁不想平平安安、潇洒自如地行走在大桥上?谁愿意爬上摩天高楼、爬到“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楼顶上?谁会平白无故拿性命去玩那些高难度的自杀动作?或许自杀者并不是真的想死,是在自编自导自演玩“自杀秀”,但试问谁愿意在生死游走间轻易交换,拿生命去交换一个迟到的正义结果?当生死一线间,生命就成为最后的赌注,一去不再来,将留给孤苦无助的亲人永远的悲痛。那些热衷于走穴赚钱或树立政绩而作秀的商业的娱乐的政治的明星们,那些茶饭无忧、活得舒舒坦坦的官员、代表们会有哪个愿意自编自导自演这样的“自杀秀”?
不是吗?让那些官员、代表也去“自杀秀”一把试试!拿跳桥跳楼等自杀维权的极端行为与现今时髦搞笑的作秀这样一种带有商业、娱乐、经济、乃至政治色彩的活动相提并论,反映了同比者内心情感的冷漠和人道主义的缺失。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的“自杀秀”事件主要由追讨欠薪、经济纠纷、不公平遭遇、个人情感等引发,其中欠薪和遭受不公等占比例最多。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希望以这种极端方式引起社会对自己遭遇不公的注意,从而寻取救济之道。如果现有的救济渠道足够通畅,救济成本足够低廉;如果一些部门、个人能够切实思考如何解决百姓疾苦,问寒问暖;如果社会的保障机制足够健全,一些措施及时跟上。那么这种种走投无路之下引发的极端性自杀事件自然会降低很多。“自杀秀”连番上演的背后其实是一些官僚、部门、工作人员的失职和渎职。爬上高楼大桥自杀其实不是“秀”,而是我们改进维权途径、机制、效率的警钟。
“自杀秀”也不是“劫持大众”,而是将被迫选择自杀的真相告诉大众,其实质是对官僚作风、社会不公的一种倾诉和曝光。在这里,公众、媒体、社会精英应是真相的评判者,是社会的监督者,迫使有关部门和个人给利益受损者、弱势地位者解决实际问题,而非成为以拘留、罚款甚至判刑等“严惩”式政府强权治理弱势个体自杀维权的帮腔者。但翻翻报纸,点点鼠标,醒目的“自杀秀”事件中自杀者无助绝望的眼神与代表们的怒斥、严惩“相映成趣”,媒体以及个别人以超然的冷漠解读着一个个生命的赌注,一个个“跳楼秀”、“跳桥秀”等“自杀秀”词语脱口而出,跃然纸上,直刺眼球。这些“自杀秀”中的一个“秀”字活脱脱地展现出那些占据优势地位的评判主体对底层弱势的自杀者、“准自杀者”的轻蔑、厌恶、憎恨、嘲弄和戏噱心态。没有一点同情与宽容,没有一丝温情和道义,没有些许人本关怀,凸现社会悲悯的稀缺,未免让人心寒,而“自杀秀”是“劫持大众”的不法行为的言论更是让我寒气直冒,脊骨发凉。
自杀不是“秀”,相反为我们敲响了改进维权途径、机制、效率的警钟,反映出和谐社会以民为本、人文关怀、弱势救济的民众诉求,足以引起有关部门和人员的重视。“自杀秀”云云,不过是一个冷漠者无能找骂的称谓!
事件一经媒体披露,评论纷纷。有为人大代表的怒斥击节叫好的,如有人在正义网撰文《‘自杀秀’是‘劫持大众’》认为这几年跳楼、跳桥事件频频出现,然而这些“事件”中有许多最后都被事实证明是一场“秀”,是一种走火入魔、完全置公众利益于不顾而“劫持大众”的不法手段。但更多声音却对跳楼男子赋予了同情,相反对人大代表的怒斥不以为然,如认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对以自杀为代价谋求最后救济的弱势群体进行严惩,不能治本,反而有失人本关怀。
我想说的,倒是“自杀秀”这个翻遍词典也找不到的新鲜词汇。但这个词汇在媒体上频频曝光,在言论者那里怒斥并要求严惩并非始于广州绝望男子跳桥自杀事件。几何时,拿生命作赌注的自杀成了“秀”,以命悬一线的跳楼跳桥等极度危险行为作代价进行底限抗争的最后救济手段被赋予了“作秀”这样一个戏谑味很浓的评价。而据近期报道,不少地区都要对这样的自杀未遂者施以惩罚,如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处以罚款和治安拘留。有些地区还制订法规,试图对攀高自杀者追究刑事责任。经济的开放、文化的繁荣、传媒的发达,带动了汉语言文字的演进,也带来了许多新鲜的口语俚语、网络语言、外来词汇。“秀”、“作秀”就属于这样的新鲜词汇,如出于各种目的而风行的模仿秀、脱口秀、商业秀、政治秀等,还有谋求一夜成名的艺人脱衣秀等等。无不意味着强烈的个人表现欲,有时未免娇柔造作,留下笑柄。但模仿秀、脱口秀、商业秀、政治秀、脱衣秀等等所有的“秀”无一不是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能力或强势者所为,并非一般人力所能及,或想为即为,更非一般底层弱势群体成员所敢奢想。而且这些“秀”,要么具有喜剧搞乐色彩,娱人娱己;要么让人领略某种商业信息,紧跟时尚;要么让人感受某种政治信息,了解形势。如有人模仿赵本山,惟妙惟肖,据说出场费曾高达百万元。但这是因为他具有超乎一般的本领,能象赵本山一样逗得人们笑破了肚皮。这不是常人所能为,更不是广州跳桥事件中的男子所能为,否则,男子就用不着去跳桥了,去学赵本山好了。模仿秀既得利又得名,如果也能够上演模仿秀的好戏,谁愿意拿生命开玩笑,无缘无故的去演出跳楼跳桥的“自杀秀”而不是模仿秀呢?毕竟,好死还不如赖活着!
朗朗乾空,活得舒舒坦坦的人谁不想平平安安、潇洒自如地行走在大桥上?谁愿意爬上摩天高楼、爬到“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楼顶上?谁会平白无故拿性命去玩那些高难度的自杀动作?或许自杀者并不是真的想死,是在自编自导自演玩“自杀秀”,但试问谁愿意在生死游走间轻易交换,拿生命去交换一个迟到的正义结果?当生死一线间,生命就成为最后的赌注,一去不再来,将留给孤苦无助的亲人永远的悲痛。那些热衷于走穴赚钱或树立政绩而作秀的商业的娱乐的政治的明星们,那些茶饭无忧、活得舒舒坦坦的官员、代表们会有哪个愿意自编自导自演这样的“自杀秀”?
不是吗?让那些官员、代表也去“自杀秀”一把试试!拿跳桥跳楼等自杀维权的极端行为与现今时髦搞笑的作秀这样一种带有商业、娱乐、经济、乃至政治色彩的活动相提并论,反映了同比者内心情感的冷漠和人道主义的缺失。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的“自杀秀”事件主要由追讨欠薪、经济纠纷、不公平遭遇、个人情感等引发,其中欠薪和遭受不公等占比例最多。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希望以这种极端方式引起社会对自己遭遇不公的注意,从而寻取救济之道。如果现有的救济渠道足够通畅,救济成本足够低廉;如果一些部门、个人能够切实思考如何解决百姓疾苦,问寒问暖;如果社会的保障机制足够健全,一些措施及时跟上。那么这种种走投无路之下引发的极端性自杀事件自然会降低很多。“自杀秀”连番上演的背后其实是一些官僚、部门、工作人员的失职和渎职。爬上高楼大桥自杀其实不是“秀”,而是我们改进维权途径、机制、效率的警钟。
“自杀秀”也不是“劫持大众”,而是将被迫选择自杀的真相告诉大众,其实质是对官僚作风、社会不公的一种倾诉和曝光。在这里,公众、媒体、社会精英应是真相的评判者,是社会的监督者,迫使有关部门和个人给利益受损者、弱势地位者解决实际问题,而非成为以拘留、罚款甚至判刑等“严惩”式政府强权治理弱势个体自杀维权的帮腔者。但翻翻报纸,点点鼠标,醒目的“自杀秀”事件中自杀者无助绝望的眼神与代表们的怒斥、严惩“相映成趣”,媒体以及个别人以超然的冷漠解读着一个个生命的赌注,一个个“跳楼秀”、“跳桥秀”等“自杀秀”词语脱口而出,跃然纸上,直刺眼球。这些“自杀秀”中的一个“秀”字活脱脱地展现出那些占据优势地位的评判主体对底层弱势的自杀者、“准自杀者”的轻蔑、厌恶、憎恨、嘲弄和戏噱心态。没有一点同情与宽容,没有一丝温情和道义,没有些许人本关怀,凸现社会悲悯的稀缺,未免让人心寒,而“自杀秀”是“劫持大众”的不法行为的言论更是让我寒气直冒,脊骨发凉。
自杀不是“秀”,相反为我们敲响了改进维权途径、机制、效率的警钟,反映出和谐社会以民为本、人文关怀、弱势救济的民众诉求,足以引起有关部门和人员的重视。“自杀秀”云云,不过是一个冷漠者无能找骂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