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南方人物周刊》的邀请,一位国内名牌大学数学系的著名教授接受了访问,向记者透露了国内高等教育存在的某些“潜规则”。
尽管该教授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但仍然不敢透露自己的姓名和学校,因为“这里面的内幕是你们不懂的:。
有点白色恐怖的味道
教授:坦白地讲,这样与你对话,会给学校以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最好不要把我的名字说出来。这里有许多老师,一个项目一失去的话,整个系的发展就会受限制。
人物周刊:我知道您对北大数学系有尖锐批评,特别是在他们对国内科研基金的项目控制方面……
教授:不光科研基金了,有些大的项目(记者:比如说?),教育部、科技部啦,973计划(编者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啦,还有申报一些教育部的奖,因为评委里面都有北大的,或者他们的朋友,我们会都拿不到了。
他们形成了一个利益团体,因为选院士的时候他们可以掌控的,你去看一看,选院士,北大有多少票?现在是——任何人得罪他们,那肯定就当不了院士。
人物周刊:这个现象您是单指数学系?还是……
教授:别的方向我不了解,数学系我了解一些。我们这么多年观察过来,这个样子下去是没有办法的。我一个海外朋友开玩笑说,我们可以公开讨论任何人,开玩笑都没问题,但你不敢私下讨论北大(数学领域)的院士们,要是他们听到后你就麻烦了。到这个地步,有点白色恐怖的味道了。
人物周刊:有这么霸道吗?
教授:就是这个样子。丘成桐先生之所以恼火,原因就是这个,连丘先生这样的都敢死扛着、死顶着,就别说我们这样的小人物了。要是没有丘先生出来说话,那会是什么样子,你可以想象!
当年有华(罗庚)老在,他可以指明一些方向,带出一些好学生,这么多年了,没有像他这样有威望的人来带着中国的数学往前走,一片混乱!因为他们的数学也不行,但是他们掌控着中国(数学领域)的发展:通过他们控制的奖金和基金,可以调节你的数学的发展方向。这二十年中国数学没有大的发展,原因就是这样。
钱是投入越来越多,但是你发现效果反而不如以前。许多人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你又能怎么办?
人物周刊:您认为北大方面自己也意识到了吗?
教授:我想他们心里也知道。但是一到利益关口,他们就以利益为重。而且他们现在完全掌控着(数学领域)院士的选举,院士选举是重头戏,很多年轻人 为了当院士,就低三下四,可以说是忍气吞声,包括做学问等,完全是人格都变了。
人物周刊:我很难理解。
教授:我就知道一些人为了当选院士,生怕得罪北大,真是低三下四地讨好他们,(记者:比如说?)还是不提他们的名字吧。
人物周刊:他们可以做出什么牺牲来换取一个院士头衔呢?
教授:很多时候要和他们拉关系,要有意去讨好他们,比如说开会邀请他们,还有一些评奖,如果他们也在里面的话,就要有意去照顾北大,或者让给北大。想方设法地让步。说白了,就要低头哈腰,夹着尾巴做人,就是这样。
人物周刊:您谈的是北大数学系的情况,那别的学校呢?
教授:没有实力和它抗衡。(问记者:你是指数学方向吗?)比如说清华的数学系,他们的数学也很强,有很多杰出的青年,但到现在没有一个能当上长江教授的。这说明什么问题?而北大的推一个上一个。
更别说院士了。别的学校想当院士难上加难,除非是复旦的、中科院的。现在中科院也上不去院士了,基本上北大说了算,(记者:为什么?)因为他们自己内部不团结。北大拉了一些中科院的院士和他们合作。你可以看看最近评的一些大奖,评审委员都是些什么人。
人物周刊:都是北大数学系方面的?
教授:对。他们要是给了一个(奖项)给其他学校的,评选院士时(其他学校的)人就要投他们的票。各种奖项啊、评审啊,完全成了一种拉帮结派的工具。坦白地说这批人退休了,你就会发现晴朗很多,发展趋势会好很多。陈(省身)先生离开(去世)前讲的那番话,你就知道他发牢骚的缘故了。
人物周刊:包括陈省身先生这样的,都没有办法吗?
人物周刊:他哪里有办法啊?!他希望他手下那几个年轻人能够当院士,但是就是当不上。人人都知道水平够了,连北大数学系的都知道水平够了,就是当不上。他要是不让你当,你就别想当。这样就形成了了一个利益交织网。
当然他们也不是百分之百都那么差,有时候也有公正的一面,在不损害他们利益时,也有公正的时候。大部分时候我觉得他们做得是很过分的。
应该有媒体监督
人物周刊:总结您的讲话,是不是可以这么说,那些人通过控制奖项,逼得全国高校数学系的老师们全听他们的?
教授:就是围着他们转。
人物周刊:为什么这个评选委员会还能多年维持下去呢?
教授:这么多年来,他们跟方方面面的一些关系都拉好了,评选委员会总是他们的人。而且一些真的很优秀的老先生,比如王元(编者注:著名数学家),年龄大了、退休了,他们对这些事很烦,退了就把空缺给了这些人。
人物周刊:那在您看来,北大数学系对全国其他高校数学系的挤压,在其他高校存在吗?
教授:数学这块,基本上就是北大、中科院和复旦这三派。我想(数学领域的数学家)任何一个想当院士的,一定要投靠这三派之一。现在北大的势力最强,它的院士最多。你要是不投靠这三派,你几乎不可能评上院士。
人物周刊:在您看来,这种院士制度,有必要废除吗?
教授:我想以前周光召(著名物理学家)、丘成桐他们都这么想过,要么降低标准,让很多人都能上院士,把院士的权力和威望降低;另外就是真的把它废除。废除的话,我想现在已经是院士的人不太能同意,相反他们把这个门槛提得更高了,要2/3通过你才能入选(院士)。这样的话北大的更强了。
人物周刊:为什么?
教授:他们本身就占据了2/3的票。
人物周刊:普通民众心中,院士评选本来是非常崇高的啊。
教授:这些院士本身跟太多利益挂钩,一方面,他们(自身)掌控着很多利益,另外他们享受着部级待遇,也很高,这两方面给了他们太多的特权。
人物周刊:什么特权?
教授:要是院士要拿几个项目,那是百分之百地拿。而且每次评审组的组长一定是院士,所以他们的权力非常大。
人物周刊:普通民众怎么也想不到院士里面会有这么多事。
教授:就是这样。要不丘先生这么恼火!周光召是院士,都要求取消院士制度,可见实在是有点过分了!
人物周刊:那在你看来,这种学术界的腐败现象,如果有媒体介入的话,会不会有帮助?
教授:应该有舆论监督。我觉得你要是报道得比较准确,比如像丘先生这样的观点,会产生好的效果。他是一身黑,没办法反驳,不敢公开否认,包括北大数学学院没一个人敢实名站出来,拍着胸脯说:“你说的都是假话。”连一个出来说几句圆场话的都不敢。
但是报道不准确的话,被他们抓住漏洞,反过来会让我们和你们媒体失信。你知道他们心虚,但是另一方面,他就是在等着抓你的漏洞,看到你说的话不准确,或者表达得不是很准确,他就反咬一口,又要搞得天下大乱。
人物周刊:弊病这么多,那么在现有情况下,就没有可能建立一个好的评审制度吗?
教授:现在有一点病入膏肓了,只有等,等到这一批人真的退休。我也希望,丘先生的话能够刺醒某些人。我想一些中央领导人都开始重视了,往往会有好的现象出现,至少可以让以前为所欲为的那些人收敛一些。
人物周刊: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不能根本改变的情况下,那您觉得我们的高等教育该怎么办呢?
教授:慢慢改善吧?总体来讲,中央领导还是很尊敬这些真正有水平的专家学者的。他们的意见要是能够被参考、受到重视,就像温家宝总理对丘先生的批评意见亲笔批示那样,让他们能真正参与国内一些教育政策制订,情况会慢慢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