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幸的是,中国宣布和美元脱钩和中海油放弃收购优尼科的计划,暂时缓和了近来让人担忧的中美关系紧张的趋势,为胡布峰会改善了气氛。随着胡锦涛的访美,估计中美关系在短期内将暂处稳定与和谐的状态。
双方谋求短期稳定
促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中美两国的最高领导都无意看到双边关系恶化。就胡锦涛来说,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是稳定和美国的关系,创造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以利于国内的经济发展。从布殊的眼光来看,美国目前的首先战略目标仍是伊拉克、伊朗与北韩的“双核危机”和反恐战争。尽管中国的崛起可能在十年后构成对美国核心利益的某种威胁,但在目前情况下,美国仍会尽量和中国保持相对稳定的关系。
在这种谋求双边关系短期稳定的心态驱动下,预计胡布都将利用这次峰会,显示中美关系是健康的,他们各自的政策是正确的。但这种宣示将多半是象征性。在胡访华盛顿期间,中美之间预计将纺织品达成一项协议,也许双方还会签订几个文化、教育和科技方面的协定。布殊肯定会要求中国在解决北韩和伊朗的“核危机”上多出一些力(尽管中国实际上不可能满足美国的要求)。
巩固中美安全系数
除了这些份量较轻的协议外,胡布峰会不太可能有戏剧性的成果。双方在台湾、人权和亚洲的区域安全及战略平衡等重大问题上的矛盾是深层次的。在这次峰会上,双方肯定会就这些议题交换意见,但不可能达成任何有实际意义的谅解或协定。
尽管这次胡布峰会的实际政策意义有限,但作为峰会来说,大部份高层会谈都差不多,“形式大于内容”恐怕是首脑峰会的一个通病。
从长期的战略影响来讲,这次峰会有一定的象征作用。通过这次峰会,中美将进一步加强双边关系中相对稳固的一个支柱,即高层的政治接触。只要这种政治交往能继续进行,北京和华盛顿的关系中就有一定的“安全系数”。
对喜欢通过建立起友好的个人关系而达到外交目的的布殊来说,胡的到来提供了一次难得的了解中国新领导人的机会。尽管布殊前几年在许多场合会晤过胡锦涛,但从未和胡进行过正式的高峰会议。因此,布殊可以通过这次峰会来“掂”胡的领袖“份量”。
人权问题将是焦点
这次峰会对胡锦涛的个人政治前景的影响可能更大一点。从北京的内部政治来讲,这次峰会是他最关键的一次“外交考试”。他能否对付在峰会期间可能出现的难题和挑战,都将成为衡量他的领导能力的指标。最重要的是,胡锦涛擅长党务工作,熟悉国内政策,但缺乏外交经验。因此,他如能在华盛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在北京的政治权威将进一步得到提高。
但是,让人最担忧的,将仍是所谓的人权问题。美国的舆论最近大幅报道中国政府对知识分子和新闻界新一轮的压制和紧缩。胡本人在西方的形象因此大跌。不难想像,胡将在许多场合会被问及中国的人权问题,尤其是最近的高压政策。胡如何应付这些尖锐的提问,将是决定他在西方民众中的形象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他能灵活、温和,并用西方人民能够理解的语言来答覆这些问题,许多人将改变对他的看法。否则,他的访美至少在公关上来说将是不成功的。
(苹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