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岛瞩目下,李秉铭的公祭获颁蒋介石所书“成功成仁”挽额。公祭当天,前往极乐殡仪馆瞻仰遗容者络绎不绝,一般团体之外,“五院”和所属“部会”多达六十几个单位,各级 首长皆前往上香致敬。这次突击行动一共十六人参加,李秉铭获立铜像,蒋介石亲自召见其余的十五人,向他们颁发了勋章、奖状和奖金。
1955年,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美国与苏联、中国之间的对立逐渐冷却,彼此间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大幅降低,加上解放军在近海作战的机动性增加,国民党军在东山岛战役中损失惨重,国民党军事反攻大陆的计划,无论在国际条件或登陆作战的优势上,都出现走下坡的趋势,如何重新推动“反攻”的事业,成为政治、军事首长面临的新课题。此时,“国防部 情报局”侦防组组长谷正文以明代的倭寇为例,同时又举后来的郑成功父子在海上建立堡垒挥军大陆的史实,说明沿海武装骚扰行动可以对大陆造成重大威胁。“情报局长”毛人凤接受此议,向蒋介石正式报告武装人员突击大陆的计划,获蒋批准。
突击队员在进行攀岩训练
层峰意向清楚之后,“情报局”开始在社会各阶层招兵买马,同时在日本神户设立了一个据点,借国际转运港接触大陆船员,搜集有关大陆沿海港口的情报。不过这一年10月,毛人 凤过世,新任“情报局长”张炎元对此不甚热衷,以致该计划被搁置了五年。一直到1960年叶翔之接任“情报局长”之后,方又启动该计划,延聘技术专才,成立了船艇技术研发部门,再由“海军总部情报署”调来擅长水中爆破、曾任蛙人大队队长的刘醒华担任海上突击队总教官,积极展开组训工作。
一切就绪后,海上突击行动随即展开。突击范围北至山东莱阳,南至广东阳江。随着突击的频率增加、范围扩大,中国大陆反击也变得强烈积极,沿海解放军与民兵均夜间轮流巡视, 出海渔船受到严格控管,并力求将国民党的海上突击队歼灭在海上或沿岸。
大陆方面的高度警惕,自然使得海上突击行动困难重重。1962年11月底,三十余名武装突击人员丧生于广东台山外海,无一生还。虽然如此,国民党军仍未放弃突击行动。到1964 年,海上突击行动达至高峰,其中“海虎项目”与“立功项目”并一度得手。“海虎”是“情报局”第一次奇袭山东的长程远征计划书的代号,其登陆地点选在山东省荣成县龙山前。“情报局”从野战部队挑选了十六人,组成“山东省反共救国军”,先到韩国,再由韩国出海,于 6月1日晚上8点左右抵达龙山前海域。尽管那天刮着大风,浪很大,但是十六人仍分乘两艘突击快艇向目标区挺进。任务中担任副队长的于东岱,年已五十六岁,离开部队也已二十年, 只因他是山东荣成人,又被临阵征召回来。
凌晨2点,突击队两路人马分别上了岸。于东岱这一队走了不到二十米就被哨兵发现,双方遂交火。大约同时,另一支队伍趁乱潜入了营房,搬走了档案柜。本来他们想乔装渔民离去,但因另一边已经打得很激烈,于是他们只好拿出卡宾枪加入战斗。经过一番周旋后,两组 人马分别登上小艇,奋力驶回母船。其中于东岱那条船上的八个人几经波折后,总算找到了母船。另外载着李秉铭和刘翰德等人的小艇却不见踪影。
原来,他们的小艇发生了机器故障,在风雨交加中迷航,只好在黄海中随波逐流。为了不 让小艇漂回大陆,他们把青布条绑在桨上,树在船头,作为风向标,同时以手脚划船;在饥寒交迫之中,他们甚至饮尿解渴,历经四昼夜,直到6月6日才在全州岛上被一艘韩国渔船救起。此时,李秉铭已经死亡,刘翰德则被送到医院开刀急救,取出子弹。为了让死者入土为安,李秉铭的尸体原打算在韩国火化,刘翰德却坚持带他回来,因为两人都只身由大陆来台,兄弟一场,他不忍独留李的尸骨成为异乡孤魂。他们和第一组的八人先乘渔船返回台湾,第二组剩下 的六个人随后搭机返台。
1965 年7、8月,国民党军进行“田单作战”的蓬莱一号、蓬莱二号计划,由两栖特种部队取代所谓“反共救国军”,秘密突击大陆。海军则出动“剑门”与“章江”两艘军舰担任护送工作。8月5日清晨6点,这两艘军舰尚未穿过海峡中线,即被解放军雷达截获,结果被解 放军的快速炮艇和鱼雷艇重重包围。在激战四个小时后,“剑门”和“章江”皆被击沉,官兵三百余人阵亡。在这场著名的“八一六”海战中,国民党军大败,其“海军总司令”刘广凯引 咎辞职,蒋介石的“反攻”计划遭致重大挫折。
多次失利之后,国民党方面的一些人开始质疑突袭大陆沿海的可行性。1970年代初,蒋介石年老体衰,很少视事,蒋经国掌握军政大权,其政策也由“反攻大陆”转变为建设台湾。那些曾风光一时的担负突击使命的船艇,则被弃置在澎湖渔岛,经风吹日晒之后,终成一堆破 铜烂铁。