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名军委委员上书要求提高军备和待遇
“八一”前夕,中央军委委员梁光烈、李继耐、廖锡龙、陈炳德、乔清晨、张定发、靖志远等七人联名向中央军委提出《军事国防建设发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一)加速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二)推进中国军事结构变革,建设信息化军队。(三)研制、发展、部署高新技术武器。(四)遏制戢争、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戢略部署。(据知,所谓“战略部署”,指的是江泽民掌握军权时,在一九八九年部署的“一线反侵略防卫系统工程”,分三个阶段建设:第一阶段工程,已在二00三年完成;第二阶段工程至二00七年;第三阶段工程,至二0一一年底。整个防卫系统工程建设十四年,开支预计三千五百亿元。第一阶段工程预算是一千亿元,但超支达三百五十七亿元)。(五)提高、改善军事人员、军事科研人员待遇和福利。(六)保障全军在战争爆发时期的军需装备供给。
二十二名将军联署挑战“党指挥枪”
在中央军委第十次扩大会议上,四总三军二十二名将军又在前述七人上书的基础上联名提出新的“建议”,其中包含向中共传统“党指挥枪”的原则挑战的内容:(一)大军区、省军区、警备区党委书记由本军区、警备区政委担任,有利于军队党委的领导,有利于军队班子的指挥和战斗力,有利于军队工作展开,有利于军队管理。(二)大军区、省军区、警备区司令员、政委,参加所在地区党委班子,任副书记、常委。在和平时期,有利于党政军团结、地方建设工作。在战争时期或非正常时期,有利于军队履行使命、执行任务。
这个“建议”特别提出:军队建立党组织制本身,已体现党的领导和组织架构,没有必要由地方党委书记兼军区、警备区党委书记,造成军队和地方党委、政府间的关系,长期处于互不服气的局面。(据知,地方兼军区、警备区党委书记,一年到军区、警备区例行三次:一次是年终总结的党委会议;一次是“八一”参加庆典;再一次是军委主席、副主席到军区视察时要陪同。)
除了要更大的权还要更多的钱
二十二名将军还提出要求,分阶段地把国防开支,由占GDP的百分之一点七,提升到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四点五。如以官方公开公布的二00五年经费为二千一百亿,即提升到三千八百亿至五千四百亿,和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国防开支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要看齐,对我国面临美国霸权主义军事讹诈、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军事挑战,有所准备。
他们还提出,要求较大幅度提高军事人员、军事科研人员、转业复员军人的政治地位、经济待遇。(军方现有一千三百多名军、师级高级军官待转业安排,其中的难题是,按过往军队转业到地方党政部门,要降一级使用,军方对此抗拒,有的地方党委对转业的将军也产生抗拒。除了工作上的合作,还有中央有指令,要安排在组织、政治、检委、保卫等重要部门,而以上这些部门又是地方党委安插亲信、嫡系的优、肥岗位。)
胡锦涛的答覆
胡锦涛在中央军委会议上提出: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变化,党政、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待遇的提升,社会道德、风气变化的影响,侵蚀到了军队,这已经是严峻课题,军队在变质,怎么办?
江泽民时代曾提出口号“打得赢,不变质”,但事实上已经在变质。
胡锦涛就将军们要权、要钱、加军费的诉求,作了以下回答:任何时期都要维护军心的稳定,这是首要的工作;要切实解决好军队转业、复员的安置,要调整军事干部转业到地方的级别政策;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国际环境的变化,要提高军费;军队、军事单位的组织架构不能改变;地方党委、政府,要对军区、驻军提供实际的帮助和支持。
显然,胡锦涛的答覆,在关键处对将军们说了“不”。但是这一“风波”并未结束,军方的动向值得注意。
(转自2005年10月动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