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后代
巴尔特先生的旅馆就坐落在莱茵河畔,距离科隆大教堂仅数百米远。那里游客如织,特别是当天气好的时候,室外的餐桌和咖啡座座无虚席,莱茵河畔散步、慢跑、溜狗、欣赏风景的人潮络绎不断。这里的确是经营旅社的好地方,难怪巴尔特先生的宾馆生意蒸蒸日上。
巴尔特先生的宾馆是距离科隆大教堂最近的三个宾馆之一,也是少数由外国人经营的宾馆。既然是外国人在德国境内作宾馆生意,会不会比本地人遭遇更多的困难。他说有些客人推进了门一看,是中国人在经营,吓了一跳,便开始担心住进去后,东西会不会弄丢。西方人总是对此有些偏见。但是巴尔特先生以他诚信和负责的态度获得了顾客的信赖。如今这种偏见已经比较少见。
巴尔特先生来自内蒙,1989年首度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德国讲学,研究重点是游牧民族的文化与传统。基于这样的接触,他1992年进入科隆大学读书。其实在他来德国读书之前已经在中国当了8年的大学讲师,并且长期在一份学术刊物担任编辑。他1996年拿到科隆大学人类学硕士学位,1999年在蒂宾根大学获得比较宗教学系的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是有关成吉思汗的祭祀祭典,是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唯一的一本有关这个题目的博士论文,这本轮文后来在日本出版。由于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去了许多地方如英、法、德、日、韩等讲学、作研究和开会。
如此一个有学术地位的人,为什么会弃学从商呢?他解释说:“我们蒙古人自古以来便是过游牧生活,我在现代社会中,也是过着游牧生活,我到不同的国家去讲学,想想,也不是个办法,因此在和家人商量后便下海从商了。”
巴尔特先生目前在德国拥有两家宾馆、一家旅行社、还有一家贸易公司,主要从事旅游以及文化事业。有了哲学思考的训练和学术研究的基础,是不是对他从商有帮助?他经商成功的原因在哪里?他认为:第一,他的商业判断准确。第二,他知道宾馆生意是服务行业,必须和人和整个社会打交道,所以态度要友善,肯负责,要做到“顾客至上”的原则。第三,他奉行“做什么,就要像什么”的规则。他该当经理时他就当经理,该做柜台时就做柜台,该做早餐时就作早餐,能伸能缩,在每个职务上都能谨守本分。
丰富的社会经验,有一部分来自于他读书时打工所累积的。当他攻读博士期间,因为没有讲学金,只好靠着自己的双手想办法谋生。他开玩笑的说:“除了没下过矿坑、没生过小孩,什么样的工作我都做过。”比如当出租车司机、帮人打扫卫生、替官员,部长或是法院作翻译、洗盘子、开车送饭,巴尔特先生的打工生涯其实是多彩多姿。
在事业成功之余,巴尔特先生不忘地回馈社会。从 1995年开始他为内蒙好几个中小学提供了许多奖学金,资助有心上学却经济困难的学生。他认为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国民素质、教育程度低落。有些是观念跟不上,虽然有法律但是法律不够健全。如今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提高国民素质、国民教育。因此他也愿意就他的能力所及来完成这个使命。
虽然经商成功,事业有成,但是他内心最喜欢的工作却是学术研究,因此打算退休后再回去做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